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三石人以镇湔江,五石犀以厌水怪。凿离堆山以避沫水之害,穿三十六江灌溉川西南数十州县稻田,自禹治水之后,因其旧迹而疏广之。”这个水利工程是
A.郑国渠 | B.都江堰 | C.坎儿井 | D.灵渠 |
《旧唐书•郑注传》记载:“上(文宗)访以富人之术,(郑注)乃以榷茶(茶叶专卖制度)为对。其法,欲以江湖百姓茶园,官自造作,量给值分,命使者主之。”材料反映了
A.唐朝粮食产量大幅度增加 | B.唐朝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 |
C.唐朝已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 D.封建官府与百姓争夺茶利 |
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占据主导地位的土地制度是( )
A.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 | B.农民阶级土地所有制 |
C.皇室土地所有制 | D.国家所有制 |
导致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瓦解和封建土地所有制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
A.诸侯国相继承认私田主人对土地的所有权 |
B.铁器和牛耕的使用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
C.封建的剥削方式逐步产生并发展 |
D.战国时各国进行变法确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
下列引文能够反映出井田制实质的是 ( )
A.“大道既隐,天下为家” | B.“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
C.“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 D.“更名天下田为王田” |
黄梅戏《天仙配》中有这样一段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窖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这段唱词反映了我国古代( )
①自耕农富裕祥和的生活情况
②自耕农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
③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是自耕农的主要经营方式
④“男耕女职”的经营方式是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
A.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③④ | D.①④ |
《诗经•小雅•北山》中有这样的记载:“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诗经•小雅•大田》中有这样的记载:“有苗萋萋,兴雨祁祁,雨我公田,遂及我私。” 上述材料中出现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
A.中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 B.青铜器的制造 |
C.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使用 | D.水利工程的兴修 |
造成古代中国封建社会出现“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贵族、官僚及豪强霸占良田 | B.土地私有制度 |
C.政府采取不抑兼并的政策 | D.地权和劳动者的分离 |
下列几幅图中生产工具的演变对于中国古代农耕文明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们反映了古代中国 ( )
A.播种方式的变革 | B.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变革 |
C.铁犁牛耕发展的全过程 | D.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垦荒高潮,其根本原因是
A.新的生产关系的推动 | B.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 |
C.统治者鼓励垦荒的措施 | D.劳动者积极性的提高 |
“东周时期,王朝软弱无力,封建主相互混战不绝,表面上是个多事的时期。不过,这也是一个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从而决定而且永久地决定中国发展进程的时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王朝软弱无力”指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
B.“经济变革”指土地私有制逐步取代井田制 |
C.“多事”指“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
D.“封建主”指新兴地主阶级 |
秦始皇三十一年,“令黔首(民)自实田”,这一举措对社会变革所产生的影响是
A.核实全国土地数量 | B.全国范围内确立土地私有 |
C.保证了赋税的征收 | D.调动了农民垦田的积极性 |
“宋朝开历史之先河,采取‘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顺应了土地私有制的发展要求。”以致“到了宋真宗时期变成了‘百姓康乐,户口蕃庶,田野日辟’的景象”。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土地兼并这一千百年来的问题在宋代得到基本解决 |
B.宋代统治者通过实施土地兼并解决了唐末五代农业的不景气状况 |
C.土地兼并顺应了宋代社会发展要求,促进了宋代的长治久安 |
D.土地兼并在一定时期内起到了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