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近代列强侵华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时人诗中提到“通川(州)烽火逼,仓皇幸热河。密云惟豆麦,宫禁满兵戈。”导致“仓皇幸热河”的战争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842年英国输华货物总值96.94万英镑,1845年就上升为239.48万英镑。但以后却开始下降,1846年英国输华货物总值跌到120万英镑,其后大多年份在160万英镑左右徘徊,1854年还降至100万英镑以下,外国商品大量积压在口岸仓库中。这一现象的出现

A.导致中国在对英贸易中开始出现逆差 B.刺激西方列强进一步扩大侵华权益
C.表明传统的经济结构仍没有发生变化 D.是中国实行关税保护政策的必然结果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英国格雷斯顿曾这样评价鸦片战争:“在人类历史中,我从未见过如此不正义并故意要使国家蒙受永久耻辱的战争。飘扬在广州城头的英国国旗只是为了保护一桩可耻的交易进行的。”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认为英国发动对华战争史正义的 B.为英国发动战争作辩护
C.未看到英国发动战争的真实目的 D.支持中国的反侵略战争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指出:“……在资本主义的世界性扩张过程中,非正义的侵略者同时又往往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进步者:而正义的反侵略者则常常同时是落后者。以贪欲为动机的侵略过程常被历史借助,从而在客观上多少成为一个进步改造落后的过程”。作者强调的是(  )

A.要正确认识西方侵略动机 B.要理性地看待西方的侵略
C.要客观评价鸦片战争的影响 D.要辩证地分析中西方社会差距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南京在中国近代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它见证了中国近代的耻辱和记录了中国人民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足迹。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②渡江战役    ③南京大屠杀  ④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⑤汪精卫建立的伪国民政府   ⑥太平天国定都
A ①⑥③④⑤② B ①④⑥③⑤② C ①⑥④③⑤②  D ①②③④⑤⑥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花鼓戏原是在农村流动演出的民间戏曲,某一时期,在城市风行,引起政府的查禁。不过禁者自禁,演者仍演,尤其是在租界区,还开了不少新戏馆。据此推断“某一时期”是指   

A.19世纪末20世纪初 B.18世纪末
C.20世纪中晚期 D.19世纪初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鸦片战争:一个帝国的沉迷和另一个帝国的堕落》写道:“当(英)舰突破虎门要塞,沿江北上,开向马乌涌(炮台)时,(珠)江两岸聚集了数以万计的当地居民,平静地观看自己的朝廷与我军的战事,好像观看两个不相干的人争斗。”材料主要说明

A.国人对世界局势一无所知 B.普通民众对战争比较茫然
C.英军笼络了广东下层民众 D.清政府完全失去人民支持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写到:“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果导致英国使用武力。” 这一观点

A.揭示了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源
B.抹杀了鸦片战争的实质
C.肯定了中国抗击英国侵略的正义性
D.从全球化的角度正确分析了鸦片战争的原因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讽刺19世纪上半期中国社会现象的一副对联写道:“竹枪一支,打得妻离子散,未闻炮



20070227

 

声震地,铜灯半盏,烧尽田地房廊,不见烟火冲天。”这反映了 

A.外敌武力入侵的灾难            B.中国人惧怕洋枪洋炮
C.科学技术产生巨大威力          D.吸食鸦片危害无穷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IQ无限”是一项益智类游戏,其规则是根据所提供四个提示猜答案,每一个提示都与答案有关系。例如“自称  始祖   楚国  脏话”答案就是“老子”。下面一组IQ无限 “南京条约   八·一三事变    五四运动    五国机制”,答案是

A.北京 B.宁波
C.广州 D.上海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851年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在伦敦海德公园为万国工业博览会剪彩,充分展示了英国强大的工业实力,同时也昭示了英国对市场的需求,基于这种需求,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在签订的条约中最能体现这一需求的是

A.勒索大量赔款 B.割占香港岛
C.领事裁判权 D.协定关税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是签订《南京条约》时的场景图,这一事件后可能出现的历史情景是

A.清朝官员普遍为政府放弃“闭关锁国”政策而庆幸
B.中国皇帝认为《南京条约》影响很坏而一直不批准它
C.消息传到英国,英国商人为中国全境通商举杯祝贺
D.中国政府派出专员与英国商定进出口货物的税率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00年5月,保利集团在香港拍卖会上花费3000多万港币购回在火烧圆明园时流失的国宝:铜铸的牛首、猴首、虎首。这批国宝被劫是在

A.第一次鸦片战争中 B.第二次鸦片战争中
C.甲午中日战争中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学家陈旭麓有一句名言:“中国不是自己走出中世纪的,是被轰出中世纪的。”陈旭麓所说的“轰”是指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甲午中日战争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冲击-回应”曾是史学界解释中国近代历史的模式之一,强调“挑战-刺激-机遇-进步”的关系。下列选项中,符合这一模式的对应关系是(  )

 
外部的冲击
中国的回应
A
鸦片战争
太平天国提出农民的理想追求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开启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C
甲午中日战争
知识界与民众展开救亡图存斗争
D
八国联军侵华
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两伊战争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