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孔子开创的儒家思想,博大精深,影响深远。在中国古代的不同时期,儒学思想家们不断对其进行新的阐释,以适应时代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守旧而维新、复古而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使正在消失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这就是为什么儒学在当时能够成为“显学”,以及虽然于变革动荡的形势下显得迂阔难行,而到新社会秩序巩固后又捧上独尊地位的原因。
——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 朱熹认为:“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王守仁认为:“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为圣教第一要义。”
材料三 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顾炎武提出要因地制宜,振兴商业;黄宗羲在《原君》中宣称皇帝乃是“天下之大害”;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们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应关乎国计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并身体力行。
——摘自《朱文公文集•答张敬夫》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儒家思想在西汉取得独尊地位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说明朱熹和王守仁关于贯通明理的途径有何差别?试指出两者所属的哲学流派。
(3)明清时期,儒家思想发展到新的阶段,其最突出的思想主张是什么?结合材料三概括指出这种思想主张在政治、经济和学术方面的具体表现。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也。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
材料2:仲舒复对曰:“……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僻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对既毕,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3: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
——朱熹《行宫便殿奏札》
材料4: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藏书卷》
材料5:“分明挂了共和招牌,而国会议员居然大声疾呼,定要尊重孔教。……这腐朽思想布满国中,所以我们要诚心巩固国体,非得将这班反共和的伦理、文学等旧思想完全洗刷于干干净净不可。否则不但共和不能进行,就是这块共和招牌也是挂不住的。”……“孔教与共和乃绝对势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故其提倡孔教必掊共和,亦犹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
——陈独秀
请回答:
(1)据材料1、2,概括孔子与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并指出两种主张的不同结局及其原因。(4分)
(2)据材料3、4,分析朱熹与李贽的观点有何不同?这说明儒家思想的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3分)
(3)材料5中“尊重孔教”的真实用意何在?陈独秀主张“必排孔教”,有何积极意义和局限性?(3分)
(4)今天儒家思想过时了吗?请你谈谈自已的看法。(3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儒家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它既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请回答:
(1)孔子创立儒家学说的核心是什么?
(2)汉武帝时期是如何大力推行儒家思想的?
(3)在北宋、明代时期对儒学的发展作出贡献的历史人物有哪些?他们的学说分别被称为什么?
(4)明清之际儒学发生了巨大变化,请你列举明清之际的三大进步思想家,及其他们对儒学如何批判的?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儒者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
——《史记·太史公自序》
材料二  仲舒复对曰:“……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对既毕,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天理流行,触处皆是:暑往寒来,川流山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
——《朱子语类》
材料四 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下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世儒不察 ,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儒学在当时具有怎样的社会价值?(2分)
(2)材料二集中反映了董仲舒哪些思想主张?(2分)
(3)理学又被称为“新儒学”,据材料三说明其“新”在何处?(2分)
(4)材料四作者提出了哪些新的观点?(4分)这些观点形成的经济根源是什么?(1分)
(5)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历程。(4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儒家学说取得了非凡成功。一个原因,它在道德上为当局和社会不平等所作的辩护,很受统治者和富人欢迎。而且,其高度的道德原则为现状提供了较纯粹的世袭权力更牢固的基础,从而,对改善政治和社会关系起了不断的促进作用。儒家学说取得成功,还因为它合乎时机。它为中国和东亚大部分地区提供了儒家生活方式的准则,并作了合理说明。结果,在长达二千多年的时间里,它一直充当中国文明的基础。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评析“关于儒家学说取得成功原因的观点”。
