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发生在洋务运动期间交通或通讯方面的变化是

A.第一家轮船航运公司成立,新式水运业诞生
B.福建的海军飞机处开始研制水上飞机,中国航空事业起步
C.“大清邮政局”宣告成立,近代邮政起步
D.无线电报传入中国,推动了电信事业的发展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编剧写了个剧本《乌镇人在上海》,有个片段反映的是1906年的情形,其中明显错误的是

A.场景1:去上海大清邮政局发信回家报平安
B.场景2:从乌镇出发乘轮船去上海
C.场景3:去“又一村”看电影《定军山》
D.场景4:到上海码头后转乘电车抵达亲戚家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电视剧《霍元甲》展现了祖籍天津的武术家霍元甲(186l~1910)在上海租界设武馆、 打擂比武的生活经历。当时,霍元甲可能见到的社会现象是

A.长袍马褂与西服革履并行不悖 B.《申报》登载着武昌起义的要闻
C.轮船招商局在广播上做广告 D.公司职员坐公共汽车上班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叶圣陶说:坐过火车的人,才懂得航船行得慢的真意味。坐航船的惯家总会这么说:反正是个到,何必急?坐了火车,一霎就赶到了又干什么呢?或说:一包花生米,三个铜子白酒,得这么一点儿醉意。横下来呼呼一觉,待船家喊醒时,就跨上埠头。这岂不爽快而有味?下列关于材料中“真意味”的说法最准确的是(  )

A.反对现代交通工具的使用 B.享受火车出行的便捷
C.赞成排除西方近代文明 D.怀念传统生活的闲适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周积明的《最初的世纪》写道:“甲午战后,中国铁路事业格局为之一变……至1911年,共建铁路8200公里,其中帝国主义直接投资修建的铁路占46%,贷款修建铁路占40%,中国人自建铁路……为总率的14%。”下列对材料信息的解读正确的是(   )
①甲午战后,铁路事业发展迅速  ②反映了列强新的侵华方式
③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④客观上推动了自然经济的瓦解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新华网太原2008年10月31日电,晋北妇女的婚姻在这30年中经历了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到完全自由恋爱,从“相亲不出50里”到“互联网上找知音”,择偶标准也从选择“嫁汉吃饭”到寻找“知心爱人”。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流动频繁,知识视野扩大 B.择偶观念开放自由、个性化
C.互联网发达,有利于思想交流 D.改革开放推动经济社会进步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上海市档案馆收藏了一套上海普通市民的家庭账本,从1957年11月记起,到2002年底一直没有间断,成为上海市民生活变化的印证。账本记载,1980年夫妇俩全年的总收入是2685.04元,而到了2002年,虽然两人都已退休,全年总收入仍然达到47658.3元,比22年前提高了17.75倍。上海市档案馆收藏了这一账本是因为

A.账本比较全面、真实地反映了上海某些方面的历史变迁
B.这是上海昂首跨入小康生活的历史见证
C.可以展现新思想、新事物对社会社会生活的冲击
D.上海市民摆脱计划经济体制的历史见证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歌手周杰伦在《上海1943》中唱道:“消失的旧时光一九四三,在回忆的路上时间变好慢,老街坊小弄堂,是属于那年代白墙黑瓦的淡淡的忧伤……”下列情况在1943年的上海不可能出现的是

A.青年男女身着西服、婚纱在西式教堂中举办婚礼
B.恋爱中的青年男女把约会地点放在咖啡馆、西餐厅、电影院
C.晚上可看上海当地电视台播放的电视节目
D.人们上班有的坐公共汽车,有的骑自行车,去北平出差可以乘坐飞机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05年 5月15日,广东省电影家协会、广东珠江电影院等在华纳金逸国际影城联合举行“东方光影传奇——中国电影百年大型资料展”,这次影展特别展出了一批科教片、社教片以及反映革命和建设的影片。观众不仅可以观赏到中国电影从1905年诞生以来走过的百年历程,而且还受到了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由此可见,电影的发展有利于
①弘扬中国民族文化   ②丰富人民群众精神生活 
③提高人们艺术素养   ④拓展人们的国际意识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②③④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辛亥革命前,没有辫子会被人耻笑为里通外国的汉奸;辛亥革命后,留辫子会被人耻笑为封建余孽、“猪尾巴”、“满奴”。下列对“断发”问题理解表述不正确的是

A.资产阶级革命派首先提出“断发”主张 B.“断发”具有反清革命色彩
C.政治运动推动了社会习俗的变化 D.革命引起了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世纪末期,洋货消费已遍及中国社会各阶层。许多农民争服洋布,中产之家及上流社会享用洋货已成时尚,即使在云南交通偏僻之地的商店里也可见到诸如羽纱、法兰绒、钟表、玻璃等洋货,而且其售价也并非贵得惊人。”对这段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是鸦片战争带来社会变迁的表现
B.反映了洋货的流行促使小农经济破产
C.清末国人消费结构与内容均有较大变化
D.国人消费能力普遍提高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辛亥革命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显著的里程碑,从社会生活近代化的演变来看,民国成立后 ①殡葬风俗由土葬开始向火葬改革 
②握手逐渐成为社交场合的常见礼节 
③恋爱自由、婚姻自主成为新时尚 
④革除历代官厅“大人、老爷”等称呼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 D.②④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896年梁启超在《论报馆有益于国事》中说:“报馆者,国家之耳目也,喉舌也,人群之镜也,文坛之主也,将来之灯也,现在之粮也。伟哉报馆之势力,重哉报馆之责任”。下列关于报刊杂志的观点正确的是

A.鸦片战争时期各报刊报道时局和战况,民众开始有“新闻”的观念
B.戊戌变法时期,《中外纪闻》开创新闻画报之先河
C.辛亥革命中报纸成为宣传政治纲领和开展政治斗争的武器
D.新文化运动以后,阅读报刊成为民众生活的重要内容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服饰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A.②①③④ B.①④③② C.①④②③ D.①②④③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史载:1950年以后,全国掀起削减西方人特别是美国人影响的运动。好莱坞的电影受到批判,后来遭到禁演,苏联和中国的电影取而代之;西方人的服装和西服受到批判,旗袍和其他被视为“资产阶级的”中国服饰也遭到了批判;开始流行中国式的服饰,各种各样的制服大行其道。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建国初期社会物资比较匮乏 B.受单一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
C.冷战与国内政治环境的影响 D.受苏联社会主义思潮的影响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贸易、金融的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