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济南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对“大气的运动”进行了探究学习。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探究活动1:活动小组查阅资料得知,白天,陆地增温快,海上增温慢;夜间,陆地降温快,海上降温慢。海陆风就是海陆间昼夜温度差异引起的热力环流。
(l)根据材料,在下图中用箭头画出陆地和海洋之间的大气运动方向。

(2)分析海陆风对海滨地区的气温有什么调节作用。
探究活动2:活动小组在海陆风的基础上,将时空尺度和范围放大,研究亚欧大陆和太平洋之间不同季节的大气运动,如下图所示。

(3)图示表示的是______(季节),M表示________(气压中心),其切断的气压带为_________,N表示___________(气压中心)。
(4)根据图中风向,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简述其对我国东部地区自然环境的影响。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为北半球某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气压状况看,丙处为_________;从气流分布状况看,丁处为_________。图中丙、丁两处之间的最大气压差可能为(填写字母)________百帕。

A.40< P< 41 B.44<P<45 C.54<P<55 D.59<P<60

(2)图中甲地的风向?比较图中甲、乙两她的风力大小并说明原因。
(3)简述图中天气系统A经过北京前和经过北京后的北京市天气状况。
(4)如果我国西北、华北地区在春季受图中丙天气系统控制,则可能出现哪些灾害性天气?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完成下列问题。
下图是“某地高空等高面与等压面关系示意图”,读后完成(1)-(3)小题

(1) 图中点①~⑤,气压由高到低排序为________。 
(2) 用“→”完成图中热力环流。
(3) 若该热力环流发生于城区与郊区之间,则A、B中代表城区的是_________________,说明判断的依据:__________________。
海子写过一首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现在影视剧中往往让女主角面朝大海,在海风吹拂下让头发向后飘逸以反映女主角的快乐心情。甲、乙两图分别是“北半球某滨海地区海陆环流图”和“气温变化特征图”。读后完成(4)-(5)题。

(4)甲图中①、②、③、④四处气温最高的是       
(5)为了完成女主角头发向后飘逸的场景如果你是导演,你会选择什么时间段完成拍摄 (    )
A.16时至次日8时   B.8时至16时   C.18时至次日6时   D.6时至18时
(6)①、④两地气温日较差(一日内最高温与最低温的差值)较大的是:       ,并说明其原因: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013年夏季,在一场场暴雨的洗礼下,武汉、杭州、北京相继变成了“水城”。由此在中国长久以来被忽视的城市“雨涝”问题,突然变成了人们目光的焦点。



降雨损失量越高的地表越不容易积水



(1)有专家认为:“‘雨岛效应’是诱导和强化城市暴雨的因素之一,特别是在汛期,容易使城区出现强度大的降水,造成城市区域性内涝。”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城市“雨岛效应”的形成。
(2)根据图甲、图乙,试分析说明城市易出现雨涝的原因。
(3)为了应对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种种水资源问题,有人设计了图丙所示的“城市雨洪利用”新型的排放系统。试分析说明该系统对解决城市水资源问题的积极意义。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区域简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图中地区东岸与西岸的年均温差异很大,试分析原因。
(2)分析图中M城市的气候类型及其成因。
(3)图中大陆西侧海域渔业资源丰富,简要分析其成因。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32分)
材料一 粮食收获时最好的天气是晴天,以便及时晾晒。冬小麦播种前,如果有降水过程,利于土壤增墒,适宜播种和出苗生长。
材料二 见下图。

图甲 2012年10月24~26日秋收农田天气预报

图乙 2012年10月24~26日冬小麦播种农田天气预报
(1)材料二图中C地区以北已经收获完成,以南地区适宜收获,但该地却为“较适宜收获”,结合材料及两图信息,推测发生这一现象最有可能的原因。(12分)
(2)图甲中P地区纬度较低,但秋季粮食收获却晚于国内其他地区,请解释原因。(8分)
(3)图乙中B农业基地大多已由过去发展桑基鱼塘改造为花基鱼塘、菜基鱼塘,原来的桑树被花卉、蔬菜取代。请简要分析影响该地区农业模式转变的圭要原因。(12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亚洲季风”图,回答问题:

⑴在甲、乙两图中,表示亚洲一月季风图的是      图,此时为南半球    季。
⑵图乙中低气压中心名称是               ,被其切断的气压带是                
⑶B表示      季风,其形成原因主要是                                     
⑷C表示南亚的     季风,其形成原因主要是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 下面是太平洋中两区域示意图。

