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1924年初中国国民党“一大”的历史地位,史学界有不同的看法,一种观点认为改组后的国民党仍然是资产阶级政党;另一种观点认为改组后的国民党是具有两重性质的革命联盟。请说明你同意哪种观点并阐述理由。
(1926年8月)朱德被派往四川去劝说他的老同事、四川军阀杨森同北伐军合作。杨森向朱德信誓旦旦,说他渴望参加国民革命事业,可是必须有钱发饷。国民党可以给他多少钱?……(经过劝说)杨森总算未派部队去帮助他的盟友吴佩孚。……甚至在铁军拿下武汉后,杨森还在踌躇不决。从湖南和武汉逃出来的地主和实业家对杨森说:北伐军里有许多军官本身就是地主或资产阶级子弟,他们参加北伐,并不是想叫农民来抢夺和没收他们的土地或其他财产。农民协会在各地成立,而且有些地方甚至没收并分了土地。国民政府反对这样做,可是农民却充耳不闻。北伐军总司令蒋介石正在为农民和工会问题与共产党和激进的国民党员闹意见,还要求取消军队里的政治部。……那些政治人员向士兵灌输各种思想,又散布到农村去协助农民组织协会,他们煽动人们破坏社会秩序……。可是这一切很快就要结束了,这些地主报告说,国民党大部分“有地位”的领导人都反对三大政策;这种政策的取消,只是时间问题。到那时,整个革命运动就要烟消云散,法律和秩序就可以恢复了。
就在这时候,……两艘英国炮舰溯江而上,在遇到(杨森部队)抵抗后,就把炮口指准万县,一下子炮轰了两个钟头,打死了五千名中国人,万县成了一片火海。……大火扑灭,尸体掩埋后,杨森派朱德到汉口表示要效忠国民革命军。
——引自史沫特莱《伟大的道路》
回答:
(1)用材料中的事例说明当时国民革命运动面临哪些重大矛盾?
(2)据上述矛盾你认为中国共产党当时采取什么策略才有可能使革命取得胜利?
材料1:感到民众运动势头压力的日本人,试图把它打上排外的印记,并重新唤起人们对义和团时期的回忆,—些在上海的英国人对商人和学生在产业工人中的有成效的活动感到恐慌,也开始称之为排外。我听说上海租界董事会有可能采取极其严厉的反对抵制和罢工的行动。……如果我们让自己卷入这场只是针对日本人的、幸而与我们无关,而且在任何意义上都不是排外的动乱,将是愚蠢之极的。我向上海的总领事发出具体的指示,告诫美国侨民团体,既不要鼓动也不要反对这场运动……。没有人会不同意中国学生的目的和理想,他们是在为民族的自由和新生而战。我本人也极感同情,但我当然还是避免与运动的直接接触,因为它纯粹是中国人自己的事情。
——[美国]P.芮恩斯《一个美国外交官在中国》
(注:芮恩斯是五四运动时期美国驻华公使)
材料2:在上海和其他城市的英法租界当局对五四运动的支持态度,由于6月份罢市、罢工以后受到日本政府的宣传及—些在华外国人对运动中的“过激主义”的歇斯底里的恐惧的影响而发生了改变。……6月6日,即罢工罢市开始的第二天,公共租界发布了一个通告,告诫公众不许在租界内散发传单,禁止在租界内展示有鼓动民心口号的旗帜……在星期日(6月8日)晚举行的一次会议上,工部局董事会(上海租界的殖民管理机构)作出决议禁止“未经批准的人员穿戴标志某一统一特殊组织、协会或团体的服饰、徽章或帽盔出现在街头或其他任何公共场所”。市议会(即工部局董事会)还决定镇压所有的罢工、抵制活动、街头讲演和其他学生活动,从租界中驱除上海学联。同时还决定,自6月9日下午4时起以武力执行这些决议。工部局董事会提出的这些镇压行动受到一些外国商人及上海的英国、法国、比利时等国领事馆的支持。
——[美国]周策纵《五四运动:现代中国的思想革命》
回答:
(1)依据材料,指出美国、英国对五四运动各持什么态度?