(要求:对该观点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运用有关史实进行评析,史论结合。)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桀纣之失天下,失其民也;失其民,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也。
——《孟子·离娄上》
材料二 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遣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自非大亡道之世者,天尽欲扶持而全安之。
——董仲舒《举贤良对策》
材料三 厚敛于民以养禽兽,而使民饥以死,则无异于驱兽以食人矣……盖侈用则伤财,伤财必至于害民。故爱民必先于节用。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材料四 ……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是故桀纣之亡,乃所以为治也,秦政、蒙古之兴,乃所以为乱也。……为臣者轻视斯民之水火,即能辅君而兴,从君而亡,其于臣道固未尝不背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请回答:
(1)材料一认为天下得失的关键因素是什么?为此,孟子在君民地位上提出了什么思想?在治理国家上又提出了什么主张?材料二反映了董仲舒新儒学中的哪一学说?提出这一学说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2)材料三中朱熹认为爱民的关键是什么?他是哪一新儒学体系的集大成者?据材料四,指出黄宗羲评判天下治乱的标准。为此他提出了什么主张?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不同时期的儒家思想治国理念的共同之处。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2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儒家学说取得了非凡成功。一个原因,它在道德上为当局和社会不平等所作的辩护,很受统治者和富人欢迎。而且,其高度的道德原则为现状提供了较纯粹的世袭权力更牢固的基础,从而,对改善政治和社会关系起了不断的促进作用。儒家学说取得成功,还因为它合乎时机。它为中国和东亚大部分地区提供了儒家生活方式的准则,并作了合理说明。结果,在长达二千多年的时间里,它一直充当中国文明的基础。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评析“关于儒家学说取得成功原因的观点”。

(要求:对该观点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运用有关史实进行评析,史
论结合。)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思想家对自然科学和玄学都没有多少兴趣,他们提供讨论的哲学是社会的、政治的和伦理的。从规劝和改良的语气来看,这种哲学无疑反映了一个屡起冲突、政治混乱的时期……哲学家们在晚周时期大动乱的形势下,力图提出稳定社会和安抚人心的原则。
——[美]伯恩斯等《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儒家学说)在修身治国方面,它设计出一整套由小及大、由近及远的发展人格和安定邦家的方案,为巩固政教体制提供了切实可循的途径。守旧而又维新,复古而又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给正在消逝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这就是为什么儒学在当时能成为“显学”以及虽然于变革动荡的形势下显得迂阔难行,而到新社会秩序巩固后又被捧上独尊地位的原因。汉代以后,儒学几经变化,礼教德治思想始终一贯,从而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正宗。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三   明清之际,从李贽“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到黄宗羲“天下为主,君为客”;从顾炎武批判“私天下”,到王夫之“孤秦陋宋”论、唐甄的“凡为帝王者皆贼”论,充分说明这一时期思想界的活跃。
请回答:
(1)材料一提出的“晚周时期大动乱”给思想领域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儒家提出的“稳定社会和安抚人心的原则”有哪些?
(2)春秋战国时期“迂阔难行”的儒家学说为什么自汉武帝时代起能成为正统思想?其社会影响如何?
(3)材料三中说的“思想界的活跃”主要体现在什么地方?分析当时“思想界的活跃”的社会根源。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国学热”的出现,是由于“中华民族复兴”的问题引起的,而民族的复兴必须由民族文化的复兴来支撑,因此在对过去的盲目“反传统”的反思中考虑到如何传承有五千年文明的中华文化,并使之在新时代得到更新。……中国儒家“天人合一”的学说和“建构性的后现代主义”提出的“‘人和自然’是一生命共同体”的理论很相近。有鉴于孔子和孔子思想在百多年来受到的歪曲和诋毁,有见识的中国学者认为,要复兴中国文化传统,就必须恢复孔子和孔子思想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人为地割断自身民族文化的民族是难以生存和发展的。……儒家的“仁爱”精神不正与“建构性的后现代主义”提倡“第二次启蒙”的“关心他者”有异曲同工之妙吗?这很可以说明一个问题:在“前现代”的思想宝库中确实包含着若干人类社会“普遍价值”的思想资源,并对克服“现代性”可能发生的弊病起消解作用。
——汤一介《中国的启蒙》
评述材料中关于“中华民族复兴”必须由“民族文化(主要是儒家思想)的复兴来支撑 。”的观点。(11分)(要求:围绕材料中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董仲舒在所《举贤良对策》之第三策中什:“《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我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材料二 汉武帝即位后,他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从此儒学被确立为中央王朝的统治思想。这是中国政治史和思想史上的一件大事。儒学在政治上占据统治地位,有利于巩固大一统国家和稳定统治秩序。从此,儒学成为各级学校必修的重要内容和朝廷选官的考查标准,从而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材料三 在一批心志高远的学者促进下,理学于宋代兴起。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对中国的思想文化及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董仲舒为什么认定儒家思想可以成为国家根本的指导思想?
