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田园风味的农村公社不管看起来怎样祥和无害,却始终是东方专制制度的牢固基础,它们使人的头脑局限在极小的范围内,成为迷信的信服工具,成为传统规则的奴隶,表现不出任何伟大的作为和历史首创精神。”马克思在这里主要
A.指出了造成中国科技落后的经济原因 |
B.肯定了农村公社对中国构建和谐社会的积极意义 |
C.肯定了农村公社对巩固中国专制制度的巨大作用 |
D.批评中国人愚昧迷信、守旧驯服 |
公元829年,日本的《太政府符》一书中记载:“水田之难,尤其旱损。传闻唐国之风,渠堰不便之处,多构水车。无水之地,也斯不失其利。……其以手转、足踏、服牛回,备随便宜。”这段记载描述的是
A B C D
小农经济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其基本特征是( )
①个体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②生产的目的主要是满足自家生活所需、交纳赋税
③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全部自己生产
④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A.①②④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 |
祈盼“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这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一个特点是 ( )
A.有家畜养殖的传统 | B.牛耕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 |
C.采用“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 | D.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
有学者指出,古代小农的供给行为具有双重性,即在满足自己家庭消费的同时,又积极向市场提供剩余农产品和主动以市场为导向安排生产活动。对上述观点理解错误的是
A.古代小农的主要行为是自给自足 |
B.古代小农的市场行为具有辅助性质 |
C.古代小农有强烈的商品生产意识 |
D.古代小农生产具有多种经营特点 |
有学者说:这种生产结构“虽然脆弱……但破坏了极容易复活和再生……古人所说,‘乱’而后‘治’,其中一个缘由,便是这种……生产结构在起作用。”这反映了“这种生产结构”的特点是
A.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 | B.男耕女织分工合作经营 |
C.古代最基本的经济形式 | D.以重农抑商为主要政策 |
“包牺氏没,神农氏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耜之利,以教天下,盖取诸益。”《周易·系辞下第八》中的这一记载所反映的情况是
A.中国原始时代从采集、渔猎进步到农业生产阶段 |
B.中国传统农业长期以来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 |
C.原始狩猎工具的创制极大地丰富了食物的来源 |
D.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早培植粟和水稻的国家之一 |
下图反映的是从西周至新中国建立初期黄土高原森林覆盖率的变化。将它移植到史学领域,反映黄土高原地区
A.因农业比重下降,工业化建设侵吞了大量的林地 |
B.随着农业经济的发展,大量的林地被开垦为耕地 |
C.因道路、房屋宫室的大规模建设而致使森林减少 |
D.因人口的增长及对木材消耗的扩大导致森林减少 |
有学者说:这种生产结构“虽然脆弱,……但破坏了极容易复活和再生,……古人所说‘乱’而后‘治’,其中一个缘由,便是这种……生产结构在起作用。”“这种生产结构”的特点是
A.古代最基本的经济形式 | B.男耕女织分工合作经营 |
C.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 | D.以重农抑商为主要政策 |
唐代诗人李绅作《悯农》二首,其中一首为“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这反映出小农经济具有 ( )
A.分散性 | B.封闭性 | C.脆弱性 | D.落后性 |
我国古代土地兼并严重影响了国家的财赋收入,引起社会动荡不安,国家因此常采取一定的措施抑制土地兼并。符合上述论述的措施是 ( )
A.实行井田制 | B.实行租佃制 |
C.实行庄园制 | D.实行均田制 |
《广东新语》记载:“其人耕无犁锄,率以刀治土,种五谷,曰刀耕,燔林木,使灰入土,土暖而蛇虫死,曰火种。”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古代的 ( )
A.分配方式 | B.耕作方式 |
C.经营方式 | D.土地形式 |
农业生产技术的发明与改进,推动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如果要研究西汉时期农业生产的发展情况,下列图示的哪种农业生产工具可以帮助说明( )
A.筒车 | B.翻车 | C.耧车 | D.曲辕犁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芬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纷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白居易《朱陈村》
材料二 海客乘天风,将船远行役。譬如云中鸟,一去无踪迹。
——唐 李白《估乐客》
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如今不似时平日,犹自笙歌彻夜闻。
——唐 王建《十五夜望月》
材料三 今夜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宋 陆游《杂赋》
尔来盗贼往往有,劫杀贾客沉其艘
——宋 王安石《商感》
材料四 “中国一向是世界上最富的国家,就是说,土地最肥沃,耕作最精细,人民最多而且最勤勉的国家。然而,许久以来,它似乎就停滞于静止状态了。今日旅行家关于中国耕作、勤劳及人口稠密状况的报告,与500年前视察该国的马哥孛罗的记述比较,几乎没有什么区别。也许在马哥孛罗时代以前好久,中国的财富就已完全达到了该国法律制度允许的发展程度。……若易以其他法律(Laws)和制度(Institutions),那么该国土壤、气候和位置所可允许的限度(即财富增长的限度),可能比上述限度大得多。”
——(英)亚当·斯密《国富论》(1776)
材料五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巾,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
——《乾隆帝复英王乔治三世》
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经济模式?这种经济发展模式有何特点?指出与这种生产方式相适应的古代政治制度。(5分)
(2)概括材料二所反映出的唐代商业发展的情况
(3)从材料三中你能看出哪些历史信息?面对商品经济发展的状况,唐宋政府依旧实行什么经济政策?为什么?
(4)你认为材料四中亚当·斯密关于中国“停滞性”的结论是否切实?亚当·斯密是如何分析中国长期停滞的原因的?如果你同意“停滞性”的结论,请再分析造成停滞的另外两个原因。如果不同意,请写出两点理由。
(5)根据材料五,我们从乾隆帝复英王的信中,能看出当时中国怎样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