(2)试评价芮恩斯的主张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美国持这种态度的原因。
简要说明辛亥革命和国民大革命前夕中国社会政治和阶级状况的重大变化。据此分析这两次资产阶级革命的主要不同之处。其失败的共同原因有哪些?这两次革命特点的不同体现了中国政治潮流怎样的变化趋势?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党纲领如下:1、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由劳动阶级重建国家,直至消灭阶级差别;2、采用无产阶级专政,以达到阶级斗争的目的——消灭阶级;3、废除资本私有制,没收一切生产资料,如机器、土地、厂房、半成品等,归社会所有;4、联合第三国际。……
——据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英文译稿〉(1921年7月)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政党。他的目的是要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的社会。
中国共产党为工人和贫农的目前利益计,引导工人们帮助民主主义的革命运动,使工人和贫农与小资产阶级建立民主主义的联合战线。中国共产党为工人和贫农的利益在这个联合战线里奋斗的目标是:(一)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二)推翻国家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三)统一中国本部(东三省在内)为真正民主共和国;……
——据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1922年7月)
回答:
评述材料一的主要内容。比较材料二和材料一,分别说明中共“二大”对于“一大”的继承性和发展性,并分析其原因。
有个部门组织了主题为:“重走北伐路”的学生夏令营活动。活动的主要内容是:全体营员分为三组,从广州出发,分别按照当年北伐进军的路线,前往武汉、上海、南京,沿途参观革命历史遗迹,最后到上海会合,交流这次重走北伐路的体会。
(1)出发前,活动组织者拟向全体营员介绍当年北伐的历史,请你为其撰写解说要点。(只需写出北伐的主要对对象,国共合作对北伐军胜利进军的原因和影响)
(2)在上海会合后,各组营员进行交流。请判断甲、乙、丙各人的说法,正确的划“√”,错误的划“×”。(共3分)
甲:北伐期间,帝国主义公开干涉中国革命,先后制造了“万县惨案”、“一三惨案”和“南京惨案”。( )
乙:汪精卫在上海发动了“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
丙:随着北伐的胜利进军,武汉曾一度成为全国的革命中心。( )
材料一:“我们党的纲领如下: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产阶级的政权,必须援助工人阶级,直到社会阶级区分消除的时候,直到阶级斗争结束为止,承认无产阶级专政;消灭资本家所有制,没收和征用机器,土地,厂房和半成品等生产工具。”
——《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
材料二:“此时统治中国的是封建军阀,不是资产阶级。军阀独立政府,其实事事听命于国际帝国主义列强,不啻是他们的经理人。财政交通工业几乎完全操于国际帝国主义之手,中国资产阶级所占者仅仅日用品之极少部分。帝国主义者利用其在华政治势力,妨碍中国工业之自由发展,所以半殖民地的中国,应以国民革命运动为中心工作,以解除内外压迫。”
——《中国共产党“三大”会议案》
材料三:“国民党内虽有少数资产阶级成分,但它还是一个工农小资产阶级的革命联盟,现在的政府是国民党左派同共产党联盟的政府,……无产阶级现在并不希望完全掌握政权。并且目前乎中也没有决定性的力量,共产党也还没有能够统治政府的足够的军队。”
——中共“五大”《政治和组织报告》
回答:
(1)上述三个文件的思想观点中哪一个是正确的?为什么?
(2)上述三个文件的思想路线对当时的革命形势分别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根据材料指出中共“三大”与中共“五大”的思想有什么内在联系?
(4)材料一和材料二的思想观点有何不同?你认为这种不同在思想路线方面说明了什么问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五四运动的杰出的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为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这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国主义和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封建主义。
——毛泽东
材料二 五四运动的伟大功绩在于启导广大人民的觉悟,准备革命力量的团结。
——《中国近代现代史》
请完成: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说五四运动带着辛亥革命不曾有的姿态?
