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阅读以上两幅德国地图,回答问题:
 
请回答:
(1)对比两图,德国的版图在二战前发生了许多变化。请指出3个变化的地方。结合有关历史事实,概括说明为什么能够发生这些变化?
(2)德意志帝国首相俾斯麦曾说:“我们位于欧洲中部。我们至少有三条会遭到进攻的战线。”面对这种情况,德国在发动两次世界大战时,有什么共同的做法?为什么?
(3)作为德国的近邻,法国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1919~1939年间)是如何保证自身安全的?
(4)结合历史经验教训和所学知识,说明应如何处理邻国之间的相互关系。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一个关于“巴黎和会”的课本剧中设计了五个国家的代表说的话:①我有的是钱,你们都听我的。②借给我钱可以,想当老大你还嫩了点儿! ③应该把那条腿也打断,叫他永远也爬不起来! ④等老子伤好了再跟你们算账! ⑤老兄,你占的便宜够多了,悠着点儿吧。

(1)材料一中的前四句话依次是哪四个国家的代表说的? 第五句话很可能发生在哪几个国家的代表进行交谈的过程中? 反映了巴黎和会上存在着哪些矛盾?
材料二:这幅漫画刊登在 1921 年德国一家杂志上,一只五头怪兽将踩在脚下的猎物的内脏吞食殆尽。
(2)依据所学知识判断,材料二的漫画中怪兽和猎物分别指的是哪两方? 这幅漫画表达了德国人怎样的情绪?
材料三:华盛顿会议为太平洋两岸两个大国的下一场战争埋下了第一批火种。
——列宁
(3)列宁指的两个大国分别是哪两个国家?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列宁做出这一判断的依据。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葡萄牙人在非洲海岸、印度和整个远东寻找的是黄金;黄金一词是驱使西班牙人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语;黄金是白人刚踏上一个新发现的海岸时所要的第一件东西。
——恩格斯《论封建制度的瓦解和民族国家的产生》
材料三 大洋洲有我们的牧羊场,阿根廷和北美西部草原上有我们的牛群,秘鲁送来它的白银,南非和澳大利亚的黄金流向伦敦,印度人和中国人为我们种茶,而且我们的咖啡、白糖和香料种植园遍布东印度群岛。……
——19世纪中期一位英国经济学家的记述
材料四 “松、太利在梭布,较稻田倍蓰。……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消减大半。”“(顺德县)自西洋以风火水牛运机成布,舶至贱售,女工几停其半”;“(佛山)1854年后……纺业停顿”。……茶叶“卖与收购商贩,收购商贩或将茶运到通商口岸去出卖,或在当地卖与茶商,洋商又从茶商之手购买。”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15、16世纪什么重大的历史事件?其最大的意义是什么?
(2)材料二与材料一有何内在联系?
(3)材料三反映了19世纪中期英国所处的地位如何?这种地位形成的关键是什么?
(4)材料四反映了中国传统经济结构发生了什么变化?与材料三中反映的情况有何关系?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海湾战争中,多国部队虽然与伊军在数量对比上不占优势,但多国部队调集的现代化装备数量却超过伊军许多倍:新式飞机数量比为13/l,攻击直升机数量比为16/l,在精确制导武器上多国部队拥有绝对优势。在拥有质量优势的部队面前,单纯的数量对比已失去了意义。
(1)据材料一,概括海湾战争的特点。
材料二 “零伤亡”是近期局部战争发起者追求的目标。他们试图达到已方“零伤亡”。然而,尽管他们拥有高技术武器装备的优势,“零伤亡”也没有成为现实。对于作战地域内的平民百姓来说,造成的更是巨大的、惨痛的伤亡。
(2)据材料二,谈谈你对“局部战争”的认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威廉很顺利地到达伦敦,詹姆士逃跑了。议会随之发表文告宣布:詹姆士二世擅离职守,由玛丽和威廉共同入主英国。历史上称这次不流血的政变为“光荣革命”。
(1)据材料一,文告颁布有什么意义?
