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如图为1919年12月《少年社会》的创刊宣言。这表明该刊编者认识到(  )

少年社会有两个意思:(一)少年的社会。(二)社会的少年。

少年的社会,是有少年精神气象的社会——进步的社会。

社会的少年,是有社会生活情感的少年——协助的少年。……

怎样使现在少年变成社会的少年,现在社会变成少年的社会,这就是我们的宗旨。……

A.

互助协作是挽救危亡的主要手段

B.

人的解放和社会改造是时代使命

C.

青年学生是宣传社会主义的主力军

D.

理性觉醒和教育革新是革命的前提

来源:2023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山东卷)
  • 更新:2024-01-0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表为1871~1921年中国进口的棉布、棉纱、钢铁、米等四类货物在进口总值中的占比(%)情况。其中甲是(  )

货物

比重

年份

1871~1873

2.8

30.2

0.9

0.9

1881~1883

5.8

22.8

0.3

1.1

1891~1893

14.6

20.5

5.9

1.8

1901~1903

18.6

19.7

4.2

1.7

1909~1911

12.8

16.7

4.8

3.0

1919~1921

9.6

18.4

2.4

5.0

A.

钢铁

B.

棉纱

C.

D.

棉布

来源:2023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山东卷)
  • 更新:2024-01-0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北宋理学家张载认为:“封建者,天下之事,分得简则治之精,不简则不精,故圣人必以天下分之于人,则事无不治者。……为天下者,奚为纷纷必亲天下之事?”这表明张载主张(  )

A.

扩大地方权力

B.

恢复郡国并行制度

C.

健全中央机构

D.

简化官员选任程序

来源:2023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山东卷)
  • 更新:2024-01-0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为西汉与隋京畿区示意图。与西汉相比,隋京畿区的变动是为了(  )

A.

减少制度变革阻力

B.

拓宽财政收入来源

C.

促进中原地区民族交融

D.

缓解关中地区经济压力

来源:2023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山东卷)
  • 更新:2024-01-0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先秦贵族尚马车,贱牛车,此风秦汉犹存。及至东汉晚期,天子至士因牛车慢、稳、宽敞、严密,可障帷设几、任意坐卧而竞相乘坐,出行乘牛车遂成为一种风尚。这种“风尚”反映了(  )

A.

政治衰颓的时代景象

B.

戒奢尚俭的社会风气

C.

重农崇耕的思想观念

D.

豪强势重的政治现实

来源:2023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山东卷)
  • 更新:2024-01-0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私有财产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下列与陶器相关的考古发现中,可以用来作为私有财产已出现证据的是(  )

A.

遗址出土有陶器和较多陶器碎片

B.

多人合葬墓随葬品有陶钵、陶罐、骨器等

C.

单人墓随葬品有陶器、石磬、玉钺等百余件

D.

陶器上绘有丰富多彩的几何图案和动植物纹样

来源:2023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山东卷)
  • 更新:2024-01-0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98年,近代思想家严复在戊戌维新运动期间受到光绪帝召见,不久后向皇帝上万言书,其中谈到欧洲历史,大略言:“欧洲国土,当我殷、周之间,希腊最盛,文物(文化)、政治皆彬彬(优异)矣。希腊中衰,乃有罗马。罗马者,汉之所谓大秦者也。庶几一统矣,继而……日尔(耳)曼诸种起而乘之,盖自是欧洲散为十余国焉,各立君长,种族(民族)相矜(争斗),互相砥砺,以胜为荣,以负为辱。盖其所争,不仅军旅疆场之间而止;自农工商贾至于文词学问……莫不如此。此所以始于相忌(忌惮),终以相成(成就),日就所将,至于近百年;其富强之效,遂有非余洲所可及者。”

——据刘梦溪主编《中国现代学术经典•钱基博卷》

(1)据材料概括严复对欧洲国家发展历程的基本认识。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严复关于近代欧洲国家发展的观点。

来源:2023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江苏卷)
  • 更新:2024-01-06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并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提取材料中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成文)

来源:2023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江苏卷)
  • 更新:2024-01-06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明太祖朱元璋曾言:“商贾之士皆人民也。”明朝建立之初,他即实行恤商的新法,将税率降为三十分之一,下诏令官府采购应照时价公平给付。明初虽实行专卖政策,但比元代已大为放松,像盐这样的专卖品也与商家分利。商人可以贩粮到边境,领盐引回内地取盐。山(西)陕(西)、江淮等地商人纷纷奔走于各边镇,边地也随之繁荣起来。朱元璋认为“治国以教化为先”,鉴于商贾多不读书,特命儒士编书教之。随着恤商政策的实施,城市中的商人活跃起来。在他们的带动下,元末遭到破坏的历代名城逐渐恢复。城市的繁荣带动了娱乐消费需求的不断增长,戏曲、说书等通俗文艺逐渐在民间流行起来。

