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史学家胡绳认为,中国近代史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过程中从时间上能够衔接起来的三个环节是:1840—1864年;1864—1901年;1901—1919年。贯穿这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应该是(   )

A.反抗封建专制与建立君主立宪的统一
B.反抗外来侵略与学习西方文化的统一
C.发展资本主义与建立民主共和的统一
D.反抗外来侵略与建立民主政治的统一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840~1842的鸦片战争中国战败,以一个《南京条约》的签署告终。而那些战争的当事人是怎样看待这场战争的结果的呢?据史料记载:清政府极力的把鸦片战争定性为“地方性事件”,对材料内容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清政府对鸦片战争恶劣的影响认识不足
B.清政府没有理性分析鸦片战争的影响
C.清政府逐渐放弃天朝上国的思维
D.清政府想尽量保持自己的颜面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南京条约》的签订,对中国而言,最严重的后果是

A.外国列强大批入侵
B.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封建的自然经济解体
D.中国的社会性质开始发生变化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英国的格雷斯顿这样评价鸦片战争:“在人类历史中,我从来没见过如此不正义并故意要使国家蒙受永久耻辱的战争。飘扬在广州城头的英国国旗只是为了保护可耻的交易而升起的。”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支持中国的反侵略战争
B.为英国发动的鸦片战争辩护
C.认为鸦片战争是非正义的商业贸易战争
D.未看到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真实目的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从鸦片战争到新文化运动,中国人经历了向西方学习逐渐深化的历程。出现这种演变的主要原因是(  )      

A.国内阶级矛盾加深 B.“西学东渐”局面开始形成
C.民族危机日益加深 D.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在论及一次“中国革命”时说:“不管引起这些起义的社会原因是什么,也不管这些原因是通过宗教的、王朝的还是民族的形式表现出来,推动了这次大爆炸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这表明这次“中国革命”(   )

A.促进了各革命阶层的空前团结
B.其首要革命目标是反对外国人侵
C.与民族矛盾激化有必然关系
D.具有浓烈的宗教色彩和排外性质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鸦片战争前英国国内政治活动的大事记:
1840年1月16日,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在议会演说时声称中国禁烟使英商蒙受损失,并影响英王“尊严”。
1840年4月7日至9日,外交大臣巴麦尊在议会辩论中提出出兵进攻中国。
1840年4月10日,英国议会下院以271票对262票的微弱优势通过对华战争军费案。
1840年4月10日,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最终同意对华宣战。
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各项论述正确的是
①英王在议会演讲但不立即决策说明元首是虚位,议会掌握国家权力
②英王最终同意对华宣战,说明国王在形式上有对外宣战的权力
③巴麦尊提出出兵进攻中国说明英王是国家元首,议会对英王负责
④议会通过对华战争费案后英王同意对华宣战,说明议会权力至上,英王要遵从议会通过的决议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

A.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B.清朝政治腐败
C.鸦片走私利润丰厚 D.英国国内市场的不景气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据美国耶鲁大学教授彼得·珀杜研究,在18世纪60年代,抵达广州的外国商船平均每年只有20艘,到19世纪40年代增长到300艘;在1760年至1840年期间,每年抵达广州的外国人的数量,从两三千人增加到三四万人。上述变化的发生主要是因为(     )

A.徽商和晋商对外贸易的扩展
B.鸦片走私日益猖獗
C.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D.《南京条约》开放广州为通商口岸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南京条约》签订后,由于不了解国际惯例,中国进出口实行同一税率。之后,清政府在改订关税税率的谈判中,坚持要求“进口税重,出口税轻”。直到 1902 年,中外商约谈判,进口税由 5%增至 12.5%。对材料的正确解读是(    )

A.清政府提高进口税是为保护民族工业
B.进出口实行同一税率属于国际惯例
C.清政府降低出口税是为抵制外资侵略
D.改订税率后清政府掌握关税主动权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人对中国近代某一卖国条约的危害作了形象描述:荷枪实弹的强盗不仅蛮横的拆除了我们家的大门,而且耀武扬威的开进我们的院子,旁若无人的站在我们家的甬路两侧,甚至还颐指气使地闯进我们的堂屋,用枪指着我们的脑袋。这一条约可能是(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868年,清政府与英、美驻上海领事议订《洋泾浜设官会审章程》,在租界设会审公廨,根据中外双方的约定,如果案件涉及洋人或洋人雇佣的华籍仆人,由外国外交官参加会审;纯粹华人案件,由中国谳员独自审断。与此相关的是西方人在华的(   )

A.领事裁判权 B.片面最惠国待遇
C.居住及租地权 D.关税自主权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近代先进人物在向西方学习方面,呈现出不断深入的趋势。导致这种趋势的最主要原因是

A.西方资产阶级文化成果的先进性
B.中国知识分子提倡和传播西学
C.列强入侵,西学不断涌入中国
D.中国社会的变化和逐步转型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880年,薛福成写道,“中国立约之初,有视若寻常而贻害于无穷者,大要有二:一则曰,一国获利各国均沾也。……一则曰,洋人居中国不归中国官管理也。”在他看来,对近代中国“贻害于无穷”的是(  )
①开设工厂      ②协定关税
③片面最惠国待遇 ④领事裁判权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南京条约》第十一条中规定:“议定英国住中国之总管大员,与大清大臣无论京内京外者,有文书往来,用照会字样;……两国属员往来,必当平行照会。”此条款标志着

A.清政府外交政策有所调整 B.华夷观念已经改变
C.中国外交开始半殖民地化 D.中外关系趋于平等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两伊战争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