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某一学校的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列出中国古代某地居民的职业结构,如表:

 
自耕农
地主
佃农
工人
商人
占总人口比例
11%
23%
35%
21%
10%

 这种职业结构最可能出现在何时何地?(    )
A.汉代江南地区         B.唐代关中地区
C.宋代关中地区         D.明代江南地区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汉书·食货志》里,班固:“食谓农殖嘉谷可食之物,货谓布帛可衣,及金刀龟贝,所以分财布利通有无者也,二者,生民之本,……食足货通,然后国实民富,而教化成。” 同时该书上篇概括了先秦各家重视农业生产的思想。如管仲的“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孔丘的“先富后教”,李悝的“尽地力之教”,商鞅的“急耕战之赏”。可见(     )

A.班固对“食”与“货”这两个概念,做了明确的分析解释
B.“食”是指农业生产,“货”是指农家副业的生产
C.表明了作者继承战国以来的重农抑商的思想
D.该书上篇为研究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全貌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从它一产生,就与土地兼并、贫富分化并臻而至社会一再遭受破坏,连它本身也不能正常存在。它的存在和发展需要国家的适度干预,需要广大劳动人民的斗争。”材料中的它指的是(    )

A.土地国有制 B.重农抑商政策
C.土地私有制 D.盐铁专卖政策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明代江南封建经济继续发展,但也潜伏着诸多的社会危机,对下表解读正确的是(    )
弘治、嘉靖年间江西的人口户数及朝廷在江西的征税统计表

时间
人口户数
官民田地
夏税米
农桑丝
折绢
秋税米
弘治年间(1488—1505)
148.7万户
399270顷
86600石余
3970斤余
3175匹余
2560270石余
嘉靖年间(1522)
130.3万户
398566顷
82965石余
4264斤余
3411匹余
2576888石余

A.明弘治、嘉靖年间农业税收方式未反映出商品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
B.明弘治、嘉靖年间江西人口减少政府税收也相应大幅削减
C.明弘治、嘉靖年间江西成为朝廷最重要的税收来源地
D.明弘治、嘉靖年间社会经济凋敝,农业衰退显著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据《新全球史》记载,从公元前6世纪开始,铁制农具在中国骤然增加,铁犁、铁镐、铁锹、铁锄、铁镰刀和铁耙在乡村里成为日常用具。这一现象给当时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包括(    )
①“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
②“秋七月……初税田”
③“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
④“庶人食力,工商食官”

A.③④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雍正帝指责地方官员:“此当青黄不接之际,朕待报湖南雨水情形,既特使人来奏,何雨水粮价竟无一语及之,汝任地方之责,试思宁有大于此事乎?”雍正帝意在(   )

A.强调重农意识 B.关注地方稳定
C.申饬官员无能 D.关心百姓疾苦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表(表中之数字,表示各时代在各区域中治水事业活动之次数)。据此无法推论的是(   )

          省份
时代

西



西








安徽
浙江
江西
福建
广东
湖北
湖南
云南
汉(公元前206~公元221年)
18
19
4
5
1
 
1
1
4
1
 
 
 
1
1
隋(598~618年)
9
4
3
1
 
 
1
1
2
 
4
 
 
2
 
唐(618~907年)
32
11
32
24
4
15
18
12
44
20
29
 
4
7
1

A、经济重心由北方向南方转移                 B、黄河治理是古代治水的重点
C、水利是传统农业发展的命脉                 D、从汉代到唐朝疆域不断扩大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商朝甲骨文中有卜问天雨、卜禾(谷熟之意)的记载,如“帝令雨足年”。还有王亲自从事农作的记载,如“王黍于南”等。这些卜辞说明

A.商朝是中国原始农业的起源时期
B.占卜活动主要服务于农业生产
C.农业生产是商朝重要的经济活动
D.重农抑商政策从商朝开始推行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明洪武二十八年规定,凡洪武二十七年以后新垦的田地,“不论多寡,俱不起科”,“若有司增科扰害者罪之”。这些措施

A.能起到鼓励垦荒的作用 B.可以促进农产品的商品化
C.能有效抑制土地的兼并 D.能降低赋税,减轻农民负担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假设古代最高统治者为表示重视农业生产而示范犁地,下图中扶犁的应是  (      )

曲辕犁

A.齐桓公
B.汉武帝
C.孝文帝
D.唐太宗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选项中,能反映商朝农耕生产的是 (    )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关于国家的这种理解,反映了我国古代(  )

A.非常重视祭祀 B.以农业为立国之本
C.农业与土地的关系 D.小农经济的突出特点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史记·河渠书》记载,“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浸,百姓飨其利。”该水利工程是(    )

A.灵渠 B.郑国渠 C.都江堰 D.京杭大运河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关于“五谷",古代最主要的说法有两种:最初流行的说法是指麻、黍、稷、麦、菽,而后来最流行的说法是指稻、黍、稷、麦、菽。较早流行的“五谷’’中无“稻",主要原因在于(  )

A.水稻的发明较晚 B.最初的经济重心在北方
C.麻是古代主要的经济作物 D.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从它一产生,就与土地兼并、贫富分化并臻而至,社会一再遭受破坏,连它本身也不能正常存在。它的存在和发展需要国家的适度干预,需要广大劳动人民的斗争。”材料中的“它”是指

A.土地国有制 B.重农抑商政策
C.土地私有制 D.盐铁专卖政策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爱因斯坦的主要科学成就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