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8年汶川地震中,位于成都平原的一座2000多年前的大型水利工程经受住了考验,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这一著名的水利工程是( )
A.三峡水利工程 | B.坎儿井 | C.都江堰 | D.黄河小浪底水利工程 |
“鞭打春牛”是我国立春重要的民俗节目。春牛不是活的耕牛,而是泥捏纸粘的假牛,也叫“土牛”。据考证,这一风俗在周代已经出现,《周礼·月令》中的“出土牛以送寒气”就是最早的记述。“鞭打春牛”的习俗反映了
A.我国古代对牛的高度重视 |
B.牛耕在西周时期已经出现并推广 |
C.是我国古代农耕经济高度发达的标志 |
D.说明生产方式对生活习俗的巨大影响 |
“探寻中国经济发展之路“研究性学习小组在整理研究成果时,附了两幅描绘生产民俗的河北剪纸(如图),借以说明中国古代的某种经济形态,同时他们还引用了与这一经济形态相对应的言论。这些言论不应包括
A.“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 B.“上农除末,黔首是富” |
C.“生民之本,要当稼而食,桑麻以衣” | D.“通工商之业,便渔盐之利” |
以上农业工具和技术的使用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什么特点
A.我国重视家畜养殖 | B.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
C.精耕细作的经营方式日渐完善 | D.以“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为主 |
下列有关自然经济说法正确的有( )
①是中国传统社会的经济基础
②在一个小的社会单元内部,可以基本做到自给自足
③男耕女织是自然经济活动的典型结构
④甲午战争后开始解体
A.①③④ | B.①②④ | C.①②③ | D.②③④ |
“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这则材料是对下列哪一水利工程的最高评价
A.春秋时期的芍陂 | B.西汉的白渠 |
C.战国时期的都江堰 | D.汉代治理黄河 |
谚语是民众智慧和经验的总结。下列谚语能够反映我国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特点的是
A.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 | B.黄牛过河各顾各 |
C.苗儿出得齐,丰收不用提 | D.小满芝麻芒种谷 |
最早动摇井田制,标志土地国有制开始瓦解的措施是
A.“相地而衰征” | B.“废沟洫” | C.“尽地力” | D.“为田开阡陌封疆” |
“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孟子.滕文公上》)关于材料反映出的土地制度表述正确的是( )
A.反映的是原始社会出现的井田制 |
B.公田实际上为贵族占有 |
C.私田是村社成员的私有土地。 |
D.该制度瓦解的根本原因是税制改革 |
关于图片表述错误的是( )
A.反映出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 |
B.使用的是曲辕犁 |
C.铁器牛耕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
D.能促进小农经济的发展、 |
古代希腊有民主传统,而我国古代却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我国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决定因素是
A.封建地主阶级强烈的权力欲望 |
B.封建地主阶级政治上的需要 |
C.韩非子等法家思想家的大力提倡 |
D.封建社会实行的小农经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