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认为,尽管冷战期间,美苏进行着激烈的意识形态的对抗。但是,冷战也包含着强大的稳定因素。其中“强大的稳定因素”主要是
A.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 B.第三世界的崛起 |
C.美苏势均力敌,旗鼓相当 | D.雅尔塔体制的长期存在 |
下图是《1945—1949年中欧形势图》,对其理解准确的是
A.巴黎和会召开,民族国家独立 |
B.美苏操纵欧洲,北约华约对峙 |
C.冷战风云笼罩,造成分裂对抗 |
D.德国实现统一,西欧走向联合 |
1945年8月,出兵东北的苏联红军要求中共军队迅速进入并控制东北,并提供大量武器装备;同时,美军在中国华北沿海港口大举登陆,协助国民党军进入东北。国共两党在东北展开竞争的国际背景是
A.国共重庆谈判破裂 | B.美苏冷战序幕拉开 |
C.美苏战时同盟完全破裂 | D.美苏战后合作开始 |
1949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工业国家成立“输出管制统筹委员会”,对军事武器装备、尖端技术产品和稀有物资等三大类上万种产品进行禁运。这表明
A.世界经济危机仍在延续 | B.冷战涉及到国际贸易领域 |
C.冷战有助维护世界和平 | D.冷战导致经济全球化倒退 |
《时代》杂志将1947年视为美国“承担世界领导责任的又一重要时机”,称“这个国家正面临新的角色和责任”。其意在
A.为美国国会通过“欧洲复兴计划”制造舆论 |
B.称颂美、英等国签订的《北大西洋公约》 |
C.为美国政府干涉朝鲜内战推波助澜 |
D.促建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霄顿森林体系” |
下图是一幅荷兰政府的宣传画,这表明马歇尔计划
A.获得了荷兰政府的积极响应 |
B.在荷兰遭遇了民众的强烈反对 |
C.企图控制和利用荷兰政府 |
D.是战后荷兰经济复苏的唯一希望 |
下边是关于马歇尔计划的一幅漫画,漫画中的拉网人说:“来吧,小鱼!”后来被拉进网的“小鱼”不可能包括 ( )
A.英国 | B.法国 | C.联邦德国 | D.苏联 |
二战结束后出现美苏两极格局的根本原因是( )
A.以欧洲为中心的格局被战争打破 | B.美苏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方面的冲突 |
C.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 | D.美苏政治军事力量形成抗衡 |
有人说:“布雷顿森林体系虽为美元霸权提供了国际制度的平台,但美元霸权地位的真正起步却缘于冷战开始之际的马歇尔计划”。材料表明
A.布雷顿森林体系是美元霸主地位起步的标志 |
B.马歇尔计划有利于西欧经济的复苏和一体化 |
C.布雷顿森林体系为马歇尔计划实施提供保障 |
D.马歇尔计划对于美元霸权地位的确立更关键 |
英国学者约翰·W·梅森在《冷战》一书中指出,如果把“冷战”重新定义为“长期的和平”倒是颇为令人耳目一新的。文中作者对“冷战”重新定义的主要依据是
A.美国的马歇尔计划推动了欧洲重建 | B.不诉诸武力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 |
C.美苏两国在国家利益上没有直接冲突 | D.“冷战”期间各国并无直接武装冲突 |
二战后,美国准备在欧洲推行一项重要举措,以帮助欧洲战后重建。文件的起草者最初还寄希望于东欧国家加入进来,从而使他们从正在形成的苏联集团中脱离出来。该举措是
A.实施关贸总协定 | B.实施马歇尔计划 |
C.成立欧共体 | D.提出杜鲁门主义 |
1946年3月13日斯大林发表谈话:“丘吉尔先生现在是站在战争挑拨者的立场上,而且丘吉尔在这里并不是孤独的,他不仅在英国有朋友,而且在美国也有朋友。应当指出,丘吉尔先生和他的朋友在这方面非常像希特勒及其伙伴。”这段话表明
A.美英两国的法西斯势力猖獗 | B.英国企图发动对苏联的战争 |
C.美苏关系进入了冷战时期 | D.美苏正由战时同盟走向对立 |
二战后,德国和朝鲜形成分裂局面的相同原因是
A.国内各民族矛盾的激化 | B.受美苏“冷战”政策的影响 |
C.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演变 | D.美国“马歇尔计划”的推行 |
美国加州大学教授肯尼斯·沃兹于1963年撰写了《两极世界的稳定》一文,其文中不可能涉及的史实为
A.华沙条约签订 | B.古巴导弹危机 | C.东德建柏林墙 | D.中日邦交正常化 |
二战后,和平学迅速在世界各地生根开花,有人认为和平分为“消极和平”和 “积极和平”,以下属于“消极和平”的是
A.美苏核军备竞赛 | B.热战 | C.不结盟运动 | D.冷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