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闻,男,浙江杭州人,1952年8月出生 , 1969在黑龙江虎林县红卫公社下乡, 1982成为北京大学经济系学生,获经济学学士学位, 1991年 美国戴维斯加州大学经济系研究生,获经济学硕士和博士学位,1995开始任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 该教授履历反映了
A.“文化大革命”对他的成才起了积极的作用 |
B.恢复统一高考招生制度为他人生的转折提供了机遇 |
C.1972年中美关系正常化对他成为学者至关重要 |
D.《义务教育法》保障了他少年时期的受教育权利 |
2001年,中国已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但这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化建设对人才的需要。2002年中共“十六大”明确提出,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这主要是由于教育具有
A.先导性、全局性作用
B.历史性作用
C.统筹性作用
D.阶段性作用
2009年国防科大研制“天河一号”计算机成功,2010年该计算机运算达到每秒2507万亿次,成为世界上运算最快的电脑。与之关系最密切的国家战略是
A.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 |
B.科教兴国战略 |
C.可持续发展战略 |
D.西部大开发战略 |
电影《高考1977》反映了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考试。如果让你来设计这
场考试的场景,可能出现的是
A.入场:考生年龄参差不齐,很多考生已三十六七岁 |
B.外景:考场门口悬挂着“改革开放送春风”的横幅 |
C.内景:考场中张贴有“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标语 |
D.特写:作文题目“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实质是:
A.就越多发展需要超前性 |
B.通过教育的发展提高国家和民族的竞争力 |
C.教育的发展需要加强国际交流 |
D.教育的发展要适合本国国情 |
《南方都市报》在“广东高考三十年状元系列报道”中介绍了1978年广东高考状元余乃明。1966年他毕业广东实验中学高中部,同年6月 “文化大革命”开始,高考取消。1968年他下放到东莞桥头插队,插队期间,他仍然坚持学习。1977年恢复高考,他因家庭成分不好而高分落榜。1978年再次参加高考,成为高考状元,但仍然受困于政审问题,所报考学校未敢录取,后就读于华南师范大学。大学毕业后他在广东实验中学任教,成为广东教育的骨干力量。从余乃明的个人经历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①文革严重破坏了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使大批青少年失去继续接受教育的机会
②1977年恢复高考为一代人提供了人生转折和发展的机遇
③文革结束后,错误的思想路线仍然具有一定的影响
④个人奋斗在成才之路上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A.②③④ | B.①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 |
“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此规定出自于( )
A.《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C.《未成年人保护法》 |
D.《教师法》 |
党和政府重视科技、教育发展,依次排列以下历史事件
①邓小平提出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号召
②中共中央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③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④邓小平第一次明确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断
A.①③④② | B.②③①④ | C.③①④② | D.④③②① |
20世纪90年代,中共中央为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而作出的重大部署是
A.开展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 B.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 |
C.提出“三个面向”的教育方针 | D.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
“×××教授。1950年1月生,1968年中专毕业,1969年作为知识青年至黑龙江上山下乡。1978年3月考进厦门大学经济学系;1982年2月大学毕业后分配到统计局工作,1985年进入江西财经大学任教……1998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攻读国际金融博士学位;1996年至1997年在美国斯坦福大学亚太研究中心做高级访问学者……”该段个人履历反映了( )
A.大跃进时期的教育对该人的成才起了积极的作用 |
B.1977年恢复统一高考招生制度为该人人生的转折提供了机遇 |
C.1972年中美关系正常化对该人成为教授至关重要 |
D.《义务教育法》保障了该人少年时期的受教育权利,为后来的深造打下了基础 |
在实行改革开放的同时,把发展科技和教育事业放在现代化建设的首位,实行发展战略是
“希望工程” B.“211工程”
C.“科教兴国” D.制定了《义务教育法》
1977年,高考制度开始恢复,一代人的命运从此改变。高考制度恢复的背景是( )
A.改革开放急需新型人才 | B.邓小平复出后主持教育工作 |
C.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基本完成 | D.思想界展开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
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三个面向”的实质是( )
A.通过教育的发展提高国家和民族的竞争力 |
B.教育的发展要适合本国国情 |
C.教育发展需要加强国际交流 |
D.教育发展需要超前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