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12分)儒家思想不仅对中国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也对西方产生了一定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世纪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欧洲中心主义被彻底击溃,西欧、北美总想从中国文化中找到灵感,找到救世良方。在西方人看来,中国的儒家文化是中国人的精神支柱,是传统的基础。认为儒家文化是一种可以与现代经济方式相结合、并给与经济发展以内在动力的精神文化形态,儒家文化不仅是历史现象,也是思考方式和生命存在形态。西方各国特别是美国政府和财团,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对东方文化的研究。东方文化带给西方的不再是彼岸世界的传奇故事,而是使西方人的观念和生活方式发生某些根本变化的运动。
——张国光《在历史的地平线上》
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说明现代欧美国家借鉴儒家文化的理由以及儒家思想对中国的影响。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材料一 儒家学说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和演变。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孔子创立了儒家思想。后来孟子和荀子初步发展了儒家思想,在人性论方面,他们是一致的。西汉时期,为适应“休养生息”的时代要求,董仲舒改造了儒家思想,确立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1)材料一中共有3处说法不符合史实,请指出错误并予以改正。
材料二“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书•董仲舒传》
(2)材料二的核心思想是什么?这一思想引起的改革在历史上有何影响?
材料三 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
——(南宋)朱熹《行宫便殿奏札》     
(3)根据材料和所学,指出朱熹对儒家思想的态度并分析其本质目的。
材料四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明夷待访录•财计三》
(4)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述黄宗羲的思想主张。如果要给以上材料设一个主题,你认为最恰当的表述是什么?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民主政治理念是世界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未来的世界文化中,民主政治必定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民主政治的观念源远流长,从两河流域及希腊城邦,以至于西欧古代部落民主,然后一步步演变到市民的参政,最后归结为英美的民权与法国的自由、平等、博爱观念,这一系列的演变,有其历史背景与条件。到今天因为民主政治确实是比君主制、独裁制或集权制为公平、合理,因此民主政治理念已为举世认可。若要从中国文化的基础上,独立地建立起民主政治理论,井非易事。可是,若从中国文化的人文思想,尤其是恕道观念及尊重人性的观念上,做进一步的伸展,则未尝不能在中国文化中纳入民主政治。 
——许倬云《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
(1)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推动近代英美法民主政治理念发展的主要因素。
(2)概述作者关于中国文化的人文思想和民主政治理念的鹿点,并结合古代思想进行论述。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儒家思想是古代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在中国存在几千年,对中国和东亚等地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在世界文化宝库中占有重要地位。请回答:
(1)儒家学派的创立人是谁?他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2)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什么主张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 
(3)宋明理学有哪些代表人物?
(4)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对儒学批判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想回到西周,维护奴隶制,政治上是保守主义者,有他的落后一面,但他是伟大的史学家、教育家和人道主义的倡导者,他在历史文化遗产的继承、整理和传播上有卓越的贡献。
——《论孔子思想》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孔子被认为是“保守主义者”和“人道主义者”的思想依据各指的是什么?
材料二     其实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两汉400余年,它渐渐由孔孟时期的原始儒学衍化为掺杂了诸子思想和古代迷信的庞杂思想体系。……与其说儒家思想征服了汉代学者,不如讲是汉代学者改造了儒家思想。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2)材料中“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指的是什么?据材料分析其原因。
材料三    明末清初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三大思想家影响巨大。他们以前所未有的犀利笔锋对以往正统宋明理学做出总结性批判,开创了具有……务实精神的一代进步思潮。
—— 摘自岳麓版教材
(3)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三中这种“进步思潮”的共同主张及意义。(6分)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儒家学说取得了非凡成功。一个原因,它在道德上为当局和社会不平等所作的辩护,很受统治者和富人欢迎。而且,其高度的道德原则为现状提供了较纯粹的世袭权力更牢固的基础,从而,对改善政治和社会关系起了不断的促进作用。儒家学说取得成功,还因为它合乎时机。它为中国和东亚大部分地区提供了儒家生活方式的准则,并作了合理说明。结果,在长达二千多年的时间里,它一直充当中国文明的基础。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评析“关于儒家学说取得成功原因的观点”。
(要求:对该观点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运用有关史实进行评析,史论结合。)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健全的社会机制应建立在以人为本和法制完善的基础上,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有子(孔子弟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论语》
材料二 汉文帝的车驾至中渭桥时,突然从桥下窜出一人,把皇帝的御马吓得又叫又跳,文帝大怒,把这人交给廷尉张释之治罪。经审讯查明,此人在桥下躲避皇上车驾,误以为车驾已过,急着回家,没想到惊吓了御马。张释之认为此人是偶然过失,只是违反了“清道令”,判以罚金后释放。
材料三 “仆诚赖天之灵,偶有见于良知之学,以为必由此而后天下可得而治。是以每念斯民之陷溺,则为之戚然痛心,忘其身之不肖,而思以此救之。”
“惟世之所号称贤士大夫者(注:指程朱理学家)……又未尝不汲汲焉惟功利之务。而所谓圣贤之学者,则徒以资其谈论,粉饰文具于其外,如是者常十而八九矣。”