材料二  19世纪30年代开始,英国议会进行了选举改革,逐步取消了“腐败选区”的议席,新兴的工业城市增加了相应的议席;扩大了选举权,降低选民财产资格,并取消由上院提名下院成员的权利;工商业资产阶级在议会中的席位增加了,选举制度民主化的进程加速了。
(2)据材料二,概括英国民主化发展的趋势及原因。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国初期的李悝在魏国实行变法,主张“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废沟洫”,铲除井田的疆界;“尽地力”,并说“治田勤谨,则亩益三斗;不勤,则损亦如之”。实行“平籴法”,设“常平仓”,以平衡粮食价格。
材料二 李悝著《法经》,“以为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故其律始于《盗》《贼》二篇;盗、贼须劾捕,故著《网》《捕》二篇……”,凡六篇。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李悝变法与商鞅变法相似的内容。
(2)据材料二,分析李悝作《法经》的意图。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美国发展的每一个阶段必有一两种因素起主要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片段一 探险与初创
材料一  17世纪初,一群遭受英国国教迫害的清教徒告别了封建世袭制度统治下的欧洲大陆,漂洋过海来到北美,希望在这里建立一个与欧洲旧大陆完全不同的新国家。
——《环球时报》(2010年10月)
(1)依据材料一分析17世纪清教徒来到北美的原因。
片段二 扩张与发展
材料二 美国历史上的“西进运动”是指美国独立后向西部地区大规模拓殖的活动。西部的开拓,广大的西部土地并入美国,使美国成为幅员辽阔、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带动了大规模铁路的建设和大批移民的流入,使美国形成了广大的国内市场;西进运动造就了美国人勇敢与冒险的精神,锻炼了美国人乐观进取的性格。因此有人说:“没有西进运动,也就没有今天的美国。”
——百度百科
(2)据材料二谈谈你对“没有西进运动,也就没有今天的美国”的理解。
片段三 调整与腾飞
材料三  1859年农业产值还占工农业总产值的63.8%,到1889年工业产值已占工农业总产值的77.5%。与此相联系,城市化也在美国取得重大进展,城市人口比例由1820年的7%上升到1880年的28.2%。……1894年,美国工业产值跃居世界首位,相当于英国的两倍,法国的三倍,全世界的三分之一。
——何顺果《美国的崛起及其动力》
(3)据材料三概括19世纪后半期美国“腾飞”的具体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主要原因。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服饰是人类生活的要素,又是人类文明的标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服饰呈现出两个特点:一是追求飘逸的魏晋风度的形成;二是胡汉服饰的双向互动。从南京出土的“竹林七贤”画像砖上可以清晰地看到,士人领袖们都穿着十分宽大的衣衫,敞着衣领,袒胸露臂,均流露出鄙视名教、轻蔑法度、崇尚虚无、放达不羁的神情。
——中新网
(1)材料一反映了魏晋时期怎样的社会现实?
