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下列是宋、元、民国、当代编纂的浙江地方志及其部分目录,这些地方志按先后排列是


《山阴志》
选举、书院、学堂、新军、警察

《临安志》
宫阙、宗庙、三省、台阁、禁军、科举、坊市

《四明志》
职官考(府州官员)、学校考(本路蒙古学、本路儒学)

《绍兴志》
科学技术、报刊、文物古迹、名家学术思想

A.①②④③       B.②③①④        
C.③①②④       D.③①④②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上联:学习文化重科技,尊重知识强教育。下联:科技繁荣百业荣,教育兴旺万家旺。”该对联较为合适的横批是

A.科学发展 B.科教兴国 C.和谐发展 D.改革开放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下图,这是一部反映我国于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的电影的海报,对高考制度的恢复,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A.标志着十年动乱的结束
B.宣告了改革开放的开始
C.体现了社会公正的重建
D.意味着拨乱反正的完成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各高校遵照中央政府要求开设公共必修课,恩格斯所著《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成为指定教科书,文化部还举办了以“从猿到人”等为宣传主题的大型科学知识展览会。其主要目的是

A.构建与国家政权相适应的意识形态 B.确立马克思主义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C.用科学文化知识破除封建迷信思想 D.探索引导宣传舆论工作的全新形式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世纪50年代,教育部对高等院校进行调整,裁撤、合并了一些大学及其专业。清华大学只设置机械制造、土木工程和水利工程等八个工科系。这次调整的目的是

A.适应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需要 B.培养经济建设需要的人才
C.创办与国际接轨的高等院校 D.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77年10月21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登了"高等学校招生进行重大改革"的报道。这一"重大改革"是

A. 教育领域拨乱反正的重要措施
B.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步骤
C. 贯彻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
D. 贯彻"三个面向"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据统计,我国的技术与工程专业的学生从40年代后期占在校学生总数的20%上升到1952年的35%,到1953年主修工程、科学、医药及农业的学生达到学生总数的63%。这些变化表明,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初

A.初步形成了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B.向工农和工农子女“开门”办学
C.贯彻了“三个面向”的指导方针 D.为大规模经济建设培养专门人才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简明中国教育史》中记载了中国历史上某时期的教育现象:“红专学校各处可见,有些地方提出‘每县出一个鲁迅,每县出一个郭沫若’的指标,还有些省仅几个月就宣布‘基本扫除文盲’”。这一现象反映了

A.建国初期,国家十分重视教育扫盲教育的开展
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期间,左倾错误扩展到教育界
C.“文革”期间,教育发展的停滞
D.1977年人们对恢复高考的迫切心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邓小平1975年9月26日在一次谈话中忧心忡忡地讲道:“我们有个危机,可能发生在教育部门,把整个现代化水平拖住了。……靠空讲不能实现现代化,必须有知识,有人才。”为此,在他的倡议和影响下
①形成了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②恢复了全国高考制度
③实行了“科教兴国”的战略         ④制定了《义务教育法》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各高校遵照中央政府要求开设公共必修课,恩格斯所著《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成为指定教科书,文化部还举办了以“从猿到人”等为宣传主题的大型科学知识展览会。其主要目的是

A.构建与国家政权相话应的意识形态 B.确定马克思主义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C.用科学文化知识破除封建迷信思想 D.探索引导宣传舆论工作的全新形式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罗斯福新政是世界现代史上的重大事件,但在新中国成立至1981年间我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却没有任何文字表述。1982年,“罗斯福新政”首次作为一个历史概念出现在人教版高中历史课本中。对这一现象的解读,最合理的是

A.中国与世界逐步从隔绝走向联系 B.中美之间意识形态差异日益消失
C.历史教科书客观地反映了历史真相 D.时代变化影响历史教学内容的选择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的指导下,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以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这一发展战略提出的背景是(  )

A.高等院校开始招收“工农兵学员”
B.邓小平复出后恢复高校招生制度
C.中共中央决定全面开展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D.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文史学者宋元彬在日记《红尘冷眼》中说:“(某日)晚,参加(浙江省政协丽水调研活动)文教专业组,听取丽水县文教方面负责人之报告,报告扫盲工作者谓经过八昼夜的苦战,扫了五万文盲,每人认识了一千五百字。”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

A.“科教兴国”战略正在落到实处 B.“教育革命”在全国各地广泛展开
C.大跃进运动波及文化教育领域 D.社会主义新型教育制度收获成效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科技、教育方面的成就,不属于我国改革开放时期的是

A.颁布《义务教育法》 B.培育“南优二号”杂交水稻
C.“银河—Ⅰ号”计算机研制成功 D.建成秦山、大亚湾核电站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83年国庆节前夕,邓小平同志为北京景山中学题词“三个面向”。“三个面向”的实质是

A.教育的发展是改革开放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
B.教育的发展要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C.通过加强国际交流和合作促进教育的发展
D.通过教育的发展提高国家和民族的竞争力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柏拉图的教育贡献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