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前行,子踵后。路遇长者,敛足拱手。尊长在前,不可口唾。”这是在敦煌发现的唐宋时期少儿启蒙读物中的句子,它反映当时的教育
A.鼓励儿童活泼机智 | B.突出地方教育特色 |
C.提倡父子教学相 | D.注重儒家伦理道德 |
求真、向善、塑美,既是人类追求的精神理念,也是人们奋斗的价值目标。下列选项与此相符合的是
①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②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③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费孝通)
④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老子)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儒家提倡的人生道路。下列与“修身”、“齐家”相对应的儒家名言是:
①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②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③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次能养。
④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②③ | D.③④ |
“所谓不知《春秋》,不能涉世;不精《老》《庄》,不能忘世;不参禅,不能出世。”从中可以看出儒家思想的特点是
A.注重以人为本的理念 | B.注重研究社会现实 |
C.着重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 | D.重视研究人的前世来生 |
儒家思想长期以来能够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并且保持了长久的生命力,主要得益于( )
① 其思想体系根据时代需要不断丰富和完善
②封建统治者的大力提倡
③儒家思想没有受到外来思想的影响
④封建官办教育对儒家思想的大力传播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④ | C.①②③ | D.②③④ |
北京大学马克尧教授在《世界文明史》中指出:在伏尔泰的心目中,“奉行儒学的中国是开明专制君主制的典范,那里有真正的信仰自由,政府只管社会风化,从不规定国民的宗教信仰”。“中国的政治体制又是和儒家道德原则结为—体的,这种政治与道德的统一,也为对现实不满的法国人提供了一种榜样。”材料中伏尔泰没有认识到
A.儒学文化具有自由、平等的精神 |
B.儒学思想与启蒙思想的内容不同 |
C.儒学思想是君主专制制度的理论基础 |
D.儒学可以作为抨击天主教神学和封建等级制度的武器 |
儒家思想在战国受到冷落,秦朝遭到封杀,自汉武帝以后逐渐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这表明: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②事物是发展变化的
③事物的变化具有一定的偶然性
④儒家思想的影响在逐步扩大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②④ | D.①④ |
17—18世纪,欧洲出现了一股“中国热”,许多思想家对中国文化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德意志的莱布尼茨盛赞儒家道德及其影响下的社会秩序和国家统一。法国的伏尔泰认为,中国的考试制度使官吏职位人人皆可争取,欧洲应加以采用。以上史实说明了
①儒家思想总体上符合欧洲资本主义需要 ②儒家的“大一统”思想符合德意志国家统一的需要 ③中国的考试制度有利于法国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等级制度 ④儒家的“民贵君轻”思想对欧洲资产阶级推翻封建君主制有重要指导意义
A.①②③ | B.②③ | C.②③④ | D.③④ |
宋人刑昺上疏称“臣少时业儒,观学徒能具经疏者百不一二,盖传写不给,今(雕)板大备,士庶之家皆有之,斯乃儒者逢时之幸也。”说明
A.藏书成为人们追求的时尚 | B.儒家地位迅速提高 |
C.技术进步推动了文化发展 | D.儒家得到了广泛传播 |
近代以来,中国传统文化在与西方文化交融碰撞中孕育出了许多新的富有民族传统特色的新生事物。以下具有代表性的是
①旗袍 ②中山装 ③京剧 ④里弄住宅
A.②③④ | B.①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 |
教育是立国之本,中国自古以来就有重视教育的传统。教育也是在改革中曲折发展的,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教育措施表述,正确的是 ( )
①春秋时期,“有教无类”思想被提倡,私学兴起,打破贵族垄断文化教育局面
②秦始皇要求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禁私学,其愚民政策不利于社会进步
③唐太宗兴科举,以儒为师,大办学校,有利于唐代文化的繁荣
④王安石在整顿太学的同时改革科举,改试策论,开设经济特科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四库全书总目》中说:“欧罗巴人天文推算之密,工匠制作之巧,实愈前古,其议论夸诈迂怪,亦为异端之尤。国朝节取(朝廷部分采用)其技能,而禁传其学术,具存深意矣。”中国封建士大夫的这种态度,反映出的实质问题是
A.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文化侵略已开始 | B.士大夫承认西学的先进地位 |
C.以儒家学说为主体的封建思想根深蒂固 | D.西学动摇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