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学术界对黄河在汉代以前是否改道有不同认识。甲学者根据《汉书》认为汉以前仅有一次改道;乙学者指出《史记》中不见改道记载,故《汉书》不足凭信;丙学者以河北平原地貌变化和先秦文献载有黄河下游两条河道为据,提出黄河在汉以前曾不止一次改道。下列说法最为合理的是(    )

A.《史记》比《汉书》早出,乙学者立论可靠
B.《汉书》后出,收录新材料,甲学者认识准确
C.丙学者立足文献和地理考辨,所论相对合理
D.三位学者的研究方法与认识都存在较大的缺陷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表格是关于我国汉朝到宋朝时期长江流域人口密度比较表(人/平方公里)此表能够直接说明

A.长江流域人口总数总体呈上升趋势
B.反映了中国古代经济中心的南移
C.唐朝时期长江流域经济出现了倒退
D.人口密度的增长得益于国家统一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钱穆在《中国文化史导论》中指出:“游牧、商业起于内不足,内不足则需向外寻求……农耕可以自给,无事外求,并必继续一地,反复不舍……草原与滨海地带,其所凭以为资生之地者不仅感其不足,抑且深苦其内部之有阻害。”钱穆认为各种文化形成的根源是

A.自然环境 B.民族差异
C.生活方式 D.需求差异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泰西水法》是介绍西方水利科学的著作,由意大利在华传教士与明末士大夫徐光启合译。《四库全书总目》介绍此书并指出:“西洋之学,以测量步算为第一,而奇器次之,奇器之中,水法尤切于民用,视他器之徒矜工巧,为耳目之玩者又殊。固讲水利者所必资也。”这说明(    )

A.传统科技观念影响了西学东渐
B.意大利成为世界科技创新的中心
C.近代西方科技在中国广泛传播
D.明末政府已突破闭关政策的局限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晋代博玄提出:“不务多其顷亩,但务修其功力。”后魏农学家贾思勰进一步提出“凡人家营田,须量己力”。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的经营思想是(    )

A.趋利避害 B.精耕细作 C.量力而行 D.扬长避短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据《新全球史》记载,早在12世纪福建就进口稻米,而专门种植荔枝、柑橘及甘蔗高价销往北方,尽管政府要求福建人种植稻米以减少对进口稻米的依赖,却收效甚微。这一现象突出反映当地:(   )

A.农业经济结构较合理 B.农业生产受市场主导
C.不适宜种植粮食作物 D.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面是我国古代某地区居民的职业结构表,它反映了一种新的生产关系产生。据推断这里的某时期某地可能是(    )

职业
自耕农地主
佃农
工场工人
商人工场主
占人口比
24%
36%
30%
10%

A.汉代江南地区               B.唐代关中地区
C.宋代太湖地区               D.明代苏杭地区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文明的意义只有在历史的长时段中可能凸现,站在今天,回顾人类从早期游徙不定到定居生活的转变过程,最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步是(    )

A.谷物种植 B.房屋建造 C.陶器制作 D.牲畜饲养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宋人方勺在《泊宅篇》中载:“七闽地狭瘠而水源浅远。……垦山陇为田,层起如阶梯,然每远引谷水以灌溉,中涂必为之皑(碾米用的石磨),下为碓米。”材料反映宋代福建(    )
①土地制度以小农土地私有制为主
②向山要田,山区梯田多
③能将低海拔处的水引往高海拔处
④已经开始懂得综合利用水资源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戽车寻丈旧知名,谁料飞空效建瓴。一索缴轮升碧涧,众筒兜水上青冥。溉田农父无虞旱,负汲山人赖永宁。颠倒救时霖雨手,却从平地起清泠。”诗中所述工具(    )

A.推动了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
B.促使汉代灌溉技术进一步提高
C.表明水力鼓风冶铁技术出现
D.体现了官营手工业的精湛技艺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先秦时期,古代中国的农耕方式经历了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转变。那么,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

A.石器锄耕 B.刀耕火种
C.铁犁牛耕 D.机械化耕种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春秋公羊传注疏》载:“时(鲁)宣公无恩信于民,民不肯尽力于公田,故履践案行,择其善亩谷最好者,税取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诸侯国国君失去民众信任
B.广大自耕农希望得到土地
C.贵族土地所有制得到巩固
D.土地私有权客观上被承认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明朝宋应星《天工开物》记载:“扬郡以风帆数扇,俟风转车,风息则止,此车为救潦,欲去泽水,以便栽种。”此农具出现于

A.曹魏 B.唐代
C.宋代 D.明清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目前出土的汉代牛耕图画像石共有多幅,其分布如下(    )

出土省份
出土地点
陕西
米脂、绥德王德元墓、绥德、西安碑林、陕北
山东
藤县宏道院、藤县黄家岭、邹城市面粉厂
山西
平陆枣园
内蒙古
和林格尔
江苏
泗洪重岗、遂宁双沟镇

从中可以得出的最恰当的结论是
A.汉代时陕西是全国经济中心
B.汉朝使用牛耕的范围较广
C.山东的农耕技术在汉代最先进
D.汉朝时牛耕范围已经遍及全国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明清时期粮食生产呈现集中趋势,太湖流域、鄱阳湖地区、洞庭湖地区、江汉平原、北方的井灌地区、成都平原成为粮食生产的重要地区。这一现象产生的客观影响是 (    )

A.经济作物扩大种植 B.经济重心继续南移
C.国内统一市场形成 D.粮食生产的商品化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爱因斯坦的主要科学成就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