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源在《筹海篇三·议战》中说:“共计外夷岁入中国之货,仅值银二千十四万八千圆,而岁运出口之货,共值银三千五百有九万三千圆。以货易货,岁应补中国价银千四百九十四万五千圆。使无鸦片之毒,则外洋之银有入无出,中国银且日贱,利可胜述哉。”对这段文字理解正确的是
A.鸦片贸易改变了中英正常贸易的地位 | B.白银大量流入中国引发了“价格革命” |
C.揭示了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 | D.作者改变了天朝上国的传统心态 |
著名主持人崔永元近日透露,自己即将离开央视,重返传媒大学进行“口述历史”的教学和研究。“留住过去的声音”,以搜集和使用口头史料来研究历史的口述史学正在兴起。下列主题不适合今天按口述史方法研究的是
A.鸦片贸易的统计资料 | B.文革时期民众的生活 |
C.南京大屠杀证据研究 | D.二战期间美英盟军诺曼底登陆 |
“以中世纪的武器、中世纪的政府、中世纪的社会来对付近代化的敌人。”该评价适用于
A.雅克萨之战 | B.鸦片战争 | C.甲午战争 | D.北伐战争 |
英国格雷斯顿曾这样评价鸦片战争:“在人类历史中,我从未见过如此不正义并故意要使国家蒙受永久耻辱的战争。飘扬在广州城头的英国国旗只是为了保护一桩可耻的交易进行的。”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认为英国发动对华战争史正义的 | B.为英国发动战争作辩护 |
C.未看到英国发动战争的真实目的 | D.支持中国的反侵略战争 |
法国历史学家亨利·高第说:“我并不认为这在当时是个好办法。我们这样做了,就使得中国人感觉到,我们才是真正的野蛮人。此外,对同胞无辜的血,我们也不应该向石头寻仇。法国人与其英国同盟军的分歧就在这一点上:抢劫,可以;放火,不行!”亨利·高第所评价的历史事件是
A.英军武力强占香港岛 | 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
C.日军制造旅顺大屠杀 | D.德国强租胶州湾地区 |
马克思曾这样评价鸦片战争:“在这场决斗中,陈腐世界代表的是道义原则,而最现代的社会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这的确是一种悲剧,甚至诗人的幻想也永远不敢创造出这种离奇的悲剧题材”。这段话的最确切最完整含义是
A.落后造成了挨打的悲剧 | B.英国是为了维护商业特权 |
C.中国代表正义无可指责 | D.鸦片战争充满矛盾与悖论 |
“西方用船坚炮利打开了古老帝国的大门,给他们带去了先进的思想和先进的生产力,瓦解了这些古老帝国的腐朽思想和落后的、个体的、小农式的生产方式……”这样的认识
①夸大了殖民侵略的积极影响
②体现了文明史观、近代化史观
③体现了世界史逐渐发展为相互联系的一个整体
④告诉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观察重大历史事件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①②④ | D.②③④ |
英文版《南京条约》第十款的直译为:“中国皇帝陛下同意在所有通商口岸制定一部公平的、正式的进出口关税和其他费用的则例,该则例将公开颁布。”这一条款在具体实施过程中
A.使清朝在广州的通商旧制得以延续 | B.为中英平等经济交往奠定基础 |
C.为英国干涉中国关税主权埋下伏笔 | D.使中国完全丧失了海关管理权 |
鸦片战争前夕,林则徐致信英国女王,表示相信英国政府是受到英驻华商务监督义律的欺骗而走上歧途,恳请她制止鸦片贸易。这表明林则徐( )
A.希望以和平方式实现禁烟 | B.希望扩大中英正常贸易 |
C.开展禁烟得到了英王认可 | D.对英国的政治了如指掌 |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一文中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可以支持这一观点的依据有( )
①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③近代中国产生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 ④外国资本主义开始在中国开办工厂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中国近代有一不平等条约规定:“凡英民禀告华民者,必先赴管事官(即领事)处投禀,管事官先行查察……间有华民赴英官处控告英者,管事官均应听讼……其英人如何科罪,由英国议定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华民如何科罪,应治以中国之法。”该条款的规定,损害了中国的
A.领土主权 | B.贸易主权 | C.关税主权 | D.司法主权 |
1851年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在伦敦的海德公园为万国工业博览会剪彩,充分展示了英国强大的工业实力,同时也昭示了英国对市场的需求,基于这种需求,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在签订的条约中最能体现这一需求的是( )
① 勒索大量赔款 ② 协定关税 ③ 开放通商口岸 ④ 割占香港岛
A.①③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近代中国,列强通过侵略手段割占中国领土。下图所示位置是下列哪次侵华战争及签订的条约所致的( )
A.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
B.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北京条约》 |
C.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 |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辛丑条约》 |
下图是英国对华输出总值走势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五口通商促进英国对华贸易发展迅速 |
B.工业革命后英国加大对中国的资本输出 |
C.自然经济的强势存在使英国对华贸易徘徊不前 |
D.英国对华输出的商品不适应中国市场消费需求 |
下图为近代《开放口岸分布图》 ,其格局形成于( )
A.鸦片战争之后 | B.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 |
C.甲午战争之后 |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