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近年来,长江三角洲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出现了热岛效应、咸潮侵袭、滩涂冲刷等
一系列环境问题。
长江三角洲区域性热岛效应比较明显的主要原因是
①能源消耗加大   ②城市人口剧增   ③水域面积扩大   ④市郊农业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上海在长兴岛北侧边滩筑堤建成青草沙水库。该水库主要功能是

A.防止洪水泛滥 B.扩大湿地面积 C.开发旅游景点 D.提供优质水源

下列因素中,可能使长江三角洲滩涂遭受侵蚀与海岸线后退的是
①上游输沙量降低 ②风暴潮频发   ③长江径流量加大 ④海平面上升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来源:区内环境问题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植树造林是治理风沙的有效措施。下图是某沙区生物治沙示意图,回答第1~2题。

三幅图按治沙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为(     )

A.A→B→C B.B→C→A C.B→A→C D.C→A→B

在我国进行这项工作时,最适宜选种的植物是(      )

A.杨树 B.桦树 C.沙拐枣 D.柳树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全球荒漠化分布示意图,回答(1)~(3)题。

全球荒漠化分布主要受哪几种气候类型控制? (   )
①热带季风气候 ②热带沙漠气候 ③温带大陆性气候 ④亚热带季风气候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目前,全球荒漠化土地面积约为3600万平方千米,而且呈扩大和加剧的趋势,其影响因素有(    )
①地震火山泥石流频发 ②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③乱垦滥伐,砍伐森林 ④全球二氧化碳排发量增加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中国是世界上荒漠化土地面积较大、危害较严重的国家之一,冬春沙尘天气频发。下列受沙尘天气危害较严重的城市是(   )
A.乌鲁木齐、呼和浩特、银川      B.成都、武汉、南京
C沈阳、天津、青岛               D.贵阳、昆明、重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我国某地区景观图(右图),完成1~3题。

图示地区属于我国的

A.黄土高原 B.柴达木盆地 C.天山 D.内蒙古高原

为解决该地区能源短缺问题,正确的措施是

A.兴建小水电站 B.利用风力发电 C.营造速生薪炭林 D.修建核电站

造成该地区荒漠化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A.过度樵采 B.过度放牧 C.过度利用地下水资源 D.工矿开发
来源:区域地理综合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为我国某地某年河流实测流量和降水量,读图回答1~3题。

该河流参与的水循环环节主要是

A.水汽输送 B.降水 C.径流输送 D.蒸发

该河流域的主要气象灾害是
①滑坡 ②低温冷害 ③台风灾害 ④泥石流⑤旱涝灾害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⑤

图中8月中旬的一次降水过程中,最大降水量与最大流量之间有一个时间差,近年观测发现,这个时间差逐年变大,这可能是由于该流域

A.水土流失现象加剧 B.种草种树,植被覆盖率不断提高
C.降水强度逐年增大 D.气候趋暖,蒸发量不断增大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南方丘陵山区农业资源的优势,表现在

A.季风活动使本区光、热、水资源丰富,配合好,农业气象灾害较少发生
B.优越的气候条件和多样的土地类型使本区生物品种多,生长快,更新能力强
C.气候、生物、土壤的垂直分异使本区土地类型多样,水土流失严重
D.温暖湿润的环境条件使本区酸、瘦、黏的低产红壤广泛分布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所示的平原地区在20世纪60年代频发沙尘暴。因沙尘中含有较多的盐尘,该地区的沙尘暴被称为“白风暴”。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

R1和R2两河的主要补给是_____,影响流量变化的主要自然因素是_____。
图示平原地区侵蚀作用的主要外力是______
20世纪50年代,在L湖沿岸地区大规模垦荒,这对土地产生哪些影响?
在开垦的同时,大量引河水灌溉,不合理灌溉会导致地下水位上升。简要分析在该地区不合理灌溉对土壤的影响,并说明其发生过程。
大量引R1、R2河水灌溉会对L湖产生什么影响
分析“白风暴”中盐尘的主要来源。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 荒漠是自然界中的一种植被景观,荒漠化是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造成的一种土地退化。以外力为主要依据,可以将荒漠化划分为风蚀荒漠化、水蚀荒漠化、盐碱化等类型。
材料二 从荒漠化的成因角度分析,人类活动是荒漠化的主要原因。尤其是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不同的活动方式,又导致了荒漠化在地域分布上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在半干旱的旱农垦区,因为过度垦殖,荒漠化常是斑点状及片状分布;在半干旱的草原牧区,因过度放牧,在地表集水坑和放牧点的井泉附近常见到斑点状的荒漠化圈;在干旱的绿洲边缘地区,因为过度樵采破坏植被,造成沙丘活化;在一些内陆河和山麓冲积扇地区,则因为对水资源的不当利用而引发荒漠化扩展;而在工矿区、居民点和道路等基本建设中也会不同程度地引起荒漠化呈点状、线状扩展。请依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的有关知识,结合下列各题的具体情况,回答:
毛乌素沙地主要位于鄂尔多斯高原与黄土高原之间的湖积冲积平原凹地上。在不同地区,荒漠化类型不同。关于其荒漠化类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低湿滩地荒漠化主要表现为水蚀荒漠化 ②开垦的旱地荒漠化主要为盐渍化 ③梁地荒漠化主要为水蚀荒漠化 ④从总体上看,毛乌素沙地以风蚀荒漠化为主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①④

下图所示地区是我国荒漠化扩大较快的地区之一。

2003年,某地理考察团到该地区考察,不可能见到的景观是

A.斑点状荒漠化圈广布 B.古长城遗迹 C.西气东输工程设施 D.草方格沙障

某地理兴趣小组对我国西北某地进行生态调查,他们由水源所在地的抽水井出发,向外沿同一方向前进。发现植被从水井往外呈同心圆式的分布:水井附近土地是光秃和坚硬的,到距井200米左右,出现稀疏且干硬的杂草,250米左右是带刺的灌木丛,1000米以外,才是一些相隔甚远的草本植物群及灌木。上述调查区的植被分布形态,最有可能是由哪一人类活动所引起的?这种景观最有可能出现在下列我国的哪个地区?

A.过牧 呼伦贝尔草原 B.滥垦 科尔沁沙地 C.滥伐 黄士高原 D.滥采 河西走廊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地理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