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促使近代中国人由学习西方“器物”转向学习“制度”再转向学习“文化”的决定因素是(  )

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B.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不断加深
C.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不断走向科学
D.中国无产阶级独立登上了政治舞台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19年继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之后,国民党元老戴季陶尝试用马克思主义说明中国伦理问题,称赞马克思和恩格斯是“天才”,称马克思是“近代经济学的大家”、“近代社会运动的先觉”,由此可见(     )

A.马克思主义已为当时中国社会各阶层接受
B.戴季陶对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持怀疑态度
C.在新文化运动后期马克思主义成为了当时中国较有影响的思想之一
D.国共合作的实现使戴季陶思想发生改变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20年,陈独秀在《谈政治》一文中指出:“我虽然承认不必从根本上废弃国家、政治、法律这个工具,却不承认现存的资产阶级(即掠夺阶级)的国家、政治、法律有扫除社会罪恶的可能性。”这一认识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B.国民革命运动的推动
C.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D.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我国于1920年8月首版《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现藏东营市历史博物馆.从中所得信息不正确的是(    )

A.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 B.先进分子探索救国新路
C.五四运动促进该书出版 D.中国共产党的迅速发展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针对五四运动前后社会主义的热潮,胡适回应:“文明不是笼统造成的,是一点一滴的造成的。进化不是一个晚上笼统进化的,是一点一滴的进化的。”他表达的意图是 ( )

A.坚持社会精神文明建设 B.肯定进化是渐进的过程
C.反对激烈的社会变革 D.否定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李大钊在宣传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号召“知识阶级与劳工阶级打成一片”,并积极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这说明(  )

A.马克思主义主要在工人中宣传
B.李大钊认识到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C.李大钊注重把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D.李大钊认为只有工人阶级才能接受马克思主义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徐中约在《中国的奋斗》一书中指出:“……采用共和体制而带来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国家;还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东西来唤醒国家及人民。受过西方教育或影响的新知识分子,鼓吹在国民生活的哲学基础方面,进行一场激烈变革。”材料中所指的“激烈变革”(     )

A.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B.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
C.促进了国人思想的空前解放
D.为中国革命开辟了正确道路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学者费正清认为:“军阀时代既是乱世也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时代……1916年之后的十年中形形色色的思想实践和试验毫无拘束地涌现出来。”能用来支撑该观点的是:
①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
②陈独秀发表《敬告青年》
③孙中山提出“节制资本”
④毛泽东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登高一呼群山应,从此神州不陆沉。大智若愚能解惑,微言如闪首传真。”这是老革命家吴玉章为1959年出版的《李大钊选集》的题诗,主要是指李大钊(    )

A.是《新青年》的撰稿人
B.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
C.发表了《文学革命论》
D.批判尊孔复古思潮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20年12月,毛泽东在致朋友的信中说:“我看俄国式的革命,是无可如何的山穷水尽诸路皆走不通了的一个变计,并不是有更好的方法弃而不采,单要采这个恐怖的方法。”这表明在当时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看来(    )

A.俄国革命道路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B.在中心城市进行武装暴动是当务之急
C.暴力革命是进行社会改造的必然选择
D.改良仍旧是改造社会行之有效的方法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孙中山在评价马克思时说:“苦心孤诣,研究资本问题,垂三十年之久,著如《资本论》一书,阐发真理,不遗余力,而无条理之学说,逐成有系统之学理;研究社会主义者咸知此本。”以上材料说明了(   )

A.孙中山推崇马克思主义理论
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引起的反响
C.孙中山的政治主张发生实质性转变
D.孙中山在为国共合作进行思想准备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学者认为:北洋政府时期的社会心态主要有“接受”、“回归”和“再选择”三种主流表现。“接受”心态使中国社会走出封建专制阴影的笼罩,朝着资本主义道路迈进。据此可知,“接受”主要是

A.接受“民本”等传统文化观念,扫除封建专制的阴影
B.引进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奠定基础
C.学习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政体
D.利用启蒙思想的社会方案,推动民主共和制度的真正实现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 世纪末20 世纪初的中国,外国传教士、资产阶级、先进知识分子、无政府主义者都在积极宣传各种社会主义思潮,包括马克思主义。这种现象的出现表明(  )

A.马克思主义适合中国国情
B.中国亟需改造社会的药方
C.他们信仰马克思主义理论
D.先进知识分子的作用巨大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先驱李大钊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都对中国民主革命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他们的相同点是(   )
①主张社会革命    ②建立劳工社会     ③主张国共合作    ④发动国民革命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李大钊指出:“世界一切现象,无能逃于理法支配者。人事界的现象,亦不能无特种的理法,惟俟史家去发现它,确定它了。”李大钊认为史学研究重在(    )

A.寻找社会规律 B.构建伦理道德
C.整理史实资料 D.探索革命道路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革命活动和主要理论贡献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