——王守仁《王阳明全集》
材料四 黄宗羲以“托古改制”的笔法,肯定“三代之法”是“天下之法”,而批评三代以下之“法”为“一家之法”。他倡导民治、反对封建专制,主张立公法、废私法。……他指责封建法律是一家之法、非法之法。
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一所反映的儒家思想核心及其社会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初制定法律的特点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3)概括材料三中王阳明救世济民的核心方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
(4)根据材料四概括黄宗羲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主张的影响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2011年9月27日晚,2011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在孔子故里山东曲阜杏坛剧场拉开帷幕。开幕式上演了《大哉孔子》,演出以“儒济天下,和宁四方”为主题。整场演出由序——你是一团遥远的火、礼乐篇、仁爱篇、大同篇和尾声——千年孔子五个部分组成。在祭孔大典上,还颁发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孔子教育奖”。据悉,孔子文化节以弘扬博大精深的儒家文化为主旨,彰显儒家思想生生不息的魅力,呼唤中华儿女强烈的民族认同感与文化归属感,促进人类不同文明之间的理解与信任,共建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材料四 孔子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论语》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孔子思想产生的背景。(3分)
(2)根据材料二中四幅图片的顺序,说明古代儒家思想发展演变的四个阶段。(4分)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孔子思想的主要内容。材料四反映了孔子怎样的财富观?(1分)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儒者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
——《史记·太史公自序》
材料二  仲舒复对曰:“……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对既毕,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天理流行,触处皆是:暑往寒来,川流山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
——《朱子语类》
材料四 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下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世儒不察 ,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儒学在当时具有怎样的社会价值?(2分)
(2)材料二集中反映了董仲舒哪些思想主张?(2分)
(3)理学又被称为“新儒学”,据材料三说明其“新”在何处?(2分)
(4)材料四作者提出了哪些新的观点?(4分)这些观点形成的经济根源是什么?(1分)
(5)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历程。(4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儒家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对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在世界各地得到广泛的传播,但是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它沉沉浮浮,历经风雨。今天,儒学再次焕发出巨大的生命力,被中外学者高度关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也。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  《论语·为政》
材料二 李斯上奏“非秦纪皆烧之,……天下敢藏有《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今非古者族……”                       
----——司马迁《史记》
材料三  仲舒复对曰:“……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对既毕,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四 康有为揭起孔子和经学的旗帜,并借用西学对其进行改造,从而把孔子塑造成君主立宪政体的缔造者,把经典改造成君主立宪政体理论的载体。康有为之所以能这样做,与经学与时俱进的特征.自身学贯中西的知识储备以及现实社会的需要有很大关系。康氏所为,开援西入儒之先河,促进了思想的解放,对构建当代新文化也具有借鉴意义。
--------《孔子研究》
材料五 凡事总须研究,才会明白。古来时常吃人,我也还记得,可是不甚清楚。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鲁迅《狂人日记》
材料六 中共中央在十七届六中全会公报《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让人民过上殷实富足的物质生活,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是现阶段党的重要工作;……全面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把握正确方向,……创新文化走出去模式,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是党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
(1)材料一反映了孔子怎样的治国理念?在当时为什么不可能实现?
(2)材料二和材料三对待孔子学说(儒学)的态度各是什么?当代史学家冯天瑜称董仲舒为当时的“群儒之首”,董仲舒对儒学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哪两个方面?
(3)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康有为利用传统儒家思想来宣传资产阶级政治学说的原因?
(4)材料五反映了鲁迅对儒学的什么态度?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5)依据材料六和所学知识,谈谈如何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实现文化强国?(2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山东是儒家思想的发源地。孔子开创的儒家思想,博大精深,影响深远。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什么?战国时期的孟子和荀子是如何继承并发展孔子学说的?
材料一 守旧而维新、复古而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失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这就是为什么儒学在当时能够成为“显学”,以及虽然于变革动荡的形势下显得迂阔难行,而到新社会秩序巩固后又被捧上独尊地位的原因。
——张岱年等《中国文化概论》
(2)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儒家思想在西汉取得独尊地位的原因。
(3)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有什么积极意义?
