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各高校遵照中央政府要求开设公共必修课,恩格斯所著《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成为指定教科书,文化部还举办了以“从猿到人”等为宣传主题的大型科学知识展览会。其主要目的是
A.构建与国家政权相适应的意识形态 |
B.确立马克思主义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
C.用科学文化知识破除封建迷信思想 |
D.探索引导宣传舆论工作的全新形式 |
下图是1977年北京市高等学校招生某生的准考证,该图片反映了
A.新时期文化上拨乱反正工作的开展 |
B.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 |
C.“文革”尚未结束,“左”倾思想仍然在文化领域延续 |
D.文理分科,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命题 |
电影《高考1977》反映了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考试,如果让你设计考试场景,可以出现的是
A.背景音乐:反映粉碎“四人帮”的歌曲 |
B.外景:考场门口悬挂着“改革开放送春风”的横幅 |
C.内景:考场中张贴有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标语 |
D.特写:作文题目“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
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高校进行院系调整,多学科的综合性大学在高校中所占的比重,由1949年的23.9%降至1952年的10.9%。一大批历史悠久的优秀的综合性大学失去了应有的价值和地位,被改为工科院校。这种调整
A.是对旧教育所进行的彻底改造 |
B.体现了向工农及其子女“开门”的教育政策 |
C.适应工业化建设对人才之需求 |
D.形成了学科门类齐全,布局合理的高等教育体系 |
大学生就业可以反映我国不同历史阶段的特征,以下属于1950年代后期大学生就业情形的是
A.供需见面,双向选择 | B.听党指挥,服从分配 |
C.上山下乡,扎根农村 | D.考研出国,自主创业 |
网易新闻网:尽管36年过去了,但很多人仍习惯说这样一句话,“如果没有邓小平,我现在还是个泥瓦匠”;“如果没有邓小平,我现在还是个赤脚医生……”话里的身份可以无尽的更替,不变的是话中的追忆、感激。这里所说的“追忆、感激”主要是对( )
A.邓小平改革开放决策的肯定 |
B.真理标准大讨论的肯定 |
C.邓小平主持恢复高考制度的肯定 |
D.邓小平设立深圳等经济特区的肯定 |
1970~1976年高校招生采用“自愿报名,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学校复审”的办法,带来了学生文化素质差的弊端。邓小平复出后,为改变这种状况采取的重大抉择是
A.提出“双百”方针 | B.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
C.恢复被停止的高考 | D.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在一个占世界人口1/5的发展中国家做到这一点,是一项史无前例的壮举,它改变了中国的命运。这项“壮举”是指我国( )
A.1950年开始的扫盲教育 |
B.1986年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
C.1977年恢复统一高考招生的制度 |
D.2001年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
电影《高考1977》反映了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考试。下列情境在电影中可能出现的是
A.背景音乐:反映粉碎“四人帮”的歌曲 |
B.外景:考场门口悬挂着“改革开放送春风”的横幅 |
C.内景:考场中张贴有“科教兴国”的标语 |
D.特写:热烈庆祝原子弹爆炸成功 |
王军同学在整理父亲的书房时。偶然发现书中夹着一张陈旧的大学招生宣传册,其中介绍有“教育大革命”的内容,学校办学体制有全日制、半工半读、业余学习三类。这经宣传册最早应印刷于( )
A.20世纪50年代 | B.20世纪60年代 |
C.20世纪70年代 | D.20世纪80年代 |
下列事件与邓小平主持或支持有关。请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①支持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②恢复高考制度 ③提出“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④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A.①②③④ | B.②①③④ | C.②①④③ | D.①②④③ |
某人收藏有一本1958年编写的《扫盲识字课本》,上面有“苦战十五天,摘掉文盲帽”的口号,该口号实质上反映出
A.当时中国出现了“大跃进”倾向 | B.新中国教育的有效性大为提高 |
C.到 1958 年我国基本上扫除了文盲 | D.党和政府始终重视教育的发展 |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教育拨乱反正,在全国引起巨大反响的是( )
A.恢复高考制度 | B.邓小平“三个面向”的题词 |
C.实施普及义务教育 | D.高校扩大办学自主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