材料二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十七次缔约方会议于2011年11月28日在南非德班召开,核心议题是“绿色气候基金”,目的是解决温室气体排放及带来的后果等问题。
(1)简述A国冬夏季降水的空间分布差异并分析其原因。
(2)说明B国西北部1月盛行风形成的原因及盛行风对该地区气候的影响。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0年8月21日,鸭绿江丹东段发生特大洪水,多处堤防公路冲毁,部分县市交通、通讯、电力中断。
材料二  2010年8月23日新华社快讯:据海南省气象台最新消息,位于南海中部的热带低压已于23日8时加强为今年第5号热带风暴“蒲公英”。
材料三  2010年8月23日8时地面等压线分布图

(1)图中甲乙两处为两个锋面,甲处为______锋,乙处为______锋。与丹东洪水有关的是________(甲或乙)锋。
(2)“蒲公英”的气流在垂直方向为_________(上升或下沉)运动,23日8时三亚的风向为____________,下图中能反映“蒲公英”过境的气压变化曲线是_________,

(3)下列哪些省市区未来几内可能会有降水_______

A.新疆、西藏、四川 B.新疆、海南、广西
C.黑龙江、河北、内蒙古 D.湖北、海南、四川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图2“世界部分地区气压带、风带位置示意图”,回答问题。

(1)图中为北半球的_____(1月或7月),此时地球公转速度较____(快或慢)。
(2)此时,B地的气候特征是___,形成原因是_____该气候的分布规律是_________。
(3)图中A地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___,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图为三种气候类型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其中表示上图中C点气候类型的是______。(填数字代号)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中,甲图表示的是某滨海地区陆地和海洋表面气温日变化的曲线图,乙图表示的是该地区海陆之间气流的变化图,回答

(1)曲线①表示的是      气温日曲线,。曲线②表示的是     气温日曲线,导致上述两条曲线产生差异的根本原因是:                 
(2)由图甲推断,图乙中海风出现时间约为(   )

A.18时~次日7时 B.8时~当日16时
C.16时~次日8时 D.6时~次日18时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28分)
材料一 下面为某流域开发利用示意图和甲地气候资料图。

材料二 下图示意甲地农村土地利用构成变化。

材料三 丙地某中学地理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拟定了两个研究性课题,即“农村地区秸秆利用调查研究”和“本地区草原生态问题演变过程研究”。通过查找资料、实地考察得出如下信息:该地秸秆利用方式结构示意图(图1)和环境演变过程示意图(图2)。


(1)分析材料一中河流下游区域发展农业生产应注意的问题。(5分)
(2)10年来,甲地人们在土地资源利用方面进行了哪些调整?这些调整对河流水文特征有何影响?乙地若修建水电站,需要收集哪些资料?(6分)
(3)上游地区水土流失对下游产生的影响是什么?简述上游地区的水土保持措施。(9分)
(4)假如你是课题组成员,请据材料三信息回答:(8分)
①从发展生态农业的角度,评价该地区的秸秆利用是否合理,并阐述理由。
②运用整体性原理,描述该地草原生态环境的演变过程。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欧亚大陆轮廓图及沿40°N气温、年降水量变化图,完成下列问题。

(1)列表比较40°N附近P、Q两地降水的差异。

 
降水的季节分配类型
降水的成因
P地
          
          
Q地
          
          

 
(2)沿40°N亚欧大陆上1月平均气温变化的特点               ,影响的主要因素是             。7月均温最高值出现在90°E附近,影响的主要因素是                   
(3)图中甲地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该地农业地域类型是        ,其特点是           
           ,影响该地农业生产的最主要的限制性因素是               
(4)P地所在国西班牙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发挥本国自然条件的优势,大力发展柑橘和蔬菜生产,成为欧盟人的“菜蓝子”;同时,该国还加强对农业从业人员的培训,实施“精准农业”(根据作物生长过程需求考虑施肥和用药)等。他们的生产理念对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有何启示?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左图为“四地气候资料图”,右图为“风向分布模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2中的风向判断,图示是北半球________季,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图1中甲、丁两种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在图2中与其相对应的位置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填写代表字母)
(3)与乙地植被类型相同的另一种气候类型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
(4)C、D同为30°N~40°N之间的大陆,但气候类型却不同,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产生差异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甲城的位置及降水统计图

材料二  杭州位置示意图

材料三 甲城与杭州的气温资料统计表

城市
年平均气温
最热月平均气温
最冷月平均气温
杭州
16.2℃
28.6℃
3.8℃

16.6℃
23.6℃
10.8℃

(1)比较甲城与杭州两地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异同。
(2)分析杭州最冷月气温低于甲城的原因。
(3)据图描述甲城的降水特征,并说明原因。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地理大气运动的原因和风的受力分析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