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读北京——天津地形及地下水位剖面图,回答1~3题。

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图示地下水为潜水     B.地下水位线的起伏只由地形引起
c.北京地下水位最高     D.图示滨海地区海水入侵严重
北京和天津城区的地下水位状况,容易导致的危害是 (    )

A.洪涝加剧 B.盐碱化加重
C.滑坡增多 D.地面沉降,地面建筑坍塌

图示地区的盐碱化现象最严重的是 (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09年12月7日至18日,世界气候大会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举行,发展低碳经济成为各国的共识。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据此完成41~42题。
发展低碳经济最主要是为了应对

A.臭氧层变薄 B.全球变暖
C.酸雨扩散 D.地震频发

与传统经济模相比,低碳经济所倡导的是
①提高能源利用率      ②开发清洁能源   ③禁止的排放     ④追求绿色GDP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为区域(流域)量化水资源承载力的系统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9~10题。

9.有利于提高流域水资源承载力的合理措施是
A.跨流域调水  B.关闭水资源消耗量大的企业
C.减少森林的数量  D.大规模开采利用深层地下水
10.我国区域水资源压力最大的区域是
A.珠江三角洲  B.华北平原  C.东北平原  D.塔里木盆地

来源: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温家宝在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促进民族团结,实现共同进步,是中华民族的生命、力量和希望所在。要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9年l2月7日(北京时间),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在丹麦哥本哈根召开,此次峰会被誉为“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其中我国政府提出“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最终国际社会认同这一提法观点。

(1) 图示地区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前景广阔,说明甲地风能密度较大的原因,并简要评价乙地开发太阳能资源的不利条件。
(2)近年来观测资料表明,天山的冰川在不断消退。简述造成此现象的主要原因,说明该现象将对该地区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产生的不良影响。

来源: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PPE怪圈”材料,回答问题:
“PPE怪圈”(图13)是指贫困(Poverty)、人口(Population)和环境(Environment)之间形成的一种互为因果的关系。确切地说,是指“贫困——人口增长——环境恶化”的恶性循环。由于PPE怪圈在发展中国家尤其是贫困地区存在的普遍性,因而被视为贫困地区贫困问题产生机制的一种理论模式。

(1)在①④、②③、⑤三组因果关系中,产生“PPE怪圈”的基本原因是____组因果关系,原因是什么? 
(2)从人口自然增长模式、生产力水平与劳动力数量、教育与个人素质、社会保障与防病养老等方面,简述②线索成立的原因。 
(3)请简要说明如何走出“PPE怪圈”。

来源: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呼伦贝尔草原是亚洲最肥美的草原之一,其天然草质达80%以上。近年来,当地牧民纷纷建起了棚圈和网围栏,打了不少机井,变游牧为驻牧,斑点状荒漠化不断发展,呼伦贝尔沙化土地总面积约8000平方千米。
材料二:截止2007年,呼伦贝尔市20个煤盆地已探明煤炭储量1048.48亿吨,32个煤盆地、聚煤区远景资源量1971.19亿吨。其中,新发现煤矿产地26处,红花尔基煤田、呼和诺尔煤田、诺门坎煤田储量均在100亿吨以上。
材料三:内蒙古东部地区图

(1)呼伦贝尔草原因                而得名,分析呼伦贝尔沙地面积不断扩大的原因。
(2)简述内蒙古东部地区建设煤炭基地的区位优势。

来源: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某地生态园的生产体系示意图,回答6~7题。

6.该生产体系的主导企业靠近
A.消费市场    B.原料产地     C.动力基地     D.高等院校
7.该生态园
A.实现了生产的完全无污染物排放        B.不利于甘蔗种植的企业化进程
C.摆脱了生产的周期性和地域性          D.实现了生产过程能量和资源的综合利用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云贵高原和黄土高原荒漠化的共同原因是
①石灰岩广布,土层发育浅薄②植被破坏③土层疏松,直立性较强④降水强度大,多暴雨

A.①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来源:荒漠化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我国下列地区及主要的荒漠化现象,对应正确的是

A.黄土高原——盐渍化
B.云贵高原—沙漠化
C.江南丘陵—红漠化
D.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石漠化
来源:荒漠化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从山东省东营市中心向东南13公里,就可到达一片海边的盐碱地。2008年底,这片荒芜的土地上将诞生出一个世界级的化工厂——杜邦化工厂,它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黄河三角洲湿地25公里。读图,完成(1)~(2)题。

杜邦化工在此设厂的区位优势有
①沿海的地理位置      ②有胜利油田的天然气资源
③靠近黄河水源地      ④该地区经济技术高度发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湿地急剧萎缩。对其原因分析错误的是

A.气候干旱,黄河断流
B.小浪底进行的调水调沙实验
C.石油勘探和开采
D.滥垦滥伐、建筑占地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改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对此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呼吁各国“戒除”对碳的“不良嗜好”,发展低能耗、低污染的“低碳经济”
B.通过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减缓人类活动对气候造成的不良影响
C.世界各国有共同的义务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D.发展中国家应该对温室气体的排放承担主要责任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环渤海地区包括辽宁、北京、天津、河北、山东等五省市。在近代,该地区是列强侵略的重点也是中国人民抗争最激烈的地区之一。新中国成立以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这地区发生了历史性巨变。
改革开放后,环渤海地区的经济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之一是合理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表反映的是2007年环渤海地区及全国的重工业比重和能源、水资源利用状况。读表回答问题。
blob.png 
注:工业新水月量指工业企业生产用水中消耗的新鲜水量。
1.与全国相比,环渤海地区在资源利用方面有什么特点?
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2.本地区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有哪些?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人口、资源和环境相关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2000年前人口、资源和环境污染三者之间的关系。
(2)人口迅速增长,对自然资源的无节制开发造成的后果是①使土地_______________;②使森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使水资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使矿产资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导致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
(3)协调人口、资源和环境关系的主要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下幅漫画,分析回答12、13题。

该漫画说明

A.长江与黄河是我国的两条母亲河
B.长江又可称为黄河
C.下游人为滥伐林木,对两条河流的水文影响较大
D.人为破坏植被,水土流失加剧,导致长江含沙量增加

针对图示现象,最有效的整治措施是

A.退田还湖
B.中上游植树造林、保护植被
C.跨流域调水
D.修建水库,加固堤坝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针对黄河下游时常出现季节性断流采取的正确措施是
①制定法规,不允许沿岸取用黄河水
②加大资金投入,实施全流域人工降雨
③实施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增强节水意识
④南水北调,引长江水补充黄河水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地理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