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历史 / 试卷选题

内蒙古赤峰宁城县高三第一次统一考试历史试卷

据《左传·昭公二十六年》记载:“昔武王克殷,成王靖四方,康王息民,并建母弟,以蕃屏周。”这说明周朝

A.分封诸侯不止一次 B.分封的对象只是同姓贵族
C.分封的原因是社会动荡 D.分封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来源:2016届内蒙古赤峰宁城县高三第一次统一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梁启超曾说:“我想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只有三回:第一回是周朝的革命,打破黄帝、尧舜以来部落政治的局面;第二回是汉朝的革命,打破三代以来贵族政治的局面;第三回就是我们今天所纪念的辛亥革命了。”下列最能引起文中“汉朝革命”的举措是

A.实行内外朝制度 B.实行察举制
C.分封同姓王 D.推行刺史制度
来源:2016届内蒙古赤峰宁城县高三第一次统一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汉高祖刘邦称帝后,尊旧礼,“五日一朝太公(刘邦父亲),如家人父子礼。”后其父以尊礼待刘邦,口中还念念有词,“帝,人主也,奈何以我乱天下法。”这里的“天下法”是指

A.分封制 B.宗法制 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D.皇位世袭制
来源:2016届内蒙古赤峰宁城县高三第一次统一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秦朝灭亡后“法家学说信誉扫地,而儒家学说被长期推崇为官方教义。不过,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这个“胜利”指的是

A.法家思想是新儒学的核心
B.法家学说被董仲舒吸收
C.儒家思想已经失去了先秦的“民本”特色
D.“独尊儒术”体现了法家的思想专制原则
来源:2016届内蒙古赤峰宁城县高三第一次统一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魏晋时期,有人斥责佛教“使父子之亲隔,君臣之义乖,夫妇之和旷,友朋之信绝”。这反映出当时

A.佛教传入颠覆了传统观念 B.儒家伦理不为社会所重视
C.佛教急于融入本土文化 D.佛教与儒家伦理抵触
来源:2016届内蒙古赤峰宁城县高三第一次统一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牙行是市镇经济结构的中枢,操纵市镇经济的运作:  “市中贸易,必经牙行,非是,市不得鬻,人不得售”;举凡“花、布、柴、米、纱,下及粪田之属,皆有牙行,类皆领贴开张”。(樊树志《晚明史》)由此判断,牙行

A.对市镇经济的作用具有两面性
B.是操纵市镇经济的地方黑恶势力
C.属于官方管理工商业的职能部门
D.与商帮活动的经营管理密切相关
来源:2016届内蒙古赤峰宁城县高三第一次统一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宋代出现了经济作物种植专业化的趋势。当时在南方有菜园户、漆户、药户、花户、果农、菜农、蔗农等专业经营者。这种现象出现的基础是

A.政府经济政策的引导 B.自然经济结构的变动
C.粮食生产的大力增长 D.国内外市场的扩大
来源:2016届内蒙古赤峰宁城县高三第一次统一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据估计,宋明清的耕地面积分别为5.6亿亩、8.5亿亩、11~12 亿亩。在明清新增加的耕地中,不少是“瘠卤沙冈”“陡绝之地”。这些土地被称为“边际之地”。“边际之地”的增加

A.根源于古代人口的持续增长
B.导致水土流失经济发展停滞
C.体现了传统农业的主要特点
D.反映出农业的科技水平低下
来源:2016届内蒙古赤峰宁城县高三第一次统一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四库全书总目》中说:“欧罗巴人天文推算之密,工匠制作之巧,实愈前古,其议论夸诈迂怪,亦为异端之尤。国朝节取(朝廷部分采用)其技能,而禁传其学术,具存深意矣。”中国封建士大夫的这种态度,反映出的实质问题是

A.士大夫承认西学的先进地
B.以儒家学说为主体的封建思想根深蒂固
C.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文化侵略已开始
D.西学动摇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
来源:2016届内蒙古赤峰宁城县高三第一次统一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英《南京条约》第10款规定:“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该条款

A.遏制了英国商品的输入
B.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
C.促进了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型
D.摧残了民族工业的成长
来源:2016届内蒙古赤峰宁城县高三第一次统一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张謇“状元下海”投身实业后,一些官员如上海的李平书、江苏的许鼎霖、浙江的沈云沛等也纷纷由官至商。此现象反映了

A.官员对清朝的腐败统治不满
B.官僚资本正在形成
C.政府放松了对工商业的限制
D.商人地位高过官员
来源:2016届内蒙古赤峰宁城县高三第一次统一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民国时期,初小四年级课本《平等》一文写道:“共和国无阶级之分,人人平等,受治于同一之法律…… 虽以大总统之地位,犹必谨守法律,不能恃势以凌人。一旦罢职,即与齐民无异。”这表明

