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2009年12月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特别强调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必须遵循“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完成9—10题。
“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主要符合可持续发展的

A.持续性原则 B.整体性原则 C.共同性原则 D.区域性原则

我国是近年来节能减排力度最大的国家,在对控制CO2排放量所采取的主要措施中,错误的是

A.植树造林 B.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C.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D.发展循环经济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面这组图片,想要表达的意思是: (   )

A.在这里取纸,需要就取 B.“拉美拉美,价廉物美!”
C.这是一种再生纸 D.用纸越多,绿色森林越少,请节约用纸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某区域示意图(图9)



图9

 

 

 
材料二:图9中E地某村距甲城市60km,下表为该村一些发展资料


基本情况
土地类型
经济状况
其他






梯田
经济
果林
甘蔗田
湿

农业
产值
村办
企业
工业
产值
空气质量
水质
4.1
Km2
1835

5100

2200

1300

1600

500

9l
万元
3个红砖厂、
1个制糖厂
549
万元
中等
3-4类

(1)根据图中信息推测该图所反映的是___(夏、冬)季,理由是  _____ 。
(2)近几十年来河口等深线向外海凸出越来越大,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 。改善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M、N两处中宜建设度假村的是__________ ,判断理由是   _____________。
(4)当地人民政府决定在A、B、C三地中建设一大型能源港口,应选择在_______最适合,理由是__________ 。新建港口拟实行江海联运,最经济的实现方式是_______ 。
(5)由材料二可知:图中E村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_____ 、_______ 。请为该村的可持续发展建设提出两条具体措施。

来源: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20世纪90年代以来苏州、徐州经济发展水平比较”表,回答下题

 
1990年
2000年
2006年
苏州
徐州
苏州
徐州
苏州
徐州
GDP(亿元)
202.14
112.84
1540.58
616.95
4820.26
1428.80
人均GDP(元)
3617
1438
26692
6948
78801
15363
GDP每增加亿元占用的耕地面积(万平方米)
111.41
318.92
85.27
76.43
54.25
8.93

结合表中信息,有关苏州、徐州经济发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2000~2006年间苏州的GDP增速比徐州快,但人均GDP增速比徐州慢
B.1990~2006年两地的GDP均呈上升趋势
C.1990~2006年苏州和徐州“GDP年增加1亿元占用的耕地面积”均在下降
D.1990~2006年“GDP年增加1亿元占用的耕地面积”徐州比苏州下降的速度更快

就两地“协调区域经济发展与耕地保护之间矛盾”的合理之举,叙述错误的是

A.禁止占有耕地发展其它产业,落实国家土地基本国策
B.徐州在保护耕地的同时,要依靠创新和产业升级,加快发展
C.苏州在经济发展同时,应努力降低亿元产值占用的耕地面积
D.两地间应加强合作,进行产业整合,提高耕地利用效率
来源: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为某地生态园的生产体系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生产体系的主导企业污染大气严重 B.该生产体系的主导企业靠近消费市场
C.该图中的农业地域类型属混合农业  D.该生产体系的主导企业靠近原料产地
2.该生态园                             
A.实现了生产的完全无污染物排放 B.增加了甘蔗的生产成本
C.摆脱了生产季节性和地域性   D.实现了生产过程能量和资源的梯级利用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面积近240平方千米,由火山喷发、湖盆相对下陷而形成的达里诺尔湖,位于我国某省区达里诺尔自然保护区。右下图是该湖及周边的水系图,据此回答5-7题。

以下描述完全符合该湖泊所处的地理环境的是         

A.处于辽宁省的北部,丘陵地形,分布着被风化的玄武岩或花岗岩,是淡水湖
B.位于内蒙古,高原地形,分布着被风化的玄武岩或花岗岩地貌,是淡水湖
C.位于山西省,地处黄土高原,地表广泛分布着石灰岩和大理岩石,是淡水湖
D.位于河北省,太行山麓,地表多盐碱低洼地,是华北平原面积较大的淡水湖

与湖泊中心经线(116°30′)大致吻合的南北向铁路大动脉通过我国的

A.粤、赣、皖、豫、鲁、京等省市 B.晋、豫、鄂、湘、黔、桂等省区
C.粤、湘、赣、皖、豫、津等省市 D.沪、苏、鲁、冀、豫、京等省市

该湖泊所在省区现在面临最大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A.水土流失 B.土地盐碱化 C.空气污染   D.土地荒漠化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秸秆发电,能有效解决广大农村秸秆合理利用问题、增加当地农民收入,是造福一方百姓的重要举措。2007年安徽首座“秸秆电厂”建成。据此回答1-2题。
1.该电厂的主要燃料是    (      )
A.大豆、高粱秸秆    B.水稻、小麦秸秆  C.林木的枯枝落叶    D.甜菜、棉花秸秆
2.利用秸秆发电的好处,正确的是(     )
①改善能源结构 ②缓解当地电力紧张的情况 ③增加农业有机肥 ④减少大气污染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来源: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分析材料,据此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10年3月22日是第十八届“世界水日”,主题是“关注水质、抓住机遇、应对挑战”。
材料二 近年来,随着江苏省新一轮沿海大开发的启动,地处苏北的盐城大力发展经济,化工产业逐渐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之一,盐城市接纳的由苏南转移过来的化工企业也逐年增加。
材料三  2006年我国部分省区城市污水排放及污水处理情况表