材料二 经历了唐代的绚丽之后,服饰在宋代走向了质朴、洁净和自然。上至贵族、文武百官、下至平民百姓,服饰都以儒雅为尚。男子的日常服饰十分质朴,女装也突出强调含蓄温婉,明理雅致女性气质。
——《华文教学通讯》
(2)据材料二概括宋朝时期服饰变化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
材料三 在描写那个时代(20世纪20年代)生活的电视剧《橘子红了》里面,乡下的秀禾还穿着传统宽衣大袖的袄裙,上海的嫣红已经是一袭及地的西式连衣长裙了。此时的着装可谓是毫无规矩。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女子教育与妇女解放》
(3)据材料三概括20世纪20年代中国女性服饰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服饰“毫无规矩”的原因。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天朝上国”第一次真正与"地上的世界"接触的代表是满清政府于1877年派出的首位驻外公使郭高焘。中国派出的第一位常驻西方国家的外交官竞然背负着"道歉"的屈辱使命。根据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及之后清政府与英、法签订的《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英、法政府于1861—1862年间派遣公使常驻北京。按照国际外交惯例,两国建立外交关系,应互派使节。1875年,英国以“马嘉里事件”(英驻华使馆翻译马嘉里游历云南被当地人打死)要挟清廷,使它在适使问题上作出艰难的决定,即在次年签订的《烟台条约》中明文规定中国派使臣前往英国"道歉"。清廷决定"道歉"使臣并作公使常驻伦敦。当时它看中的人选是被奕诉、李鸿章推许为"第一流"洋务人才的郭高焘。
——邬克《他没有给国人丢脸》
材料二:郭嵩焘这时虽然还未曾走出过国门,但是借助于担任过广东巡抚的经历和对西洋事务的经意考察,他对西方列强的见解,不但比保守派,而且比洋务派领袖们也高出了一头,他在这里提出的“西洋立国有本有末”的论断,在中国近代文化交流史上是石破天惊的创见。当他出使英、法之后,通过对西方的亲身考察,思想更加激进,因而倍受各方攻击;归国之后,闭门居家都不得安宁。死后,即使李鸿章这样的大员出面请谥,朝廷亦不给。
——王兴国《郭嵩焘的两重不同的历史地位》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委派郭嵩焘为第一任驻西方国家公使的历史背景。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郭嵩焘回国后遭受攻击的原因。(6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苏东剧变的基本成果是西方政治原则和价值观念在前苏联国家落地生根,从理论上讲,这些国家已经在欧美资产阶级宪法层面建立了三权分立的民主制度和选举制度,但是现实上仍然处于某一党派或个人长期的权威主义政治统治之下。有学者认为,一些独联体国家使用民主的语言,但却在实行他们自己的"反自由主义"。当权者通过对媒体的控制和对反对派的打压,系统地操纵着选举。在资产阶级民主的形式下,大量与西方资产阶级民主精神格格不入的现象仍然存在。
——蔡宏娟《独联体国家"颜色革命"与俄罗斯外交对策》
材料二:2010年底,突尼斯发生要求总统本·阿里下台的持续抗议活动,并演变为持续骚乱。总统本·阿里被迫离开突尼斯。在阿拉伯国家,这是第一个国家政权因民众抗议而倒台,史称“莱莉花革命”。随后,这种革命很快波及到埃及、阿尔及利亚、约旦、苏丹、阿曼、毛里塔尼亚、摩洛哥、也门、利比亚等国家。
——闫颖觉《突尼斯事件的由来》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前苏联地区剧变后政治持续动荡的地区内因。
(2)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前苏联及阿拉伯地区民主政治运动的理解。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初,陕西转运使李参,以部内粮储不足,令民自隐度采麦之赢,先贷以钱,俊谷熟还官,号“青苗钱,实行之数年,凛有馀粮。至是条例司言仍以见钱依陕西青苗钱例,预借者给之,令随税输纳斗角斗,半为夏料,半为秋料。内有恳请本色,或纳时价贵,愿纳钱者,皆从其便。如遇灾伤,许展至次料丰熟日纳。非惟足以待凶荒之患,民既受贷,则兼并之家,不得乘新陈不接以邀信息。”
——毕沉《续资治通鉴》
材料二:海防吃紧,需饷浩繁……伏查近年以来,带藏偶有不敷,往往息借洋款,多论镑价(借款以英镑作单位,折算成银两数,在还款时仍以英磅数为准),所耗实多。因患中华之大,富商巨贾,岂无急公慕义之人,若以息借洋款之法,施诸中国商人,但使诚信允孚,自亦乐于从事。……伤谕各省督抚,遍谕官绅商民人等,如有凑集资本,情愿借给官用者,准赴藩司关道衙门呈明,照臣衙门办法,议定行息,填给印票。其票以一百两为一张,、铃用藩司关道印信,填明归还本利限期,准予地丁关税项下照数按期归还,不得丝毫挂欠。
——《户部酌拟息借商款章程折》(光绪二十年甲午八月初九)
(1)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青苗钱"与"息借商款"措施不同的社会背景分别是什么?
