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下图出自《天工开物》。这一组图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什么特点(注:耙:碎土、平地;耔:培土)(  )

①农事精耕细作 ②农业技术先进 ③农民辛勤劳作 ④水利设施的完善,旱涝保丰收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解放前,北方地区流行这样的俗语:人生有三宝,丑妻薄地破棉袄。这从本质上反映了(  )

A.农民富裕安逸的生活 B.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C.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特征 D.商品经济极端落后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关于国家的这种理解,反映了我国古代(  )

A.非常重视祭祀 B.以农业为立国之本
C.农业与土地的关系 D.小农经济的突出特点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剪纸是我国的民间艺术。观察下列剪纸,它们形象地反映了(  )

A.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B.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
C.手工业纺织技术 D.古代社会的和谐融洽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谈到:“均田是郡县制度下的井田,井田是封建制度下的均田。”下面对这句话解读正确的是

A.均田制与井田制在本质上并无任何不同
B.均田制和井田制都有利于小农经济发展
C.井田制和均田制都推动了精耕细作模式出现
D.均田全属中央政府,井田是分封制的基础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汉唐制定土地法规,限制私有大土地发展,宋代一改此法,“不抑兼并”。据此可知宋代

A.自耕小农衰退 B.流民问题严重
C.土地兼并缓和 D.中央集权弱化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白寿彝《中国通史》指出:“自北魏产生,经历隋唐的均田制,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国家所有的田制。”在这一“田制”下(  )

A.土地全部归国家所有 B.土地都可以自由买卖
C.农民只需向国家缴纳赋税 D.无主荒地由国家重新分配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是据有关资料绘制的汉唐间安徽境内水利兴修统计示意图。它反映了这一时期

A.安徽农业生产居全国领先水平 B.安徽农业生产总体呈发展态势
C.长江流域为农业生产重要区域 D.我国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现代考古在秦、魏等国故地出土了许多生铁铸造的农具。1950~1951年河南辉县发掘5座大型魏墓,1号墓出土铁器65件,其中农具占58件,包括钁、锄、铲、镰、犁铧等一整套铁农具。材料说明战国时期

A.成套铁农具有利农业精耕细作 B.生铁铸造由魏国独断经营
C.战国时期开始生产铁制农具 D.铁制农具最早出现于河南辉县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明朝后期,土地高度集中,太湖流域90%的土地都在官僚和地主手中,造成这一现象根本上是因为                        

A.太湖流域是农业中心 B.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C.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 D.统治者“不抑兼并”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古代中国农耕文明长期居于世界先进水平,下列几幅图中生产工具的演变对于中国古代农耕文明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们反映了古代中国

A.播种方式的变革 B.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C.铁犁牛耕发展的全过程 D.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变革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陕西米脂出土的东汉牛耕画像石。从中我们能读出的正确的历史信息有
①牛耕在当时得到了推广 ②中国传统步犁形状基本定型
③东汉绘画技术高超       ④东汉精耕细作技术得到提高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③ D.②③④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吕氏春秋·任地》中记载:“上田弃亩(垄),下田弃畎(沟)。五移无耨,必审以尽。其深殖之度,阴土必得。大草不生,又无螟蜮。今兹美禾,来兹美麦。”下列对上述材料解释不正确的是

A.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先进的耕作方法
B.说明古代农业很早就懂得了精耕细作
C.是古代曲辕犁普遍使用的鲜明写照
D.是古代劳动人民勤劳的智慧结晶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表,对表中数据解释合理的是

——安格斯•麦迪逊《世界经济二百年回顾》、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A.中国封建经济仍在发展 B.新航路开辟推动了世界经济的交流
C.工业经济是中国经济的主体 D.中国已成为世界贸易中心
来源: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学者许倬云说,精耕细作型的农耕文明讲究聚族而居,代代相传。不少中国文人即使在城市里呆很久,也认为是“客居”,迟早也要还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①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 ②重视农业的观念 
③“安土重迁”的思想 ④家庭手工业的发展促进商品流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来源: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爱因斯坦的主要科学成就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