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促使近代中国人由学习西方“器物”转向学习“制度”再转向学习“文化”的决定因素是(  )

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B.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不断加深
C.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不断走向科学
D.中国无产阶级独立登上了政治舞台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古代以奴隶为财产的市民国家,中世纪以农奴为财产的封建诸侯国家,近代以劳动者为财产的资本家国家,都是所有者的国家。这种国家的政治、法律,都是掠夺的工具。”持上述观点的应当是(    )

A.陈独秀 B.胡适 C.孙中山 D.康有为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18年陈独秀曾撰文严厉指责义和团野蛮、保守、盲目排外和传播迷信;1924年,他又认为义和团是反对帝国主义的爱国者。促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十月革命的影响 B.民族主义的高涨
C.民主主义成为时代主流 D.社会性质发生变化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19年继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之后,国民党元老戴季陶尝试用马克思主义说明中国伦理问题,称赞马克思和恩格斯是“天才”,称马克思是“近代经济学的大家”、“近代社会运动的先觉”,由此可见(     )

A.马克思主义已为当时中国社会各阶层接受
B.戴季陶对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持怀疑态度
C.在新文化运动后期马克思主义成为了当时中国较有影响的思想之一
D.国共合作的实现使戴季陶思想发生改变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20年,陈独秀在《谈政治》一文中指出:“我虽然承认不必从根本上废弃国家、政治、法律这个工具,却不承认现存的资产阶级(即掠夺阶级)的国家、政治、法律有扫除社会罪恶的可能性。”这一认识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B.国民革命运动的推动
C.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D.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我国于1920年8月首版《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现藏东营市历史博物馆.从中所得信息不正确的是(    )

A.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 B.先进分子探索救国新路
C.五四运动促进该书出版 D.中国共产党的迅速发展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现象出现的原因不包括:(    )

名称
地点
创刊时间
出版期数
刊期
劳动与妇女
广州
1922
11
周刊
新妇女
上海
1920
25
半月刊
妇女评论
苏州
1920
9
半月刊
解放画报
上海
1920
24
月刊
妇女评论
上海
1923
104
 
妇女周报
上海
1922
189
周刊
妇女与家庭
上海
 
 
日刊

 
A.辛亥革命的推动
B. 五四运动的影响
C.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D.国共合作的推动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五四时期,各色各样的主义蜂拥而入中国。从新实在论到尼采主义、国家主义,从先验主义到英美经验主义、实验主义乃至民主主义、自由主义、个人主义……都曾化为众多中国人的言谈和文章。这一思想状况 

A.得益于政治民主思想自由的氛围
B.反映了观念变革已是大势所趋
C.体现了国人自卑的病态文化心理
D.阻碍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五四运动后比较全面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文章是(    )

A.《法俄革命之比较》
B.《庶民的胜利》
C.《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D.《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以下是1917—1921年《新青年》的主题统计。从材料可以得到的信息是

 
介绍马克思主义
西方习俗礼仪
国事要闻
文章数量(篇)
36
5
30

 
A.马克思主义成为当时中国思想界最强的一股思潮
B.《新青年》成为当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重要途径
C.为《新青年》撰写文章的都是马克思主义者
D.《新青年》最关心的主题是西方习俗礼仪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针对五四运动前后社会主义的热潮,胡适回应:“文明不是笼统造成的,是一点一滴的造成的。进化不是一个晚上笼统进化的,是一点一滴的进化的。”他表达的意图是 ( )

A.坚持社会精神文明建设 B.肯定进化是渐进的过程
C.反对激烈的社会变革 D.否定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李大钊在《庶民的胜利》中写道:“须知一个新生命的诞生,必须经历一番痛苦,必须冒许多危险······这新纪元的创造,也是一样的艰难。······须知这种潮流,是只能迎,不能拒的。我们应该准备怎么适应这个潮流,不可抗拒这个潮流。”文中的潮流指(   )

A.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B.民主、科学思潮
C.社会主义运动 D.国民革命运动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李大钊在宣传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号召“知识阶级与劳工阶级打成一片”,并积极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这说明(  )

A.马克思主义主要在工人中宣传
B.李大钊认识到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C.李大钊注重把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D.李大钊认为只有工人阶级才能接受马克思主义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是1917~1922年《每周评论》和《新青年》所发表文章的主题统计,观察图例,结合所学知识,能够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马克思主义成为当时中国思想界的一股强大思潮
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唯一途径是报刊
C.为《每周评论》、《新青年》撰写文章的都是马克思主义者
D.《每周评论》和《新青年》最关心的主题是西方习俗礼仪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20年9月,上海《劳动界》刊登的《一个工人的宣言》写道:“将来的社会,要使他变个工人的社会;将来的中国,要使他变个工人的中国;将来的世界,要使他变个工人的世界。”该材料主要反映了(    )

A.上海已成为中国工人运动的中心
B.中国工人阶级即将登上政治舞台
C.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工人运动的影响
D.中国工人阶级认清了中国社会的性质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革命活动和主要理论贡献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