读下表,回答下列题。
湖南某乡村面貌变化对比表
1955年 |
2006年 |
丘陵为主,土壤贫瘠 |
修建水库,营造湖岛风光 |
粮食种植为主 |
淡水养殖及加工为主 |
砍伐林木,水土流失严重 |
森林覆盖率提高,一片青山绿水 |
文化生活单调 |
“渔村一日游”十分火暴 |
外出打工者众多 |
乡镇企业的就业机会多 |
人均年收入不足1000元 |
人均年收入超过11 000元 |
导致该乡面貌发生变化的原因主要是( )
①自然条件的改变 ②产业结构的调整 ③劳动力数量的大量增加 ④环境的综合整治
A.①② | B.②④ | C.③④ | D.①③ |
该乡在今后发展中应注意( )
①大力发展工业,以此拉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②鼓励农民外出打工,减轻本区域环境压力,并促进劳务收入增长
③严格控制乡镇企业的污染,保护环境
④根据环境的承载量合理规划旅游业的发展,积极发展生态旅游业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③ |
我国在西部开发过程中注意了很多问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注意改善生态环境 ②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③借助沿边优势,发展我国对外贸易 ④大力发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珠江三角洲地区优先于其他地区吸引外资的特定国内背景是( )
A.良好的区位条件 |
B.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 |
C.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 |
D.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
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的社会发展进程,如今出现急剧变化,城市间快速交通网络呈现出全面接轨态势,农民向城市迁移,经济一体化措施纷纷启动,以工业化为重心的社会发展开始转向工业化与城市化并行的新阶段,“3小时都市圈”呼之欲出。据此回答1~2题:
制约长江三角洲“3小时都市圈”形成的瓶颈是:
A.信息传递 | B.交通建设 | C.市场营销 | D.农副产品 |
长江三角洲城市带将把15座中心城市、55座中等城市、1446座小城镇全部纳入自己的“怀抱”,城市的这种集聚效应,有利于:
①充分利用基础设施 ②加强彼此间的信息交流和协作
③获得规模效益,实现共同繁荣 ④改善城市环境
⑤缓解内城衰落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③④⑤ |
下图是不同国家单位GDP能源消耗变化图,读图完成以下问题。
美国与日本相比( )
A.美国早期能耗增长比日本缓慢 |
B.美国单位GDP能耗一直高于日本 |
C.两国从高能耗到低能耗同步过渡 |
D.美国能源利用率高于日本 |
目前,发展中国家单位GDP能耗超过发达国家的主要原因是( )
A.持续开发能源资源,能源丰富 |
B.人口持续增长,能源紧张 |
C.生产粗放,能源利用效率低 |
D.工业发展迅速,大量进口能源 |
一些国家在地域和经济上存在密切联系。读以下中国、日本、美国物流方向图,图中甲、乙、丙三个国家分别是( )
A.中国、美国、日本 | B.中国、日本、美国 |
C.美国、中国、日本 | D.日本、美国、中国 |
下图中的甲、乙、丙为山东省三次产业产值比重与就业比重变化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关于山东省三次产业的判断,正确的是
A.甲是第二产业 | B.乙是第一产业 |
C.丙是第三产业 | D.甲是第三产业 |
关于山东省1980~2006年三次产业产值比重与就业比重变化,叙述正确的是
A.第一产业吸纳劳动力增多 |
B.第二产业产值比重变化最大 |
C.第三产业就业比重变化最大 |
D.劳动力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 |
现代城市应具有两个属性:生态化和特色化。生态化的中心是人与自然的协调融合。特色化的中心是人与文化的协调融合。城市特色是城市本质的表现,是城市景观艺术和居民精神气质的统一,城市特色主要受自然背景、社会文化传统、科学技术三个要素制约。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海口成为生态特色城市是因为( )
①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②临海,水源充足 ③起步晚,规划较好 ④热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优越 ⑤经济基础较好
A.①④ | B.②③ |
C.④⑤ | D.③④ |
苏州市成为旅游特色城市,主要是因为( )
A.交通发达,有利于旅游业的发展 |
B.工业发达,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 |
C.特色农业发展迅速 |
D.自然山水与园林建筑独具特色 |
图中甲图示意我国某省主要物产分布,乙图示意该省1980年以来产业结构和城市化水平变化。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图1中图例甲、乙所代表的粮食作物分别是
A.小麦、水稻 | B.小麦、玉米 |
C.高粱、谷子 | D.玉米、水稻 |
若对该省的粮食作物生产情况进行频繁监测,需要使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是
A.GPS | B.GIS | C.RS | D.数字地球 |
关于该省的说法,正确的是
A.位于我国沿海地区,海洋性气候显著 |
B.南部的自然带主要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
C.第一产业的产值不断下降 |
D.该省城市化水平较高,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也较高 |
关于工业化阶段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工业化、城市化加速推进,工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迅速上升
②劳动力开始大规模向第二、三产业转移
③该阶段早期,资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工业增长迅速,中后期开始向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工业升级
④中心城市、工业基地与其他边远地区均衡发展 ⑤农业推动城市化的发展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③④⑤ | D.①④⑤ |
读我国某区域产业结构演变路径示意图,回答以下问题。
图中Ⅰ、Ⅱ、Ⅲ依次表示
A.资本密集型、资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 |
B.资源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劳动密集型 |
C.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资本密集型 |
D.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资源密集型 |
该区域可能是
A.东北地区 | B.西北地区 |
C.东南沿海 | D.青藏地区 |
自20世纪60年代,甲国开始在邻近乙国边境的地区设立边境工业区,吸引乙国的企业来此投资建厂,并从乙国进口原料和零部件,加工、组装成品后再销往乙国。目前,这些边境工业区已发展成规模不等的工业中心(如下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据图文资料推断,与乙国相比,甲国
A.劳动力价格较低 | B.技术水平较高 |
C.消费市场较广 | D.资金较雄厚 |
影响甲国边境工业区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是
A.廉价劳动力 | B.交通运输 |
C.研发能力 | D.环境质量 |
甲国边境工业区的发展,提高了
A.乙国的劳动生产率 | B.甲国的环境质量 |
C.乙国的就业率 | D.甲国的城镇化水平 |
下列关于我国产业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重工业基地集中在东南沿海 |
B.黄河流域比长江流域航运业发达 |
C.橡胶种植业主要分布在海南和云南 |
D.产业转移趋势主要由东部沿海向中西部转移 |
下图中甲、乙、丙、丁分别对应2014年广东省四个地区的产业结构情况。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珠江三角洲是广东省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与珠江三角洲的产业结构最接近的是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促进珠三角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主要动力是
A.对外开放 | B.小商品经营 |
C.大城市扩散 | D.森林、矿产资源开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