(2)依据材料一、二,概括"青苗钱"与"息借商款"本质上的相同之处;结合所学知识,分别简述其历史作用。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如果说,罗马法……能有所创制,那是因为罗马共和国以及之后的帝国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多种族”的大国的缘故。法规应该设立起来以作为分属于各个种族的个体之间的社会纽带,并使得原先在属于相同种族的各个小城邦的范围之内盛行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也能在帝国范围内得以奉行。体制上各类灵活的机制使新的规章得以形成、受到检验并获得确认,它属于“再试验再犯错”这一浸长的过程,最终选择出了受所有人真正理解的规章,并可有效地避免冲突及改善社会的合作状态。
——菲利普·内莫《罗马法与帝国的遗产》
材料二:历史上各个王朝都有一整套典章制度……但人们如果稍稍翻阅一下史书不能不对一种现象感到困惑不解,正史中可以用《舆服志》、《礼仪志》等大量篇幅来记载什么身分的人戴什么帽子,穿什么衣服,衣服用什么料子、什么颜色、多大尺寸、用什么装饰;仪仗队有多少人,排什么队伍,手里拿什么东西,每件东西什么尺寸这一类近于无聊的内容,甚至连演滑稽戏一样的“禅让”也要照录那三劝三让的表文和诏书,可是真要查什么有关国计民生的重大制度,却往往非常简略,或者前后矛盾,语焉不详,有的竞毫无踪影可见。其实这倒并不是史官们的疏忽,而是由于有关国计民生的重大制度基本上都存在着两个系统:由皇帝和官员们制定的正式制度,由官史们执行着的实际制度。前者是官方的、法定的、成文的,见于记载,却不一定起实际作用;后者是实际通用的、得到法律认可的、不成文的习惯做法,但从来未被正式记载,却真正得到了执行。
——葛剑雄《统一与分裂》
(1)依据材料一,概述古代罗马规章产生的社会背景。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成文规章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11 分)
(3)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成文规章对罗马和中国分别产生了哪些影响。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官学制度源远流长。据文献记载,早在殷周时期,统治者便已建立了名目众多的学校,所谓“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汉代太学的设立则可以说是它的奠基和迅速发展时期。汉武帝时,在中央设立太学,地方设立郡(国)县学,以后历代都依例设立。太学里博士(教师)与博士弟子(学生),是享受国家俸禄的公职人员。在太学,教学以传授儒家经典为主,定期考核,学生成绩优秀者可以直接进入仕途。教学形式有教师讲授和学生之间次第相传等。唐时官学稳定发展,玄宗“敕天下乡贡,举人不由国子及郡、县学者,勿举送”。规定凡参加科举考试的人,必须经过中央官学和地方官学的学习。宋朝地方学校一般均有学田,作为学校经费的主要来源,这一制度为后来元、明、清三朝所长期沿用。明洪武八年太祖“诏天下立社学”。《松江府志》记载:“国朝洪武八年三月,奉礼部符,仰府州县每五十家设社学一所,延有学行秀才教训军民子弟,……于是本府两县城市乡村皆设社学。”儿童进入社学,先学习《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然后学习经、史、历、算等知识。同时也须兼读《御制大诰》、明朝律令以及习冠、婚、丧、祭之礼。洪武十五年颁禁例,不准生员参与国家政治,议论朝政得失。
——摘编自孙培青主编《中国教育史》
材料二 国子监是中国古代隋朝以后的中央官学,为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又称国子学或国子寺。明太祖改学为监,故称国子监。永乐十八年( 1420),明迁都北京,改北京国子监为京师国子监。清因明之旧制,世祖始修葺北京国子监。据《清史稿·选举志》记载:“世祖定鼎燕京,修葺明北监为太学。顺治元年,置祭酒、司业及监丞、博士、助教、学正、学录、典簿等官。设六堂为讲习之所,日:率性、修道、诚心、正义、崇志、广业。一仍明旧”。学子来自官宦之家。由于政治腐败,学校成为科举的附庸,监生多纳粟入学,为科名声利而学,致于积重难返。清光绪三十一年( 1905)设学部,国子监归入学部。
