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9年初,《大公报》上的一篇文章称“第一是开眼界,可以当作游历,看看欧美各国的风土人情——真如身临其境,亲眼得见一样”。当时这种使人们“开眼界”的大众传媒是
A.电视 | B.广播 | C.电影 | D.互联网 |
《中国社会通史·民国卷》:“民国光复,罐头之品,番餐之味,五方来会,烦费日增。”这反映出当时的中国( )
A.人们已完全接受了西方的生活方式 |
B.政府公开赞成西方生活方式的推广 |
C.西方生活方式与传统习俗无法融合 |
D.部分民众已经能认同西方生活方式 |
1919年《京报》对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做了专门报道,这一报道最能体现出报纸具有的功能是( )
A.图文并茂、声像俱备地传播重大事件 |
B.传播时事新闻,以助人们快捷了解重大事件 |
C.舆论监督,以助人们提高参政议政的能力 |
D.通达民情,以助人们更便利地上书言政 |
“我们主张“社会即学校”,是因为在“学校即社会”的主张下,学校里面的东西太少,不如反过来主张“社会即学校”,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大增加,学生、先生也可以更多起来。坏的社会,我们也要认识,也要有所准备,才能生出抵抗力,否则一入社会,便现出手慌足乱的情状来。”上述材料体现了陶行知先生的
A.五育教育理论 | B.平民教育理论 |
C.生活教育理论 | D.乡村教育理论 |
下面是上海外白渡桥通行交通工具变化表(据《上海研究资料》整理)。该表反映了上海( )
年份 |
人力 车 |
马 车 |
轿 子 |
马 |
自行 车 |
摩托 车 |
汽 车 |
公共 汽车 |
有轨 电车 |
1889 |
6984 |
544 |
9 |
11 |
0 |
0 |
0 |
0 |
0 |
1926 |
14600 |
0 |
0 |
0 |
3459 |
194 |
3764 |
172 |
922 |
注:1889年数字系3天平均所得,1926年数字则是2天平均所得
①交通工具的种类增加 ②交通工具日益近代化
③公共交通有一定的发展 ④汽车制造业有了很大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台湾著名女作家林海音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完成的文学作品《城南旧事》,曾被评选为亚洲周刊“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它描写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北京城的社会风貌。下列情景属于“城南旧事”的是:
A.四合院里的生活起居 | B.东交民巷胡同里玩耍的儿时情趣 |
C.剪辫成为新潮女性的追求 | D.北平学生反对华北自治的游戏示威 |
1897年,上海举办了中国国内的首次大型舞会。对此,上海各家报纸评论说:“西人光明磊落,脱略为怀,虽男女聚会跳舞,乐而不淫,与中国之烧香赛会,男女混杂,大有天壤之别。”这反映出当时的中国
A.人们基本上接受了西方的生活方式 |
B.政府公开赞成西方生活方式的推广 |
C.西方舞会娱乐与传统习俗无法融合 |
D.开明人士已经能认同西方生活方式 |
随着汽车、火车、轮船在近代中国的出现,“乘客不分男女座,可怜坐下挤非常”这样的竹枝词也开始流行起来,这反映了( )
A.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冲击了传统的伦理道德 |
B.新式交通工具并没有改善人们的出行状况 |
C.人们对新式交通工具的赞同与认可 |
D.人们从没有停止过对交通工具改进的追求 |
近代以来,农耕时代的粗略时间观念逐渐被精确的现代钟表时间观念所替代。对此时间观念改变影响最大的是( )
A.服饰的中西合璧 | B.报刊杂志的创办 |
C.传统建筑与西洋建筑共存 | D.交通通讯工具的改变 |
清末民初山西有一首歌谣:破戏台,烂秀才,小足板子洋烟袋;火车站,德律风(指电话),大足板子毕业生。这反映出当地( )
①传统习俗受到冲击 ②文化教育日渐衰落 ③生活方式发生变化 ④思想观念有了改变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在1896年至1911年间,中国新建铁路9002余公里,增长迅速,其资本构成见下图。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中国交通运输完成近代化 ②清政府重视铁路交通事业
③甲午战争后外国资本输出加剧 ④政府禁止民间资本参与铁路修筑
A.①③ | B.②③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据记载,1888年清朝政府在北京西苑修建了一条铁路,慈禧太后因火车司机坐在自己前面开车,弃用了从德国引进的蒸汽机车而改用太监牵拉。这说明( )
A.顽固势力拒绝引进西方科技 |
B.封建迷信阻碍近代科技传播 |
C.清朝天朝大国思想根深蒂固 |
D.封建等级制度阻碍社会发展 |
据史料记载,1909年,留日女学生张维英在南昌创设“自由婚姻演说会”,宣传婚姻自主。1911年,贵州一任姓女学生“醉心男女平权,婚姻自由”,反对父母包办婚姻,后被逐出家门,甚至遭到官府拘押,但仍不肯屈服。上述材料反映出( )
A.民国初年婚礼仪式日趋简化 | B.男女婚姻自由的行为得到保护 |
C.人们婚俗观念已受西方影响 | D.自古以来人们就追求男女平等 |
民国初年中国人的着装,据1912年3月的《申报》记载,当时出现了“中国人外国装,外国人中国装”,“男子装饰像女,女子装饰像男”,以及平民穿官服、官僚穿民服的现象。材料主要反映了( )
A.民国时期人们服饰观念开放 |
B.民国时期告别了森严的等级制度 |
C.辛亥革命瓦解了中国的衣冠体制 |
D.辛亥革命使得民主平等观念深入人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