(2)儒家思想成为统治思想后,其地位并不是稳如泰山,请指出古代史上儒家思想遇到的主要挑战。(4分
(3)儒学家们是如何应对上述挑战的?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论语》
“故有道之主,远仁义,去智能,服之以法,是以誉广而名威,民治而国安。”
——《韩非子》
“民乏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
——《道德经》
材料二 夫专制之威至明而极,故专制之至明而显。梨洲(黄宗羲)责民之古义,不啻向专制天下之制度作正面之攻击。使黄氏生当清季,其为一热烈之民权主义者,殆属可能。然而吾人细绎《待访录》之立言,觉梨洲虽反对专制而未能冲破君主政体之范围。故其思想实仍蹈袭孟子之故辙,一未足以语于真正之转变。
——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
材料三 在甲午前,他写了一篇《孔子改制考》。他说孔子根本是个改革家,孔子作《春秋》的目的就是要改革法制……康有为这本书的作用无非是抓住孔子做他思想的傀儡,以便镇压反对变法的士大夫。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正因为两千年吃人的礼教法制都挂着孔丘的招牌,故这块孔丘的招牌——罔论是老店,是冒牌一一不能不拿下来,捶碎,烧去。
——胡适《吴虞文录序》
(1)概括材料一中三个人的思想主张。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黄宗羲思想“未足以语于真正之转变”的原因。
(3)依据材料三,比较康有为、胡适对待孔子及儒家思想的态度。据此谈谈当今我们应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中国古代的思想家对自然科学和玄学都没有多少兴趣,他们提供讨论的哲学是社会的、政治的和伦理的。从规劝和改良的语气来看,这种哲学无疑反应了一个屡起冲突、政治混乱的时期……哲学家们在晚周时期大动乱的形势下,力图提出稳定社会和安抚人心的原则。
——伯恩斯等《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儒家学说)在修身治国方面,它设计出一整套由小及大、由远及近的发展人格和安定邦家的方案,为巩固政教体制提供了切实可循的途径。守旧而又维新,复古而又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伸向未来,在正在消逝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这就是为什么儒学在当时能成为“显学”以及虽然于变革动荡的形势下显得迂阔难行,而到新社会秩序巩固后又被捧上独尊地位的原因。汉代以后,儒学几经变化,礼教德治思想始终一贯,从而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正宗。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三 明清之际,从李贽“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到黄宗羲“天下为主,君为客”;从顾炎武批判“私天下”,到王夫之“孤秦陋宋”论、唐甄的“凡为帝王者皆贼”论,充分说明这一时期思想界的活跃。
请回答:
(1)材料一提出的“晚周时期大动乱”给思想领域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儒家提出“稳定社会和安抚人心的原则”有哪些?
(2)春秋战国时期“迂阔难行”的儒家学说为什么自汉武帝时代起成为正统思想?其社会影响如何?
(3)材料三中说的“思想界的活跃”主要体现在什么地方?分析当时“思想界活跃”的社会根源。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周润发主演的史诗电影《孔子》于2010年1月22日正式全球公映,受到了国内外的极大关注。电影再现了两千多年前壮阔激荡的乱世画卷和千古圣人孔子雄浑跌宕的传奇生涯,为我们勾画出了一副惊天动地、大气磅礴的决战春秋图。
为了增进世界人民对中国语言和文化的了解,……从2004年底开始,我国……在海外设立汉语推广机构“孔子学院”。目前,已在88个国家和地区建设了282所孔子学院和272个孔子课堂。……受到当地社会各界的热烈欢迎。
    
《孔子》电影海报 爱尔兰都柏林大学孔子学院
材料二 董仲舒对儒家思想作了发挥,他宣扬天是万物的主宰,皇帝是天的儿子,即天子,代表天统治人民,因此全国人民都要服从皇帝的统治,诸侯王也要听命于皇帝。
材料三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材料四在中国历史上,孔子的形象历经嬗变,他所开创的儒家思想也在传承中被不断的改造和重塑,从而呈现出不同的形态。
请回答: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孔子的思想主张有哪些?两千多年后的今天,孔子开创的儒学为什么仍然受到中国以至世界其他国家的强烈关注?
(2)扼要指出材料二、三的核心思想。并从时代背景方面比较两人观点差异的原因。(8分)
(3)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宋明时儒学是如何被“改造和重塑”的?列举其代表人物。(4分)
(4)一千多年来,中国知识分子对以儒学为主的中国传统文化一直存在不同看法。综合以上材料,你认为应该如何对待传统儒学?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仲舒复对曰:"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宜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对既毕,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
——《汉书 董仲舒传》
材料二: 人之是非,初无定质咸以孔子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藏书》
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故谓人有男女则可,谓见(见:见识)有男女;岂可乎?谓见有长短则可,谓男子之见尽长,女人之见尽短,又岂可乎?
——李贽《焚书》
材料三: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脆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1)根据材料一,指出董仲舒提出了怎样的主张?概括指出董仲舒受重用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李贽的基本主张,指出这些主张产生的时代背景。
(3) 根据材料三并联系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说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为政》
仲舒复对曰:“……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以从矣。”对既毕,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君臣父子,定位不易,事之常也;君令臣行,父传子继,道之经也。夫天下之事,莫不有理。为君臣者有君臣之理,为父子者有父子之理,有夫妇.为兄弟.为朋友,以至于出入起居,应事接物之际,亦莫不各有理焉。
——朱熹:《朱子大全》卷十四
材料三 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顾炎武提出要因地制宜,振兴商业;黄宗羲在《原君》中宣称皇帝乃是“天下之大害”;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们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应关乎国计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并身体力行。
——摘自《朱文公文集•答张敬夫》
(1)根据材料一指出董仲舒提出了怎样的主张?概括指出孔子受冷遇和董仲舒受重用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朱熹的核心思想主张及实质。
(3)明清时期,儒家思想发展到新的阶段,其最突出的思想主张是什么?结合材料三概括指出这种思想主张在政治、经济和学术方面的具体表现。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三星堆文化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