(2)结合材料二以及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3)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之间最主要的区别是什么?
2005年是孙中山先生逝世八十周年。作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对二十世纪的中国社会巨变有着巨大的历史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本题9分)
(1)从中华民国成立到五四运动前,孙中山为维护民主共和进行了哪些斗争?结果如何?请说明导致这一结果的根本原因。
(2)孙中山晚年最伟大的业绩是什么?这一业绩有什么重大意义?
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20世纪20年代,中国共产党结合本国实际,最终找到了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材料二 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开始了中国由“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转折。这次会议是中国进入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新时期的标志。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回答中国共产党在20世纪20年代是如何探索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中以来在指导思想、工作重心、经济体制和对外政策方面发生的历史性转折。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两党为反帝反封建,成功地进行了两次合作。请回答下列问题:
(1)第一次国共合作形成的标志是什么?中共从中得到了怎样的教训?
(2)第二次国共合作的主要背景是什么?这次国共合作最主要的成果是什么?
(3)由此得出的启示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今与全国同胞立两个信条道: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同胞们起来呀!
-----《北京学界全体宣言》
材料二:此次沪上风潮始由学生罢课,继由商人罢市,近且将有劳动工人同盟罢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失此不图,将必成大乱。
-----《淞沪挥军使卢永祥电》
材料三:6月3日以后……在学生要求下,(上海)商人罢市。商店门上贴着“忍痛停业,冀救被捕学生,不除国贼,誓不开市”等揭贴。浦东一带码头工人“全体一致表示,凡遇日本船只抵岸,不为起货,并分发传单, 劝导各码头劳动界切实进行”。
材料四: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逮学生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是哪次运动的宣传材料?概括学生的基本主张?据材料二反映北洋政府最担心的是什么?
(2)据材料三、四,分析五四后期发生了什么变化?起了什么重大作用?这场运动与今天的哪个节日有关?我们纪念它有什么重大的意义?
阅读下列材料:
5月4日,北京大学等校三千多名学生,在天安门前集合,举行示威游行……
从6月初起,为支援学生的爱国斗争,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工人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给北洋军阀政府重大压力。军阀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三人的职务。此后,全国人民为拒签和约进行斗争,在巴黎的中国代表没有在和约上签字。五四爱国运动取得初步胜利。
摘自《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五四运动中,青年学生、工人阶级和先进知识分子分别起了什么作用?(3分)
(2)依据材料归纳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表现。(6分)
(3)五四运动的性质是什么?(1分)
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的109年间,外国对中国的影响一直都存在着。试从外因方面来分析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国时期的外交官员,几乎都被愤怒的青年学生殴打过。1919年,外交总长曹汝霖家被烧,驻日公使章宗祥被打;1921年总长郭泰祺处理中日纠纷,被北京学生殴打;1928年外交部长王正廷处理济南惨案,家被毁,1931年处理“九一八”事件被学生打得头破血流,随同人员蔡元培、顾维钧都一起被殴。
材料二 “在这排日声中,我敢坚决的向中国青年进个忠告,就是日本人是很有值得我们效法之处的……我们应该看现代兴国史,现代的新国的历史。”
——鲁迅《“日本研究”之外》
材料三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在外交上却不能接受这条成语的,因为国家是不能任其破碎的。在外交上也不可能指望百分百的成功,如果你要达到百分百的成功,而对方也这样要求,那就不可能有成功的外交,因为这样就无法达成协议……自五四以来,“人民外交”的口号已成为非常时髦的口号,群众组织起来大游行或组成代表团对中国的外交施加压力,常常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顾维钧回忆录》
请回答:
(1)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分析造成材料一外交官员普遍被打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鲁迅对外交官员被打的态度,他认为国人要做的是什么?
(3)提炼材料三中顾维钧有关外交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