A.民国时期中国教育发生根本变化
B.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民国时期重视公民意识教育
D.追求平等是民国时期教育的核心
来源:2016届内蒙古赤峰宁城县高三第一次统一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16年,陈独秀说:“共和立宪而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与自动,皆伪共和也,伪立宪也,政治之装饰品也。”此时他

A.反对民主共和制 B.强调思想启蒙
C.主张开展国民革命 D.高举社会主义大旗
来源:2016届内蒙古赤峰宁城县高三第一次统一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35年12月25日,中共中央在《中共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议》中提出将“工农共和国”的口号改为“人民共和国”,并相应地改变了党的若干政策。从中共中央的政策变动中可以看出

A.中共形成全面抗战的思想路线
B.中共“左倾”关门主义更加严重
C.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D.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思想的发展
来源:2016届内蒙古赤峰宁城县高三第一次统一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毛泽东说:“我们提倡百家争鸣,在各个部门可以有许多派别、许多家,可是就世界观来说,在现代基本上只有两家,就是无产阶级一家,资产阶级一家。”这一主张

A.体现了“双百”方针
B.造成学术受政治干扰
C.不利于文艺繁荣
D.捍卫了社会主义文化
来源:2016届内蒙古赤峰宁城县高三第一次统一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雅典执政官克里斯提尼重新划定以地域为基础的10个行政选区代替原先的4个血缘部落;中国秦始皇以郡县制代替了分封制。两者都是历史的进步,主要在于

A.都为民主政治的奠定了基础
B.都加强了中央集权
C.都有利于打破贵族垄断政权
D.都缓和了社会矛盾
来源:2016届内蒙古赤峰宁城县高三第一次统一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美国历史学家威廉·麦克尼尔在谈及雅典的民主制时说:好公民必须是有闲暇的人,否则,他就不能出席法庭、公民会议和宗教节庆等公共活动,也不能充分地将自己锻炼成为城邦的卫士。这表明雅典的民主政治

A.带有贵族政治的色彩 B.呈现出高涨的群体意识
C.使公民拥有平等的实际权利 D.是真正意义上的民主
来源:2016届内蒙古赤峰宁城县高三第一次统一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牛顿说:“企图仅以祷告祈求上帝的祝福,取代自己所该付出的努力,是一种不诚实的行为,是出于人性的懦弱”。材料反映了牛顿

A.强调对上帝要诚实 B.思考人生的价值
C.质疑上帝的作用 D.洋溢着人文主义光芒
来源:2016届内蒙古赤峰宁城县高三第一次统一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正如伏尔泰所说的,‘整个自然界、所有行星竟会服以永恒的法则,而有一种身高5尺的小动物(注:指人类)竟能不顾这些法则、完全按照自己的怪想,随心所欲地行动,这是非常奇异的。’因此,寻找决定人类事务的这些永恒法则,是法国革命之前的所谓启蒙运动的实质。”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伏尔泰肯定人是世界万物的中心
B.启蒙思想家强调人的情感和个性
C.启蒙思想家指出人类理性的局限性
D.近代科学的兴起促成启蒙运动的发生
来源:2016届内蒙古赤峰宁城县高三第一次统一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875年法国宪法规定,共和国总统不仅“是国家元首并统率武装部队,行使行政权”,而且“总统与参众两院议员共同享有创议法律之权”,同时又规定“共和国总统的每项命令须经由各部部长一人之副署”。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共和派力量的强大
B.君主派力量的强大
C.共和派与君主派妥协
D.启蒙思想的深入人心
来源:2016届内蒙古赤峰宁城县高三第一次统一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美国独立战争期间,托马斯·潘恩在《常识》中告诫民众:“君主政体意味着我们自身的堕落和失势,同样地,被人当作权利来争夺的世袭,则是对我们子孙的侮辱和欺骗。”为解决这一问题应该实行

A.民主主义 B.平等思想
C.共和主义 D.三权分立学说
来源:2016届内蒙古赤峰宁城县高三第一次统一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贝尔纳认为:“在每个(科学进展的)事例里,总是当时的社会流动性能让手艺人和学者碰到一起,有时还使二者合而为一。”以下事例与此说法相符的是

A.达尔文写成了《物种起源》一书
B.根据电磁感应原理成功研制出发电机
C.富尔顿以蒸汽机为动力发明汽船
D.根据牛顿万有引力定律,人们发现了海王星
来源:2016届内蒙古赤峰宁城县高三第一次统一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47年4月,法国雷诺汽车厂工人掀起罢工浪潮,随即波及全国。英国、意大利、比利时等国的工人运动也此起彼伏。针对这种情况

A.英国丘吉尔发表了铁幕演说
B.美国政府制定了马歇尔计划
C.美国政府提出了杜鲁门主义
D.法国联合欧洲六国成立了煤钢联营
来源:2016届内蒙古赤峰宁城县高三第一次统一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89年5月,里报总统在其经济报告中写道:“今天,世界仿佛再生。那些怀疑美国人民决心和经济复苏能力的人们不再怀疑。……我们调动了美国人的创造力。”报告中“调动美国人创造力”的主要措施是

