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上海外白渡桥通行交通工具变化表(据《上海研究资料》)该表反映了上海
年份 |
人力 车 |
马车 |
轿子 |
马 |
自行车 |
摩托 车 |
汽车 |
公共 汽车 |
有轨 电车 |
1889 |
6984 |
544 |
9 |
11 |
0 |
0 |
0 |
0 |
0 |
1926 |
14600 |
0 |
0 |
0 |
3459 |
194 |
3764 |
172 |
922 |
注:1889年数字系3天平均所得,1926年数字则是2天平均所得 |
①通工具的种类增加 ②交通工具日益近代化
③公共交通有一定的发展 ④汽车制造业有所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近代外来服饰的传入促成了中国服饰的改良。在广泛吸收欧美服饰优点的基础上形成的民族服饰有
A.中山装和旗袍 | B.列宁装和连衣裙 |
C.长袍和马褂 | D.中山装和连衣裙 |
一位欧洲的环球旅游家,于1918年来到中国的某个大城市,在该城市他不可能见到
A.一群年轻人到电影院看《歌女红牡丹》 |
B.有人在谈论“天下兴亡,匹妇有责” |
C.该城市刚好在举办大型舞会 |
D.读报纸时,看到一则征婚广告 |
1876年6月10日,英商怡和洋行投资兴建的上海吴淞铁路通车运营。8月3日,因火车压死了人,清政府用28万两白银赎回该铁路后拆除。根据这段材料及所学知识,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由英商在华投资兴建铁路可知,当时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的主要方式是资本输出 |
B.由吴淞铁路兴建的时间可知,当时该机车的动力系统主要应用的是瓦特的发明 |
C.由在华投资铁路的是外商可知,当时中国尚未产生民族资产阶级 |
D.由火车压死人而被拆除可知,当时政府排斥铁路的主因是火车技术有重大缺陷 |
“百货商店频打折,超市购物有赠品;不如网上淘淘宝,鼠标一点廉价美。”这反映了“第四媒介”改变了人们的( )
A.学习方式 | B.办公模式 |
C.娱乐途径 | D.经济生活 |
图是民国时期描绘北京社会生活的风俗画。画中最能反映近代社会生活变革的有
①墙上画作的风格
②人物的发型
③照明手段
④饮食方式
A. | ①② | B. | ②③ |
C. | ③④ | D. | ①④ |
右侧老照片是一张学生合影,它反映了哪一时期的社会风貌?
A. | 19世纪初期 |
B. | 19世纪中期 |
C. | 20世纪初期 |
D. | 20世纪后期 |
洋装在中国流行,并未取代传统服饰,而是促进中国服饰的改良,出现中西合璧的产物
A.中山装和旗袍 |
B.华冠儒服 |
C.男女礼服 |
D.列宁服 |
近代著名报纸《申报》曾有刊文评论时事:“各女工种种丑态,招摇过市,全不避人,廉耻扫地矣。”“男女相淆,已非风俗之正。”上述评论反映出( )
A.女性获得解放,实现男女平等 | B.民族工业发展,雇佣关系出现 |
C.报刊业随着近代工业兴起而发展 | D.近代工业兴起,冲击传统观念 |
1876年,《申报》报道:“火车为华人素未经见,不知其危险安妥,而(乘客中)妇女及小孩竟居其半……坐车者面带喜色,旁观者亦皆喝彩。”这反映出( )
A.火车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的出行方式 |
B.人们对火车持敌视态度 |
C.中国社会具备接纳新事物的能力 |
D.全体中国人已普遍接受了工业文明 |
下图是一幅民国时期的商品广告。据此可知( )
A.民国时期的广告都借助了明星代言 |
B.当时影视明星具有崇高的社会地位 |
C.这一广告突出了对产品功效的宣传 |
D.明星代言得到普通民众的广泛认同 |
在电影《让子弹飞》的开场中,有一个八匹白马拉着两节火车奔腾的镜头。尽管这是艺术夸张,但马拉火车确实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发生过。它最能说明( )
A.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昭示新时代的到来 |
B.当时蒸汽机车的制造水平太低 |
C.落后意识是实现近代化的最大障碍 |
D.清朝专制统治的腐败 |
民国时期出版的《共和女界新尺牍》分上、下两卷,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其中有《劝姊放足书》《求女士结婚书》《论女界宜设法禁止娼妓书》等。这反映了民国时期( )
A.男女实现了平等 | B.女权运动得到发展 |
C.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 D.西方平等思想的传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