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为李文冶引用清末1888年5个地区的实地调查,计算出的土地出租与雇工经营的收益比较表。从中反映出当时中国
地区 |
土地出租收益/雇工经营收益 |
江苏南部 |
1.34 |
浙江杭州 |
2.79 |
广东汕头 |
1.56 |
湖北广济 |
2.05 |
山东莱州 |
0.83 |
A.封建自然经济逐步走向解体
B.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仍然缓慢
C.农业经营的资本主义化加剧
D.南方的土地比北方更加市场化
明朝湖州市某农户家庭一年的经营状况如下表:
经营项目 |
数量 |
产量 |
收入(白银) |
稻 |
30亩 |
90石 |
90两 |
桑 |
10亩 |
养蚕600个(卖出250个,织绢120匹) |
125两 |
家禽 |
58头 |
(略) |
55两 |
从材料中最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这是典型的小农经济 B.政府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
C.商品经济比较发达 D.湖州地区丝织业较发达
《焚书·答耿中丞》说:“夫天性,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故为‘愿学孔子’之说者,乃孟子自所以止于孟子,仆方痛撼其非夫,而公谓我愿之欤?”李贽此话的含义主要是
A.批判摧残人性的孔子思想 |
B.揭露道学家们的虚假面目 |
C.肯定人皆有独立思考权利 |
D.主张亲身实践并学以致用 |
历史漫画能生动地反映或揭示历史本质。下列两幅漫画深刻揭示了( )
A.英国侵略者通过《南京条约》割占了中国香港岛 |
B.中国近代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
C.英国侵略者通过看木偶戏来庆祝自己占领了中国香港 |
D.政治腐败,官员贪图享乐是清对外战争的失败的根源 |
据史书记载:“旧制,宰相常于门下省议事,谓之政事堂”,唐玄宗开元年间,改政事堂为中书门下,设吏房、户房等五房,分掌庶务,“其政事印亦改为中书门下之印”。这一变化说明了( )
A.中书省和门下省的职权重合 |
B.中书门下成为宰相处理政务的机关 |
C.宰相失去议定军国大事权力 |
D.唐初三省权力制衡关系被完全打破 |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除道,道九原(今包头市九原区),抵云阳(今陕西淳化县),堑山堙谷,直通之。”这一举措( )
A.加强北部边防 |
B.使“西南夷”地区开始进入中原统一政权的版图 |
C.是岭南地区归入中央王朝管辖的开端 |
D.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有效管辖 |
“道光八年以后,以演唱革新后的西皮调而著称的湖北艺人王洪贵和李六等人进京,加入了徽班,……1845年前后,在进京的湖北演员余三胜、谭志道等人的努力下,西皮和二黄终于交融在一起,皮黄戏正式形成。”在此基础上中国古代戏曲艺术中诞生了( )
A.昆曲 | B.元曲 | C.秦腔 | D.京剧 |
史学家张岱年认为: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的缺陷……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的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国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以下对中西启蒙思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二者都形成了完整的理论系统,体现了破旧立新的思想解放精神 |
B.经济基础的强弱不同是二者形成不同历史范畴的根本原因 |
C.是否从根本上突破封建思想的束缚是对二者历史影响评价不同的主要原因 |
D.不能脱离中西具体的历史背景来苛求思想启蒙 |
有学者分析,从古希腊到19世纪上半叶的欧洲,社会上层精英一直把民主看作洪水猛兽。洛克、伏尔泰、孟德斯鸠、康德这些先哲们,对民主最大的恐惧是所谓“多数暴政”。而19世纪中期,“到处都在促进民主”。这位学者认为民主制度形成的动力是( )
A.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 | B.民众广泛参与的革命 |
C.启蒙思想的广泛传播 | D.欧洲君主制普遍瓦解 |
亚里士多德曾说过:“勇敢是怯懦和卤莽的中道,一个人过度好胜就变成了鲁莽,过度恐惧而畏缩不前就变成了怯懦。”下列句子有类似思想是( )
A.名不正,则言不顺; 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 |
B.“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 |
C.因材施教;有教无类 |
D.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
下图是某电影的宣传海报,它再次引发了世人对国粹京剧的关注。以下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京剧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戏剧的成熟 |
B.这部电影,可以作为研究京剧艺术的可靠史料 |
C.通过该电影,我们可以了解到一些京剧“旦角”的知识 |
D.在乾隆年间,徽剧与汉剧合流,京剧出现 |
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4世纪是东西方哲学思想发展的重要时期,当时儒家的“民本思想”与智者学派的“人文主义”思想出现的社会背景主要的不同是( )
A.讨论主题不同 | B.诞生的政治氛围不同 |
C.价值取向不同 | D.所处的历史阶段不同 |
据记载,在义和团运动时期,外国人被称为“大毛子”,一律杀无赦。中国人如信奉天主教、基督教,被称为“二毛子”;其他通洋学、懂洋语、以至用洋货者,被称“三毛子”以至“十毛子”等,轻则被殴辱抢劫,重则可能有杀身之祸。我们对这段记载的正确认识应该是( )
A.不符合史实,有杜撰嫌疑 |
B.中外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
C.西方传教士诬蔑诽谤义和团 |
D.外来宗教冲击了小农生产者 |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成果丰富。在五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我国人民创造出了先秦诗歌、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诸多文学体裁。以下是关于上述文学体裁的表述,其中不正确的是( )
A.《诗经》深刻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体现了下层人民的呼声 |
B.唐诗风格各不相同,可分为山水田园诗、边塞战争诗等 |
C.宋词的出现反映了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兴起 |
D.明清小说主要以小说这种文学体裁表达了当时社会的繁荣与人们的自豪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