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农历2014年腊月初八前后,我省各地普降大雪,应验了“大雪年年有,不在三九在四九”的谚语。这反映了我国传统科学

A.服务农业以农业为中心
B.建立在经验和总结的基础上
C.精准的预测性
D.在当今社会不可替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战国《吕氏春秋•任地》载:“上田弃亩(垄),下田弃圳(沟);五耕五耨,必审以尽;其深殖之度,阴土必得,大草不生,又无螟蜮(虫类);今兹美禾,来兹美麦。”材料表明这一时期(    )

A.铁犁牛耕成为主要耕作方式 B.农业生产已经懂得精耕细作
C.水利灌溉推动农业迅速发展 D.私有制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明清农村虽然还是一种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但这一时期的小农经济与市场的联系日益紧密。农民已经不再仅仅是在自给自足之余,将自己的农产品拿到市场上出售,而是更多地依赖于市场。农户在种植粮食作物之外,都普遍开始种植旨在交换的经济作物,如棉花、烟草乃至经济林木,并开始对农产品进行加工。一部分农民由于经营有道、扩大生产而成为“上农” 一部分农民则从自耕农下降为佃农或雇工。一般租佃关系普遍采用契约的形式,以分成或定额的方式纳租。
——选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1)阅读材料一中的地图,概括指出古代农业的发展变化并分析导致变化的因素。
(2)据材料二概括明清时期中国农村经济的新变化。综合材料一、二,反映了明清经济的哪些特征?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宋哲宗元祐元年监察御史王若叟在一道奏疏中向皇帝进言说:“富民召客为佃户,每岁未收货间,借贷赒(同“周”)给,无所不至,一失抚存,明年必去而之他。”这段材料说明

A.佃户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
B.佃户彻底获得了人身自由
C.租佃成为主要的经营方式
D.地主与佃户开始相互依存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据估计,宋明清的耕地面积分别为5.6亿亩、8.5亿亩、11~12 亿亩。在明清新增加的耕地中,不少是“瘠卤沙冈”“陡绝之地”。这些土地被称为“边际之地”。“边际之地”的增加

A.根源于古代人口的持续增长
B.导致水土流失经济发展停滞
C.体现了传统农业的主要特点
D.反映出农业的科技水平低下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表为我国夏商周时期使用的部分农具简表,从中可以看出当时

A.已经出现铁犁牛耕
B.木石等原始农具已不复存在
C.耕作方式不断进步
D.农业管理经验比较丰富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据估计,宋明清的耕地面积分别为5.6亿亩、8.5亿亩、11~12亿亩。在明清新增加的耕地中,不少是“瘠卤沙冈”“陡绝之地”。这些土地被称为“边际之地”。“边际之地”的增加

A.根源于古代人口的持续增长
B.导致水土流失经济发展停滞
C.反映出农业的科技水平低下
D.体现了传统农业的主要特点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根据张履祥《补农书》中所载资料,明朝末期江南地区农村家庭的投资结构如下图所示:这反映出此时江南的农业

A.注重精耕细作 B.减少犁耕依赖
C.生产日趋专业化 D.经营更趋市场化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明代江南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对下表解读最正确的是
弘治、嘉靖年间江西的人口户数及朝廷在江西的征税统计表

时间
人口户数
官民田地山塘
夏税米
农桑丝
折绢
秋粮米
弘治年间(1488-1505)
148.7万户
399270顷
13亩余
86600
石余
3970
斤余
3175
匹余
2560270
石余
嘉靖年间
(1522-1566)
130.3万户
398566顷
35亩余
82965
石余
4264
斤余
3411
匹余
2576888
石余

 
A.明弘治、嘉靖年间农业税收方式未反映出商品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
B.明弘治、嘉靖年间人口减少与税收减少成正比
C.明弘治、嘉靖年间社会经济凋敝,农业衰退 
D.明弘治、嘉靖年间江西成为朝廷重要的税收来源地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经济现象在中国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在某些地方出现了较轻便的一牛挽犁
②出现了地域性的商帮
③商品经济发达地区出现了夜市
④出现了技术比较先进的“灌钢法”

A.①④③② B.①③②④
C.③①④② D.④①②③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王景迁庐江(位于安徽)太守。先是,百姓不知牛耕,致地力有余而食常不足。……景乃驱率吏民,修起芜废,教用犁耕,由是垦辟倍多,境内丰给。”《后汉书》的这段记载反映当地(    )

A.大力治理黄河基本消除了水患
B.农民丰衣足食促进了商业发展
C.推广曲辕犁后增加了耕地面积
D.采用铁犁牛耕提高了农业产量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农业是古代中国最基本的经济形式。下列图片说明了(     )
               
戽斗             手摇翻车        脚踏翻车         高转筒车  

A.水患治理的不断进步 B.灌溉工具的多样化
C.水利设施的广泛修筑 D.经营方式的个体化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发展既有传承又有创新,每一时代都有这一时代的名片与特色。下面所列信息,按朝代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①三司使、话本、风俗画
②九品中正制、耕耙耱技术、翻车
③三省六部制、筒车、南青北白
④理藩院、风力水车、珐琅彩

A.②③①④ B.③②④① C.④②①③ D.③①②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荀子·王制》:“凡农之道,厚(候)之为宝。”《农书·粪田之宜》:“用粪犹用药也。”《吕氏春秋·上农》:“时至而作,竭时而止。”《齐民要术》:“麦黄种麻,麻黄种麦。”以上四则材料均反映了(    )

A.中国古代农业根据节气安排生产
B.中国古代农业注重因地制宜
C.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
D.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尊重自然规律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收集到的关于 战国时期的资料,指导教师认为它不能当成原始史料使用。其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

A.农业劳动的场景 B.使用的生产工具
C.“废井田开阡陌”的措施 D.文字的字体与书写方式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爱因斯坦的主要科学成就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