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纸是我国的民间艺术,观察下列剪纸,它们形象地反映了
A.社会的和谐融洽 | B.自然经济的特点 |
C.发达的商品经济 | D.百姓的勤劳勇敢 |
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 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引起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公田变为私田 | B.铁器牛耕的推广 |
C.国家走向统一 | D.封建制度的确立 |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农业方面的成就突出。其主要表现是
A.铁犁牛耕的出现 | B.高转筒车的发明 | C.耦犁技术的普及 | D.曲辕犁的推广 |
从西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到战国商鞅“废井田,开阡陌”,直接反映了
A.奴隶制土地国有制确立 | B.封建王权虚弱 | C.土地所有制的变化 | D.土地兼并严重 |
四川三星堆遗志的青铜器工艺可媲美于中原青铜器最鼎盛的
A.夏商时期 | B.商周时期 | C.周秦时期 | D.秦汉时期 |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田制三》中提出自己的构想:“以实在田土均之,人户一千六十二万一千四百三十六,每户授田五十亩……则天下之田自无不足,又何必限田、均田之纷纷。”这里他针对的社会问题是
A.均田制破坏 | B.土地兼并 | C.赋税沉重 | D.重农抑商 |
商鞅变法中“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措施的最重要意义是
A.从法律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 B.增强了秦国的经济实力 |
C.打破了原来的土地疆界和灌溉系统 | D.扩大了农民的占田份额 |
下列对小农经济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小农经济的出现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
B.小农经济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
C.小农经济非常脆弱 |
D.近代以后小农经济成为阻碍生产发展的根本因素 |
以下各项,体现了井田制度实质的是 ( )
A.“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 B.“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
C.“大道即隐,天下为家” | D.“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
精耕细作农业是对中国传统农业精华的一种概括,指的是传统农业的一个综合技术体系。萌芽于夏商周时期,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是技术成形期,隋唐宋辽金元是精耕细作的扩展期,明清是深入发展期。我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最大意义在于 ( )
A.扩大了耕作面积 | B.提高了单位面积产量 |
C.丰富了农作物品种 | D.积累了生产经验 |
下面图一到图二两则史料的工具变化可以直接用来论证 ( )
A.我国古代农业经营方式的变化 | B.我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变化 |
C.我国古代经济结构的变化 | D.我国古代手工业技术的进步 |
它是中国最古老的水利工程,被誉为世界奇观。正因为有了它的引水灌溉,蜀地才有了“天府之国”的美誉。这里的“它”是指 ( )
A.郑国渠 | B.井渠 | C.都江堰 | D.灵渠 |
元代并名的文学家张养浩在《山坡羊》中写道:“一头犁牛半块田,收也凭天,荒也凭天。粗茶淡饭饱二餐,早也香甜,睡也香甜。布农得暖胜丝棉,长也可穿,短也可穿。草屋茅舍有几间,行也安然,睡也安然。雨过天晴驾小船,鱼在一边,酒在一边。日上三竿犹在眠,不是神仙,胜是神仙。”对这首词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 )
A.反映了古代农耕经济的落后性和保守性 |
B.反映了古代自然经济状态下农民不思进取的心态 |
C.反映了小农经济状态下农民生活的富足和惬意 |
D.反映了中国古代传统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 |
北京中山公园有一座社稷坛,它是祭祀社、稷神祗的祭坛,其中社是土地神,稷是五谷神。古时君主为了祈求国事太平,五谷丰登,每年都要祭祀土地神和五谷神,社稷也就成了国家的象征。社稷坛的修建突出反映了我国古代社会 ( )
A.封建迷信 | B.抑制商业 | C.以农立国 | D.以民为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