地区
城市污水排放量(万立方米)
污水处理厂
(座)
污水处理能力
(万立方米/日)
污水处理量
(万立方米)
全 国
3625281
815
6366.3
1569071
北 京
129138
25
331.0
93198
内蒙古
37954
18
97.2
18752
上 海
221591
40
509.8
166024
江 苏
252280
111
559.2
153167
广 东
525979
74
669.6
185668
云 南
49159
21
110.1
27809
青 海
10798
2
13.5
2200

 
⑴分析化工企业向苏北地区转移的原因有哪些?
⑵全国城市污水排放量地区分布上有何特征?原因何在?
⑶结合材料二、三,说说水污染形成的原因及治理的对策。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根据下图和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⑴描述甲图中所示区域主要地形区的分布状况。
⑵指出乙图中太行山脉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意义。
⑶说出甲图中黄土高原生态系统脆弱的主要表现;指出黄土高原现代土壤侵蚀的主要形式,并简述其对本区及下游地区造成的危害。
⑷指出乙图中环渤海经济区经济开发中面临的突出问题。
(5)华北平原地势低洼,在发展农业过程中,频繁遭受多种自然灾害威胁。科学工作者们在长期实践中因洼制洼,摸索出“鱼塘—台田”的治理模式。分析“鱼塘—台田”的治理模式在防御自然灾害、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方面的作用。
(6)华北地区风沙危害严重,分析风沙频率最高的季节及其原因。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包兰铁路自包头至兰州,全长990公里,全线有140公里在沙漠中穿行。其中在中卫和干塘间经过腾格里沙漠(如图所示)。所采取的防沙、治沙措施,曾获1987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完成26~27题:

采用麦草方格沙障的方法用来防沙、治沙,是因为

A.增加土层腐殖质,有利于植物生长 B.降低风速,减少沙丘面风沙的吹蚀
C.有利于保持水分,有利于植物成活 D.麦草这一类原料丰富,成本低廉

为促进图中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所采取的措施中,最合理的有

A.利用铁路交通和丰富的沙源,发展建材工业
B.利用黄河水源,大力发展灌溉农业
C.扩大麦草方格沙障的范围,对沙漠进行大规模改造
D.利用独特的景观和文化,大力发展旅游业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我国国土整治难度较大的原因正确的是

A.我国国土辽阔,自然资源丰富多样 B.我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
C.我国近年来经济发展速度很快 D.我国经济基础较差,科技发展水平较低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虚拟水”是指生产商品和服务所需的水资源数量,以虚拟的形式包含在产品中。虚拟水战略是指贫水国家或地区通过贸易的方式从富水国家或地区购买水资源密集型农产品(生产过程消耗水量大的产品,尤其是粮食)来获得水和粮食的安全。读世界某区域图(图中虚线表示输水线),回答1-2小题。

1.下列关于虚拟水战略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虚拟水战略可以从根本上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B.虚拟水战略就是跨流域调水的规划战略
C.世界粮食安全可通过虚拟水贸易来解决
D.缺水国家应尽量限制水资源密集型产品的出口
2.若该区域位于东半球,则关于图中输水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能缓解地下水位大幅下降引起的盐碱化问题
B.利于解决海河流域洪涝的威胁
C.沿途工农业发达,易受污染
D.该线路能全线自流,工程量小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09年世界湿地日的主题是“上游到下游,湿地连接你和我”。湿地在防洪、抗旱、调节气候、控制污染等方面具有其它生态系统所不可替代的功能和效益,被称为地球之“肾”,回答1-2题。
1.我国长江流域湿地破坏严重的主要原因是……………………………(    )
①围湖造田  ②森林破坏 ③滥捕乱杀   ④兴修水利    ⑤环境污染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①②⑤                   D.①③④
2.杭州西湖景区的“西溪湿地”能起的主要作用是…………………………………(    )
A.防洪               B.抗旱                      C.调节气候               D.控制污染

来源: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于灌溉不合理会导致

A.沙漠化  B.水土流失 
C.土壤次生盐碱化  D.风蚀严重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若尔盖大草原面积35 600多平方千米.是以牧业为主的藏族聚居地。草原海拔3500米~4000米左右,属典型的丘状高原。气候冬季严寒,夏季凉爽,春秋短,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年均气温7℃,7月最热,月平均气温约10℃~12.7℃。

材料二 若尔盖湿地涵养了大量水分,为长江、黄河两大母亲河提供了充足的水源,黄河30%的水来自若尔盖湿地。第四纪末期的地质变动,把若尔盖草原变成了长江与黄河的分水岭,同时也使之成为世界最大的、我国特有的高原高寒沼泽地,四川盆地湿润的气候就直接受益于这片湿地。
材料三 目前,景色迷人的草原正在遭受无情地吞噬。目前若尔盖地区沙漠化土地面积已达6.19万公顷,占可利用草原面积的7.6%,扩展速度十分惊人。另外,受沙化威胁的草原面积逾13.5万公顷,占可利用草原面积的20.8%。沙漠化侵吞了若尔盖草原上大量的草场,严重制约了畜牧业的发展。
(1)简述若尔盖大草原的相对地理位置。
(2)若尔盖湿地的生态环境效益体现在哪些方面?
(3)试分析若尔盖草原荒漠化的形成原因。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地理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