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改革前,关于教皇和皇帝的权力,有这样一种形象的比喻:教皇是太阳,皇帝是月亮;宗教改革后,人们换了一种说法:上帝的归上帝,恺撒(泛指皇帝)的归恺撒。这种认识的改变反映了( )
A.教皇和皇帝的权力一直是平等的 | B.教皇的权力在上升,皇帝的权力在下降 |
C.教皇的权力始终大于皇帝的权力 | D.皇帝的权力在上升,教皇的权力在下降 |
18世纪的法国,越来越多的人不再盲从统治者的说教,学会了用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他们思考的问题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时期相比,突出表现在 ( )
A.批判神权统治 | B.鼓吹人性解放 | C.倡导思想自由 | D.构建理性王国 |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的相同点有
①都是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推动下出现的
②都是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的反封建斗争
③都反对宗教信仰
④都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A.①②④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保护人首先是使他们的牲口愚蠢,并且小心提防这些温顺的畜牲不要竟敢冒险从锁着他们的摇车里面迈出一步。”这段材料 ( )
A.具有个性的浪漫主义思想 |
B.尖锐地指出了统治阶级阻扰人民运用自己的理智,实行愚民政策 |
C.宣扬人的感情至上 |
D.是卢梭的言论 |
伏尔泰认为,文艺复兴的重要意义不在于“复古”,而在于“创造”。文艺复兴的“创造”主要表现在 ( )
①诵读古典文化 ②批判神权统治 ③鼓吹人性解放 ④倡导思想自由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普朗克曾这样评论爱因斯坦的科学成就:“这个原理在物理世界观上所引起的革命,只有哥白尼世界体系的引入才能与之相提并论。”文中的“这个原理”是 ( )
A.日心说 | B.相对论 | C.量子假说 | D.万有引力定律 |
诺贝尔奖获得者道格拉斯.诺斯写道“假设一位古希腊人能被奇迹般地送到1750年的英国他或她会发现许多熟悉的事物。不过如果希腊人再晚两个世纪被送来,就会发现自己宛如置身于一个“幻想的”世界,什么都不认识,甚至什么都不理解。”作者提出后一种假设的主要历史依据是( )
A.工业社会形成与发展 | B.人口爆炸性增长 |
C.经济全球化进程加速 | D.各国间交往密切 |
下列关于巴尔扎克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用自己的创作在世界文学史上树立起不朽的丰碑 |
B.《人间喜剧》展示了19世纪前期整个法国的社会生活 |
C.其《人间喜剧》被誉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 |
D.是法国杰出的浪漫主义文学大师 |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文治武功令人赞叹,被后世称为“千古一帝”。然而“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强大的秦帝国到秦二世时就灭亡了!秦帝国的历史悲剧成为历史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下列史料中距离解开这个“历史之迷”最近的是 ( )
A 贾谊《过秦论》:“及至始皇……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B 杜牧《阿房宫赋》:“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C 柳宗元《封建论》:“秦有天下……不数载而天下大坏,其有由矣:亟役万人,暴其威刑,竭其货贿……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
D 清·赵翼说:“当其兴大役,天下皆痍疮;以之召祸乱,不旋踵灭亡。”
下列言论一语道破美国两党制实质的是
A 杰弗逊说:“如果非同一个政党一起就不能进天堂,我宁愿永不进天堂”
B 美国开国总统华盛顿认为党派精神是“政府的最危险的敌人”
C 一个政客说:“在一个共和党选区,我是民主党人;在一个民主党选区,我是共和党人;在一个不确定的选区,我是一个确定的人……”
D 菲迪南德·伦德伯格在《富豪和超级富豪》中指出:“两党只是同一个钱币在正反两面”
“农民在入社前屠杀和出售牲畜……部分农民在绝望中毁坏工具、焚烧谷物,还时常参与纵火、暗杀等破坏活动。全盘集体化也没有给农业生产效率带来明显提高,1932年-1934年之间,苏联出现了严重的饥荒。”对此正确的分析是
A 农民为稳定粮食价格而焚烧谷物 B 斯大林体制的确立影响了农业生产
C 农业集体化政策引起农民的不满 D 新经济政策对农业的调整未见成效
辽宁省铁岭市在1988年第一次村委会换届选举中,有876个村由村民直接提名确定候选人,实行了民主选举。该事件
A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实施的结果 B 完善了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 推动了农村基层民主选举制度的实施 D 健全和发展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下列摘录的是《纽约时报》不同年代的标题:《民间音乐在肯尼亚衰颓》(1959年11月8日)、《电视的影响在日本扩大》(1967年2月17日)、《(越南)西贡的服装样式正在改变》(1969年10月16日)。从中可以得出的最恰当信息是
A 经济全球化狂飙猛进 B 现代文明改变世界
C 传统文化日益衰微 D 第三世界的崛起
“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这一主张属于
A.儒家“仁爱”思想 | B.墨家“兼爱”思想 |
C.儒家“礼治”思想 | D.墨家“非攻”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