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50年代,我国调整大专院校,“人文学科受到了抑制,许多所工科学院创办起来,而综合性大学则被削减。……1960年,中国的25万科学家和工程师中,有90%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培养出来的。”这一史实说明
A.国家工业化建设急需专业人才 |
B.国民教育体系的完善推动新中国教育的发展 |
C.高等教育深受传统教育体制的影响 |
D.“三个面向”和“科教兴国”战略得到贯彻 |
1977年9月邓小平指示:“政审,主要看本人的政治表现。政治历史清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劳动,遵守纪律,决心为革命学习,有这几条,就可以了。总之,招生主要抓两条:第一是本人表现好,第二是择优录取。”这一指示的目的是
A.放弃“以阶级斗争为纲”路线 | B.招生政审要为改革开放服务 |
C.为更多人参加高考减少阻碍 | D.招生仍要审查考生家庭出身 |
1958年4月,《人民日报》发表《大规模地搜集全国民歌》的社论,各地报刊纷纷开辟民歌专页、专栏,仅半年时间,全国正式出版的民歌集就近800种。数月内旅客们在上海列车段“旅客意见簿”上写下的诗歌达5300多首。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 )
A.新中国文化教育水平迅速提高 | B.社会经济发展推动了文化进步 |
C.政治活动强烈影响到文化艺术 | D.社会主义的文学创作空前繁荣 |
右图题为“战斗的生活”,它反映了“文革”中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这种现象最恶劣的影响是( )
A.使民族文化素质下降 |
B.使高考制度被废除 |
C.使大学教育水平下降 |
D.使各行各业专门人才缺乏 |
右图为李岚清同志篆刻的一方印。下列邓小平的活动,发生在 "文革"后与之密切相关的是
A. | 1975 年进行"全面整顿" |
B. | 1979 年试点创办"特区" |
C. | 1983 年提出"三个面向" |
D. | 1992 年发表"南方谈话" |
某人收藏有一本1958年编写的《扫盲识字课本》,上面有“苦战十五天,摘掉文盲帽”的口号,该口号实质上反映出
A.1958年我国基本上扫除了文盲 |
B.新中国教育的有效性大为提高 |
C.教育领域出现了左倾冒进倾向 |
D.党和政府始终重视教育的发展 |
“‘七七’是中国一个承上启下的年头。这一年,我们沉睡了十年的民族醒了,它彰显了一个民族对知识的渴求,对于中国历史来说,这是一个非常伟大的转折。”材料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A.卢沟桥事变 | B.“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
C.恢复高考制度 | D.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
下列科技、教育方面的成就,不属于我国改革开放时期的是
A.颁布《义务教育法》 | B.培育“南优二号”杂交水稻 |
C.“银河—Ⅰ号”计算机研制成功 | D.建成秦山、大亚湾核电站 |
2013年12月26日是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纪念日,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留下了大量的诗词和语录,下列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②“人民民主专政需要工人阶级的领导”
③“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④“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A.①②③④ | B.③①②④ | C.①③②④ | D.④①②③ |
唐朝战略思想家李筌在《太白阴经》中指出:“国愚则智可以强国,国智则力可以强人。用智者,可以强于内而富于外;用力者,可以富于内而强于外。”以下思想与实践能体现材料观点的是
A.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 | B.“教育优先发展”战略 |
C.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D.教育战线上“扫四旧” |
在谈到学校应如何发展时,邓小平同志说:“应该考虑各级各类学校发展的比例,特别是扩大农业中学、各种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的比例;要研究发展什么样的高等学校,怎样调整专业设置、安排基础理论课程和进行教材改革。”据此可知,邓小平强调
A.教育事业必须同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相适应 |
B.提高国民素质是教育事业的目的 |
C.学校教育在新时期教育中占主导地位 |
D.国家应重视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
费正清在《美国与中国》中说:“1977年后的中国转变了方针。为了现代化,国家重视专甚于红,重新建立了为国选拔人才的传统制度”。材料中的“传统制度”具体指是
A.半工半读的教育制度 | B.恢复高考制度 |
C.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 D.推进九年制义务教育 |
1946年,中国高等院校中工科学生仅占在校生总数的18.9%,到1952年达到35.4%,为各科学生之首。1947年,政法科在校生占大学在校学生总数的24%,到了1952年这一比例下降到2%。这一现象反映了
A.人文社会科学的地位大大降低 | B.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即将展开 |
C.贯彻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成果 | D.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初步形成 |
文革结束后,国家为发展教育重新整顿了教学秩序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方针,下列按照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①“科教兴国”战略实施 ②“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提出
③重新恢复高考制度 ④“希望工程”推出
A.③①②④ | B.③②④① | C.③④①② | D.③④②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