——《中国古代教育史话》
材料三 人文主义的核心思想是强调人性,挖掘与培养人的潜在能力与创造能力,而要达到这一目的,重要手段就是教育。不同于中世纪的教育,文艺复兴时期的学校教育.多为个人、教会所办,注重人的实际能力的培养,培养出为世俗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为此人文主义教育家对当时教育和教学的内容与方法进行了革新,还增加了艺术、政治、历史、哲学等人文学科教育。学校主要是贵族子弟,人文主义教育家以古代希腊的体育传统为依据,主张通过一般体育和军事锻炼发展学生的体格。一方面仍然进行虔信上帝的宗教道德教育,同时又强调培养勇敢、勤勉等品质的世俗道德教育。比如文艺复兴时期的德国大学,不仅汇聚了一大批人文主义思想家,而且拥有一批一流的自然科学家在传递着近代科学思想。正是在他们的影响下,才产生了第谷、开普勒等近代科学的先驱人物。
——《外国高等教育史论集》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代以来中国古代官方办学的基本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指出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与清代中国相比,在教育办学上有何不同,这种不同对中国和欧洲历史的发展分别产生了哪些影响?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甘地)崇尚以纺车为代表的农村经济,它不仅将纺车看成一种物质武器,而且看成对抗西方文明的精神武器……只有用以手纺车为标志的农村工业代替……城市大工业,才能避免竞争和剥削,消灭失业和贫富差别,过简朴宁静的生活。
——《尼赫鲁与甘地在未来社会设想方面的分歧》
甘地走进海水里,捡起了一小撮被海水冲到岸上的盐。他违反了盐法。这个消息被几十名记者报道着,传播到整个印度,传播到全世界。一夜间,全印度的人都被唤起,几千人、几万人,都赶往印度绵延的海岸。人们前来采盐,故意触犯盐法。在大城市不断有大规模的示威。没过多久,示威的方式增多起来,特别在抵制英国货方面,国大党发起了大规模的活动,
——威廉·夏伊勒《甘地的武器》
(1)依据材料概括甘地所领导的民族解放运动的内容和目标。
(2)请结合材料简要评价甘地领导的民族解放运动。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安史之乱以后,唐朝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刘晏疏通大运河,改善漕运,整顿盐务,控制货币,以常平法平抑物价,“官获其利,而民不乏盐”,使唐朝在安史之乱后社会经济能够恢复,大历年间天下财政收入为1200万贯,而盐利占其大半,唐朝也依赖东南经济又支撑了100多年。
刘晏在实践中总结了这样一条经验:“王者爱人,不在赐予,当使之耕耘纺织,常岁平敛之,荒年补救之。”“晏常以办众务,在于得人,故必择通教精悍廉劲之士而用之。”他认为:“士陷赃贿则沦弃于时,名重于利,故士多清修;吏虽洁康,终无显荣,利重于名,故吏多贪污。”
材料二 刘晏财政改革更多的是技术层面的,不太涉及政治之争和利益的分割,阻力比王安石小得多。就变法者本身的理念而言,刘晏比王安石有高明之处。王安石变法为富国强兵,富国强兵本身没错,但这个口号本身隐藏了些许急躁的心态,王安石本人也性格急躁,喜欢看得见的成绩,结果就会给小人可乘之机,在操作过程中变味。本来是给予,却变成索取。例如青苗法本来是一种借贷行为,后来却变成政府的强制贷款。导致王安石那场声势浩大的变法以失败告终。
(1)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唐朝刘晏改革与王安石变法的异同。
(2)从两次改革中你能得出哪些启示?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