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拉格之春”改革的哪一内容最大程度地冒犯了苏共领导,导致其出兵干涉:
A.发扬社会主义民主 | B.贯彻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经济体制 |
C.改革党的领导体制 | D.对外奉行独立自主的方针 |
二战后,国际关系格局经历了由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国际关系格局到被美苏两极格局所取代的过程。其标志是
A.雅尔塔体制的确立 | B.《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 |
C.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 D.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的出现 |
有人认为美国“要会凭自己的知识和智慧管理这个世界”的实质是称霸世界,使美国在谋求霸权道路上迈出了实质性的第一步是
A.与苏联划分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 |
B.策划签订《限制海军军备条约》 |
C.组建北大西洋公约 |
D.组织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
下列关于雅尔塔体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是美苏实力均势的产物 | B.充分体现了和平民主的精神 |
C.是大国强权政治的结果 | D.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标志该体系的瓦解 |
与雅尔塔体系的确立有关的国际会议有:
①德黑兰会议②雅尔塔会议③波茨坦会议④华盛顿会议
A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①②④
二战后美国外交官凯南形容美国是鲨鱼,前苏联是老虎,二者虽然都很凶猛,却生活在截然不同的环境里,暂时不会兵戎相见。凯南评述的是美苏
A.都成为超级大国 | B.进行“冷战”对峙 |
C.共同对付法西斯 | D.军事实力接近 |
二战后期英国首相丘吉尔和苏联领导人斯大林曾在某次国际会议上划分了对某些国家的战后控制权。此表透露的正确信息是
A.英国独占世界霸权的愿望 | B.东欧成为苏联英国战后争夺的焦点 |
C.英国欲损取利益讨好美国 | D.带有明显的大国强权色彩 |
1938年5月,英国外交大臣致电法国外长说:“一旦捷克斯洛伐克问题未能获得和平解决,法国政府不应对英王政府的态度抱有任何错误的幻想。”这段话的实质是:
A.向法国表示英法共同行动的愿望 | B.英反对法国与捷克斯洛伐克等国结盟 |
C.要求法国在捷克问题上对德妥协 | D.向法国表明将对德国采取强硬态度 |
针对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冷战”措施,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的反击措施有:
①成了经互会 ②建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③组织华约 ④组织社会主义阵营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944年,苏联参加了布雷顿森林会议,但由于固定卢布汇价、交流经济情报等规定,最终没有批准《布雷顿森林协定》。这表明()
A.美苏两国战时同盟关系破裂 |
B.美国准备实行“冷战”政策 |
C.苏联担心国家利益受到损害 |
D.苏联将建立经济互助委员会 |
“联合国安理会召开紧急会议,介入此次冲突,这是联合国成立以来第一次的军事联合行动,也是冷战的最佳范例,美苏两强在遥远的国度进行军事对抗。”
A.朝鲜战争 | B.柏林危机 |
C.古巴危机 | D.越南战争 |
从图一到图二,可以看出美苏之间的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导致这一变化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美苏争霸世界必然导致双方对立 | B.国家利益的冲突和意识形态的分歧 |
C.两极格局关系的实质是两强争霸 | D.苏联和各国革命力量的壮大妨碍了美国称霸 |
“二战”的硝烟尚未散尽,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又拉开了帷幕。下列与这场“战争”有关的事件是:
①铁幕演说 ②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分立 ③美国扶持日本 ④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A.①② | B.①②④ | C.②④ | D.①②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