材料二 朱熹认为:“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王守仁认为:“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为圣人教人第一义”。
(4)依据材料二说明朱熹和王守仁关于贯通明理的途径有何差别?据所学知识说明二者思想是否存在本质差别,本质是什么?
(5)理学是怎样塑造中华民族性格的
材料三 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顾炎武提出要因地制宜,振兴工商业;黄宗羲在《原君》中宣称皇帝乃是“天下之大害”;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们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应关乎国计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并身体务行。
(6)明清时期,儒家思想发展到新的阶段,其最突出的思想主张是什么?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认识和评价儒家思想是一个重要的历史课题,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根据下面的儒学言论,指出相关言论者,并概括其核心思想。

言论
言论者
思想核心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
 
 
“天理人欲,不容并立”“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者也,生民之困苦荼毒,孰非疾痛之切于吾身者乎?不知吾身之疾痛,无是非之心者也。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
 
 

(2)董仲舒说:“《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依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儒家思想在汉代取得独尊地位的主要原因。
(3)黄宗羲说:“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茶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以上材料反映了黄宗羲的思想具有怎样的时代特点?概括指出这种思想特点形成的原因。
(4)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应怎样正确地认识它?(4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儒者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
——《史记·太史公自序》
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天理流行,触处皆是:暑往寒来,川流山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
——《朱子语类》
材料四 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下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
——黄宗羲《原君》
请回答:
(1)材料一对于儒学的社会价值有着怎样的认识?  
(2)材料二集中反映了董仲舒哪些思想主张?对于西汉王朝统治有何意义?
(3)理学又被称为“新儒学”,据材料三说明其“新”在何处?   
(4)材料四作者提出了哪些新的观点?这些观点形成的经济根源是什么?  
(5)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历程。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儒,最早章太炎认为是求雨的巫师,胡适在《说儒》里指出儒是从事“治丧相礼”的“殷民族的教士”,葛兆光先生根据马王堆汉墓帛书《易传》之《要》篇所引孔子言“吾与史巫同途而殊归也”。
——孟鸥、王峰《高中历史教科书的内容组织与学生认知》
材料二: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臣受命于君,妻受命于夫,诸侯受命者,其尊皆天也,虽谓受命于天亦可。
——董仲舒《春秋繁露·顺命》
材料三: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自非大亡道之世者,天尽欲扶持而全安之。
——董仲舒《举贤良对策》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早期儒者的特征。材料二和材料三反映了董仲舒怎样的思想?其实质是什么?
材料四:理学之名,自宋人始有之。……今之所谓理学,……不取之“五经”而但资(宋明)之语录,……又曰:“《论语》,圣人之语录也。”舍圣人之语录,而从事于后儒,此之谓不知本矣。
——顾炎武《亭林文集•与施愚山书》
(2)顾炎武以儒学作为社会教化的资源。依据材料四,指出顾炎武对儒学进行了怎样的取舍?并说明其理由。
材料五: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必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3)据材料五概括黄宗羲的基本政治观点。这一主张有何进步意义?
材料六:夫治天下犹曳大木焉,前者唱邪,后者唱许,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臣》
“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天子批红,天子不能尽,则宰相批之。”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置相》
“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学校》
(4)材料五、六与材料二相比,政治思想有何变化?导致变化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桀纣之失天下,失其民也;失其民,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也。
——《孟子·离娄上》
材料二 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遣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自非大亡道之世者,天尽欲扶持而全安之。
——董仲舒《举贤良对策》
材料三 厚敛于民以养禽兽,而使民饥以死,则无异于驱兽以食人矣……盖侈用则伤财,伤财必至于害民。故爱民必先于节用。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材料四 ……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是故桀纣之亡,乃所以为治也,秦政、蒙古之兴,乃所以为乱也。……为臣者轻视斯民之水火,即能辅君而兴,从君而亡,其于臣道固未尝不背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请回答:
(1)材料一认为天下得失的关键因素是什么?为此,孟子在君民地位上提出了什么思想?在治理国家上又提出了什么主张?材料二反映了董仲舒新儒学中的哪一学说?提出这一学说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2)材料三中朱熹认为爱民的关键是什么?他是哪一新儒学体系的集大成者?据材料四,指出黄宗羲评判天下治乱的标准。为此他提出了什么主张?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不同时期的儒家思想治国理念的共同之处。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三星堆文化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