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5月,英国外交大臣致电法国外长说:“一旦捷克斯洛伐克问题未能获得和平解决,法国政府不应对英王政府的态度抱有任何错误的幻想。”这段话的实质是:
A.向法国表示英法共同行动的愿望 | B.英反对法国与捷克斯洛伐克等国结盟 |
C.要求法国在捷克问题上对德妥协 | D.向法国表明将对德国采取强硬态度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召开了①、②、③、④四次重要的反法西斯国际会议(下图),其中对战后国际政治关系影响最深远的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美国在建立“东南亚条约组织”时,提出“它对于侵略和武装进攻的意义的承认……只适用于共产党的侵略,……”说明它建立该组织的主要目的在于
A.继续推行“冷战”政策 | B.武装侵略东南亚国家 |
C.遏制共产主义 | D.支援东南亚国家 |
1948年10月丘吉尔提出“三环外交”:第一环是英联邦,包括英国及其自治领、殖民地;第二环是英语世界,包括英、美、加拿大等讲英语的国家;第三环是联合起来的欧洲。环环相扣,以英国为核心。此项政策的提出主要基于( )
A.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 |
B.遏制共产主义势力在欧洲扩张的需要 |
C.欧共体的政治联合步伐落后于经济联合 |
D.二战后英国和欧洲的国际地位被削弱 |
针对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冷战”措施,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的反击措施有:
①成了经互会 ②建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③组织华约 ④组织社会主义阵营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下列关于雅尔塔体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是美苏实力均势的产物 | B.充分体现了和平民主的精神 |
C.是大国强权政治的结果 | D.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标志该体系的瓦解 |
从图一到图二,可以看出美苏之间的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导致这一变化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美苏争霸世界必然导致双方对立 | B.国家利益的冲突和意识形态的分歧 |
C.两极格局关系的实质是两强争霸 | D.苏联和各国革命力量的壮大妨碍了美国称霸 |
二战后,国际关系格局经历了由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国际关系格局到被美苏两极格局所取代的过程。其标志是
A.雅尔塔体制的确立 | B.《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 |
C.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 D.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的出现 |
有人认为美国“要会凭自己的知识和智慧管理这个世界”的实质是称霸世界,使美国在谋求霸权道路上迈出了实质性的第一步是
A.与苏联划分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 |
B.策划签订《限制海军军备条约》 |
C.组建北大西洋公约 |
D.组织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
二战后美国外交官凯南形容美国是鲨鱼,前苏联是老虎,二者虽然都很凶猛,却生活在截然不同的环境里,暂时不会兵戎相见。凯南评述的是美苏
A.都成为超级大国 | B.进行“冷战”对峙 |
C.共同对付法西斯 | D.军事实力接近 |
二战后期英国首相丘吉尔和苏联领导人斯大林曾在某次国际会议上划分了对某些国家的战后控制权。此表透露的正确信息是
A.英国独占世界霸权的愿望 | B.东欧成为苏联英国战后争夺的焦点 |
C.英国欲损取利益讨好美国 | D.带有明显的大国强权色彩 |
下图展示了现代国际关系中一次重要的大国较量。下列关于此事件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发生在两极格局正式确立后 | B.全面冷战下的局部“热战” |
C.苏联核力量弱势下的一次争锋![]() |
D.美苏经过谈判结束危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