——摘编自吴慧《中国商业通史简编》

(1)据材料概括明初恤商政策的内容。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初恤商政策的影响。

来源:2023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江苏卷)
  • 更新:2024-01-06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18世纪,随着海上贸易的发展,西方商船来到中国,以丝绸为载体的中国服饰文化逐渐被欧洲人了解。一些英国女性穿上了面料柔软舒适的刺绣服装。几乎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凡是略有规模的英国贵族豪宅中,至少有一个房间是用精美的中国丝绸墙布来装饰的。而当来自东方的纺织品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时,欧洲工匠开始设计、生产带有中国元素的纺织品,在模仿中国服装款式时通常会融入西方的裁剪和缝制方法。当时有些欧洲艺术家在接触到中国纺织品后,从中汲取了灵感,开始自由表达自己的奇思异想。

——摘编自刘海翔《欧洲大地的中国风》

材料二 晚清时期,大量的舶来品进入中国,西方服饰在沿海商埠随之出现,有些中国人开始穿西服。民国政府在1912年颁布《服制条例》,规定标准礼服以西服为主,后来各地出现了不少西服店。当时的北京,虽然作为外套的西服并未得到普及,但西式衬衣、针织衫、西裤等已逐渐得到推广。社会上也有反对易服的声音,认为穿西服是“崇洋媚外”“冒充上等人”。有人在《申报》上发文反驳:“欧化逐渐东开,国人多喜穿西装,取其穿之能有活泼的气象与振作的态度,而且便捷无拖沓。”与孙中山有关的中山装,其设计受到西服的影响,但衣领等部位仍保持民族特色。

——摘编自王建朗《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民国卷》

(1)据材料一概括中国服饰在近代欧洲传播的基本情况,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历史背景。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西服在近代中国传播的特点。

(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外服饰交流的意义。

来源:2023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江苏卷)
  • 更新:2024-01-06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表列举了现代拉丁美洲部分国家名称的起源及含义。综合表中信息可知,现代拉丁美洲(  )

国名

秘鲁

墨西哥

阿根廷

哥伦比亚

玻利维亚

起源

印第安语

印第安语

西班牙语

西班牙语

西班牙语

含义

玉米之仓

太阳神

白银

哥伦布之国

玻利瓦尔之国

A.

民族意识不断觉醒

B.

多种文化同时并存

C.

农业经济较为发达

D.

殖民色彩日益浓厚

来源:2023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江苏卷)
  • 更新:2024-01-06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60年9月,民主德国对西柏林通道实施无限期边界管制,联邦德国随即宣布暂时中止两国之间的贸易、服务协定。后经过不断协商,到12月底双方重新恢复协定,民主德国废除了对西柏林的限制措施。这一事件的解决(  )

A.

导致西方阵营逐渐分化

B.

凸显了双方政策的务实性

C.

助推美苏关系全面缓和

D.

有利于战后欧洲经济复苏

来源:2023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江苏卷)
  • 更新:2024-01-06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835年,美国废奴协会向南方社会精英寄出《奴隶之友》等刊物,南方蓄奴州要求立法禁止这些刊物进入南方,但该提案未能在国会通过,同时引发了全国性的政治辩论。在这一过程中,废奴团体从 200 个增加到 527 个。这表明美国(  )

A.

南北矛盾更加尖锐

B.

政党政治得到发展

C.

废奴时机已经成熟

D.

黑人民权运动兴起

来源:2023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江苏卷)
  • 更新:2024-01-06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522年,葡萄牙向西班牙提出抗议,认为其船队进入香料群岛摩鹿加侵犯了葡萄牙领土,西班牙予以回绝,双方各执己见。1529年,两国依靠地图学和航海经验最终签订条约,划出了一条纵贯太平洋的分界线,纷争暂时得以平息。该条约的签订(  )

A.

是欧洲均势外交的体现

B.

是西方列强瓜分世界的开始

C.

确立了国家主权的原则

D.

加深了对全球整体性的认识

来源:2023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江苏卷)
  • 更新:2024-01-06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289﹣1304年,在英国辛德雷克庄园中,农民之间的诉讼多因被告满足原告的诉求而在庄园法庭外解决,只有 31% 的诉讼最终通过庄园法庭裁决。庄园法庭在裁决农民之间纠纷时往往强调情理而非法律。据此可知,该庄园法庭(  )

A.

以保护农民利益为宗旨

B.

主要处理庄园主和农民的纠纷

C.

重视维护庄园秩序稳定

D.

依据大陆法裁决庄园经济诉讼

来源:2023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江苏卷)
  • 更新:2024-01-05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