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春秋时期铸造的牛尊,许多历史学家以它来证明春秋时期我国生产力有了很大提高。持这一观点的学者,在观察此器时,必然要把注意力集中在
A.牛尊的制度材料上 | B.牛尊的腿上 |
C.牛尊的鼻子上 | D.牛尊的背部 |
谚语是民众智慧和经验的总结。下列谚语能够反映我国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特点的是( )
A.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 | B.黄牛过河各顾各 |
C.苗儿出得齐,丰收不用提 | D.小满芝麻芒种谷 |
如果你穿越时光隧道,回到距今1150年前的唐朝旅游,你可能( )
①看到农民正在用曲辕犁耕田
②看到街道两边店铺林立,商品琳琅满目
③买到长沙铜官窑烧制的粉彩瓷器
④坐“俞大娘航船”在江西至淮南之间观赏沿海风光
A.①④ | B.②③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北方地区流行的俗语:“人生有三宝,丑妻薄地破棉袄”从本质上反映了( )
A.农民富裕安逸的生活 |
B.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的特征 |
C.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
D.商品经济极端落后 |
黄梅戏《天仙配》中有这样一段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下列有关小农经济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
B.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 |
C.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
D.它与市场的联系十分密切 |
历史学科要求一份证据说一份话。下表中关于古代中国农业发展的推论与史实不符的是
选项 |
史实 |
结论 |
A |
秦国“以牛田” |
秦国已普遍采用了牛耕技术 |
B |
李冰主持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 |
政府重视农业是农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
C |
《四民月令》在汉代成书 |
农业经验的总结有利于农业的发展 |
D |
东汉出现了一牛挽犁 |
该技术有利于牛耕技术的普及和推广 |
“疑是蝤蛴美容颜,蛾眉婉转天地间。高低上下隋唐始,举重若轻似等闲。”(蝤蛴:qiúqí,天牛的幼虫,身体弯曲细长。)这首诗描述的下图生产工具的出现标志着( )
A.石器锄耕技术的发展 |
B.铁犁牛耕技术的开始 |
C.铁犁牛耕技术的成熟 |
D.西汉的两牛一人犁耕法 |
北方地区流行这样的俗语:人生有三宝,丑妻薄地破棉袄。从本质上反映了( )
A.农民富裕安逸的生活 | B.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
C.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特征 | D.商品经济极端落后 |
下列选项是某班同学在探究“古代中国经济发展”时引用的内容。其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A.战国商鞅变法确立土地私有制 | B.汉朝乡村大量出现“草市” |
C.魏晋南北朝出现“灌钢法”技术 | D.宋代的“市”突破时空限制 |
有人到新疆考察农业,在吐鲁番看到了一种古老的灌溉设施:从山地水源开凿的暗渠,延伸二三十公里,每隔一定距离挖有竖井,当暗渠流经农田时再由明渠引出地面灌溉。这种源于古代关中地区的灌溉设施是( )
A.水排 | B.都江堰 | C.郑国渠 | D.井渠 |
东汉后期和唐朝前期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县城数量表(单位:座)
时间 区域 |
东汉后期 |
唐朝前期 |
黄河流域 |
765 |
669 |
长江流域 |
342 |
611 |
概述上表反映的县城数量及分布的变化,阐释导致变化的历史原因。
下图反映的是
A. | "小国寡民"的生活图景 |
B. | 小农经济的生产形式 |
C. | 儒教"夫为妻纲"的伦理观念 |
D. | "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