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演说称:“对日媾和是一种‘和解’的媾和——美国最关心的是保护日本不受侵略,同时希望日本也不威胁别国的安全。”美国这一政策
A.成为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肇始 | B.承认了美日是平等的伙伴关系 |
C.有利于提高战败后日本的国际地位 | D.表明美国竭力避免新的世界大战 |
1946年1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写给国务卿贝尔纳斯的信中说:“我认为我们不应该再作任何妥协。我们应该坚持完全控制日本和太平洋……我已厌倦于笼络苏联人。”这表明
A.美苏“冷战”从此开始 | B.美国公开放弃同苏联合作 |
C.两极对峙格局正式形成 | D.二战后美苏两国矛盾加剧 |
“在(西欧)各国皆弱、唯美国独强之际,美国人天生的领袖意识……使它们不能袖手安坐,它们决计乘此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有所作为。”“作为”的表现是( )
A.成立北美自由贸易区 | B.与苏联展开军备竞赛 |
C.提出发展经济的马歇尔计划 | D.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
某西方学者说:“1945年的和平从一个意义上说是决定性的,从另一个意义上却是制造了分裂,从第三个意义上说,又是目光远大的。”该学者所说的“第三个意义”是指( )
A.多极化趋势出现冲击了两极格局 | B.世界经济体制趋向制度化规范化 |
C.德日意变成稳定和平的民主国家 | D.美苏未达成持久共识而爆发冷战 |
美苏争霸期间,两国力量此消彼长、相互制衡。下列表明苏联退缩的史实是( )
A.结束越南战争 | B.执行“莫洛托夫计划” |
C.撤出古巴导弹 | D.签订《华沙条约》 |
美国前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在《在华五十年》中写道:“美国的强大及其在自由和安全事业中的领导地位,使它成了自由国家抵抗共产主义威胁的领袖“。20世纪50年代,体现美国充当这一“领袖”的史实是( )
A.提出杜鲁门主义 | B.抛出马歇尔计划 |
C.北约与华约的对峙 | D.在越南发动“特种战争” |
1950年,法国外交部长舒曼针对法、德即将开展的合作说,今后“在法、德之间发生战争是不可想象的,而且在物质上不再可能”。舒曼在此所说的合作主要是指( )
A.矿业资源互补 | B.人力资源共享 |
C.科学技术交流 | D.消除贸易壁垒 |
1946年1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写给国务卿贝尔纳斯的信中说:“我认为我们不应该再作任何妥协。我们应该坚持完全控制日本和太平洋……我已厌倦于笼络苏联人。”这表明
A.美苏“冷战”从此开始 | B.二战后美苏两国矛盾加剧 |
C.两极对峙格局正式形成 | D.美国公开放弃同苏联合作 |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初期,美国先后推出了援助希腊、土耳其计划(后称“杜鲁门主义”)和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这两个计划的相同之处是
A.具有军事援助的性质 | B.缓和受援国的社会矛盾 |
C.促进欧洲经济的恢复 | D.具有意识形态的色彩 |
以下是四个国家的历史教科书对朝鲜战争的表述,对此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中国: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美国悍然派兵侵略朝鲜
②韩国:1950年6月25日凌晨,朝鲜越过三八线,开始南侵
③俄罗斯:1950年6月,北朝鲜军队侵入南方,并正式宣布他们是为了反击李承晚军队的攻击
④朝鲜:1950年6月25日凌晨,美帝和其傀儡们对朝鲜悍然发动袭击
A.相关历史史实需要进一步澄清 | B.不同立场观点导致不同史实表述 |
C.事件第三方的表述往往较客观 | D.各方对相关史料的解读出现差异 |
美苏“冷战”对国际关系的影响包括
①不同利益的国家结成军事同盟,第二次世界大战最终爆发
②有利于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③美苏之间未发生大规模的直接武装冲突,避免了世界大战
④使世界分裂为两大阵营,互不信任,给世界带来动荡不安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冷战既是一种对外政策,又是一种双方对抗的手段,还是一种国际格局态势。下列与之对应正确的是( )
A.杜鲁门主义柏林墙北约华约对峙 |
B.雅尔塔体制朝鲜战争古巴导弹危机 |
C.一边倒越南战争多极化格局 |
D.马歇尔计划 “铁幕”演说欧盟与经互会 |
1947年,英国丘吉尔说:“现在的欧洲是什么呢?它是一堆瓦砾,是一个藏骸所,是瘟疫和仇恨的发源地。”造成材料中欧洲“景象”的主要原因是
A.1929年经济大危机深远影响 | B.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破坏 |
C.马歇尔计划的影响 | D.美苏“冷战”影响 |
1951年,美、英等国在旧金山召开对日媾和会议,签订了对日和约。中国、朝鲜、越南被排除在会议之外,参加过对日作战的印度和缅甸拒绝参加会议,苏联等国拒绝在和约上签字。该和约的签订违反了( )
A.《联合国家宣言》 | B.《开罗宣言》 |
C.《雅尔塔协定》 | D.《波茨坦公告》 |
下图是某一年的德国疆域示意图。这一年是
A.1919年 | B.1945年 |
C.1948年 | D.1991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