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初,美国外交官凯南首先提出“遏制政策”,被华盛顿当局积极采纳。“凯南本人……不相信苏联真的在为共产主义‘圣战’卖力”。这反映出美国对外政策的出发点是
A.对抗共产主义 | B.争夺世界霸权 |
C.实行政治封锁 | D.采用经济制裁 |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初期,美国先后推出了援助希腊、土耳其计划(后称“杜鲁门主义”)和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这两个计划的相同之处是:
A.具有军事援助的性质 | B.具有意识形态的色彩 |
C.促进欧洲经济的恢复 | D.缓和受援国社会矛盾 |
“马歇尔计划要求欧洲打破支离破碎的单个市场,1948年,英、法等16个国家成立了欧洲经济合作组织,负责分配和使用美国提供的援助。在这种合作的气氛下,1950年西欧国家成立了欧洲支付同盟。”这说明马歇尔计划
A.促进了关贸总协定的成立 |
B.加快了欧洲的复兴 |
C.是美国冷战政策的具体表现 |
D.对战后西欧的一体化进程起到了推动作用 |
上世纪美国“最出色”的外交家乔治。凯南在1946年说:“我们面对着一个政治力量,它狂热地坚信和美国之间不可能有永久性的妥协办法。”次年,他告诫美国应该奉行一个长期的对苏政策,并要保持“坚定与耐心”。这些言论
A.批评了冷战政策 | B.夸大了美苏之间的分歧 |
C.力图缓和与苏联之间的关系 | D.力主对苏联采取遏制政策 |
下组图片反映了现代国际关系中一系列重大事件。导致这些事件出现的共同原因是( )
A.美苏冷战对峙 | B.经济多极化格局形成 |
C.两极格局瓦解 | D.欧洲国家走向一体化 |
“划分欧洲势力范围的最后一幕,在一九六一年八月十三日凌晨上演。西柏林人一觉醒来,发觉自己等于成为牢中囚徒。东德在柏林的苏联占领区和另三个西方国家占领区之间,立起铁丝网,隔离起来,另外还围绕整个柏林修盖起围墙。围墙两边的家庭从此各自一方。”柏林墙的修建
A.标志德国开始分裂为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 |
B.表明美苏战时同盟正式破裂,“冷战”全面展开 |
C.反映苏联在当时的美苏争霸中处于战略进攻态势 |
D.是当时国际格局下意识形态对峙的产物 |
下图中细长的树干代表战争中受到严重摧残的欧洲,在夹板的护持下已复苏、开花。图中的夹板代表的是
A.马歇尔计划 |
B.杜鲁门主义 |
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
D.欧洲共同体 |
“帮助欧洲世界开始它的复乏兴之路之前,欧洲国家之间必须达成一些合约,……来自欧洲的……项目必须是一个联合体,即使不是被所有欧洲国家赞同,必须被一些欧洲国家赞同。”材料表明马歇尔计划
①旨在复兴欧洲经济 ②推动了欧洲的联合 ③遏制了苏联的发展 ④导致欧共体成立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1948年4月美国国会通过的《对外援助法》规定:受援国必须在经济上接受美国监督,在政治上排挤和压制各国进步势力。”美国此举的目的是( )
A.恢复发展西欧经济 | B.遏制苏联和共产主义势力 |
C.利用经济手段控制西欧 | D.维护资产阶级统治 |
哈瑞·杜鲁门总统1947年3月12日在致国会的咨文中提到,要求对希腊和土耳其进行援助,被普遍地认为是“美国的外交政策上的一个新的急剧转变”。对这一“转变”理解正确的是( )
A.关贸总协定使美国走上全球扩张 |
B.美国在政治经济上支持西欧国家 |
C.杜鲁门最先提出反社会主义立场 |
D.美国外交政策促使“冷战"的形成 |
二战后,有美国人认为:这样大规模的援助计划会使美国人承担高额赋税,导致国内出现商品短缺、并将大大增加美国人民的开支。此人反对的是
A.政府干预经济 | B.布雷顿森林体系 |
C.马歇尔计划 | D.关贸总协定 |
下图为欧洲众多宣传马歇尔计划海报中的一幅。其中参加国的国旗以风车叶片表示,而美国国旗则位于风车负责控制方向处,宣传标题为“无论在任何恶劣天气下,我们会共同向前走”。可见,马歇尔计划
A.是美国谋求世界经济霸权的开端 |
B.推动了冷战格局的最终形成 |
C.有助于西欧的一体化进程 |
D.标志着世界经济体系化的确立 |
“划分欧洲势力范围的最后一幕,在1961年8月13日凌晨上演。……在柏林的苏联占领区和另三个西方国家占领区之间,立起铁丝网,隔离起来,另外还围绕整个柏林修盖起围墙。围墙两边的家庭从此各自一方。”上述材料所反映的对代背景是
A.十月革命 | B.二战爆发 |
C.美苏冷战 | D.苏联解体 |
1945年4月,斯大林对南斯拉夫共产党代表团说:“这次战争(“二战”)和过去不同了:无论谁占领了土地,也就在那里强加它自己的社会制度。不可能有别的情况。”材料表明苏联
A.推行大国沙文主义与利己主义 |
B.加强“华约”国家团结对抗西方 |
C.在东欧推行社会主义制度 |
D.与美国关系破裂,由合作走向全面对抗 |
有人说:“马歇尔计划远不是一项经济援助计划。”主要因为美国通过该计划实施
A.以经济手段控制西欧 | B.向东欧国家经济渗透 |
C.向苏联经济渗透 | D.帮助西欧复兴经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