A.激发自由企业市场活力 B.全面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C.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D.强化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来源:2016届内蒙古赤峰宁城县高三第一次统一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公元13世纪以前,丝绸之路一直是全球最重要的贸易通道,而后商人们转而将目光投向欧洲和美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丝绸之路是指起始于古代中国,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路上商业贸易路线。从运输方式上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在通过这条漫漫长路进行贸易的货物中,中国的丝绸最具代表性,“丝绸之路”因此得名。丝绸是古代中国沿商路输出的代表性商品,而作为交换的主要回头商品,也被用作丝路的别称,如“皮毛之路”、“玉石之路”、“珠宝之路”和“香料之路”。
——摘自《百度百科•丝绸之路》
材料二 世界市场体系的形成简表

阶段
时期
欧美西方资本主义扩张的特点
雏形出现
新航路开辟到18世纪中期
开辟从欧洲到东方的新航线,以积累原始资本为主要目标,进行殖民掠夺,扩张殖民地
初步形成
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晚期
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大机器生产和蒸汽时代,以争夺商品销售市场与原料产地为主要目标的阶段
最终形成
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初
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以寻求投资场所为目的,积极开展对外资本输出为目标
当今全球化
二战后
组织经济贸易集团控制世界市场、通过跨国公司打进他国市场、开拓新市场,使市场多元化等等

  ——根据《百度百科•世界市场》整理而成
(1)结合材料一,指出当时中国经济的最主要特点,并说明理由。
(2)与材料一的丝绸之路形成过程相比,材料二所反映的世界市场在形成中具有哪些新特征?与表中之前的三个阶段相比,最后阶段有哪些显著变化。

来源:2016届内蒙古赤峰宁城县高三第一次统一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我国历史教科书对美国宪法的评价

“国会是资产阶级和地主控制的,……这部宪法保障了美国资产阶级的利益,它可耻地保存奴隶制度,把种族歧视固定下来,使广大的劳动者失去了起码的政治和经济权利。它所宣布的‘自由’意味着种植园主和资产阶级专政的巩固,意味着剥削的自由。”
——《世界近现代史》(高级中学课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8年版
“美国宪法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宪法所确立的主权在民、三权分立、共和制等原则,为美国在此后两百多年间由小变大、由弱变强提供了制度上的保证,也为后来许多国家所效仿。
——《近代社会民主思想与实践》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比较两份教科书节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中的主要不同,并分析导致这种不同的原因。

来源:2016届内蒙古赤峰宁城县高三第一次统一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明中叶以来,吏治败坏,考察官吏的制度流于形式。张居正在维护明朝统治的基础上推行了“考成法”,内容:其一是六部和都察院要把所属官员应办之事,规定出完成期限,然后分别登记在三个帐薄上,一本由部、院留做底薄,一本送六科,一本送内阁。其二是六部和都察院分别按照底簿登记,逐月检查。六科根据帐薄登记,稽查六部的执行情况,内阁亦根据帐簿登记,稽查六科,并对欺隐事例进行惩处。这样,月有考,岁有稽,内阁总其成。“致理之要,无逾于此”。
——摘编白张海瀛《论张居正的考成法》
材料二 “江陵立考成法,以为制治之本。向者因循玩憩,至是中外淬砺,莫敢有偷心焉。江陵志在富强,当积弛之后,钱谷阴耗不可问,力振其弊,务责实效,中外凛凛,毋敢以虚文支塞。行之十年,太仓之积,足备数载”。
——摘编自炎迁《国榷》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张居正推行“考成法”的目的和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考成法”实施的历史作用。

来源:2016届内蒙古赤峰宁城县高三第一次统一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中国为酷爱和平之民族,过去四年余之神圣抗战,原期侵略者之日本于遭受实际之惩创后,终能反省。在此时期,各友邦亦极端忍耐,冀其悔祸,俾全太平洋之和平,得以维持。不料强暴成性之日本,执迷不悟,且更悍然向我英、美诸友邦开衅,扩大其战争侵略行动,甘为破坏全人类和平与正义之戎首,逞其侵略无厌之野心。举凡尊重信义之国家,咸属忍无可忍。兹特正式对日宣战,昭告中外,所有一切条约、协定、合同,有涉及中、日间之关系者,一律废止,特此布告。
——《中华民国政府对日宣战布告》(中华民国三十年十二月九日)
材料二 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从一九一四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在太平洋上所夺得或占领之一切岛屿;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东北四省、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华民国;其他日本以武力或贪欲所攫取之土地,亦务将日本驱逐出境;我三大盟国稔知朝鲜人民所受之奴隶待遇,决定在相当时期,使朝鲜自由与独立。
——《开罗宣言》(1943年12月1日)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华民国政府对日宣战布告》发布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开罗宣言》发表的实质和历史意义。

来源:2016届内蒙古赤峰宁城县高三第一次统一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