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历史 / 试卷选题

辽宁沈阳市高二下期期中历史试卷

一位史学家讨论英国妇女地位的变化说:政府部门急剧膨胀与男子短缺,使妇女的社会、经济力量突然获得发展。妇女就业人数增长到297万人,增加了80万人。过去,他们充当女侍,或待在父母身边,或依附于丈夫;现在,他们离家工作,甚至远离家乡,取得独立的社会地位。这里描述的历史现象所处的历史时期是

A.北美独立战争期间 B.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
C.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D.世界经济大危机期间
来源:2013-2014年辽宁沈阳市高二下期期中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战前,资产阶级竭力向民众灌输这样一种意识:“资本家的事业就是全民族的事业”,这里的“资本家的事业”是指

A.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秩序 B.捍卫全人类的利益
C.对外扩张,开拓海外市场 D.维护民族的独立
来源:2013-2014年辽宁沈阳市高二下期期中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20年9月,《新潮》杂志载文说:“军国主义打破,旧式的政治组织破产,于是感觉最钝的中国人,至此也觉得仅仅学习西洋的富国强兵、政治法律是没用的……于是乎谈政议法的声浪稍衰,而社会改造的声浪大盛。”促使当时社会思潮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国际因素是

A.世界经济危机爆发 B.协约国战胜同盟国
C.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确立 D.第一次世界大战暴露了西方文明弊端
来源:2013-2014年辽宁沈阳市高二下期期中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当代革命中,东方各民族为了不再仅仅充当别国发财的对象而决定世界命运的时期到来了。”材料反映了“一战”带来的影响是

A.欧洲出现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B.出现了民族解放运动的新高潮
C.建立了新的国际体系 D.俄国爆发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来源:2013-2014年辽宁沈阳市高二下期期中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关于1918年苏俄同德国签订的《布列斯特和约》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是苏俄摆脱帝国主义战争的需要
B.德国利用《布列斯特和约》取得战争优势
C.对俄国来说,需要时间巩固政权
D.《布列斯特和约》使俄国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来源:2013-2014年辽宁沈阳市高二下期期中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19年英国首相劳合·乔治致美国总统威尔逊的备忘录中曾说:“我想象不到将来有比这更能引起战争的原因了:已明确证实自己属于世界上最充沛、最强大的民族之一的德意志民族,居然被一群小国所包围,这些国家中的多数从来就没能为自己建立过稳定的政府,而每个国家中又都存在着大批吵着要与他们的祖国统一的德意志人。”劳合·乔治讲这段话的意图是

A.警告美国不要插手欧洲事务 B.否定美国有关民族自决的提议
C.联合美国提防德国的再度崛起 D.不要过分削弱德国
来源:2013-2014年辽宁沈阳市高二下期期中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世纪20年代,凡尔赛体系有过两次重大调整。这两次调整分别是

A.道威斯计划、《洛伽诺公约》 B.道威斯计划、《非战公约》
C.鲁尔危机、《洛伽诺公约》 D.《洛伽诺公约》、《非战公约》
来源:2013-2014年辽宁沈阳市高二下期期中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32年,英国外交大臣奥斯汀·张伯伦在评论国际形势时说:“世界近两年正在倒退。各国相互之间不是更加接近,不是在增进友好的程度,不是在向稳定的和平迈进,而是又采取危及世界和平的猜疑、恐惧和威胁的态度。”与上述评论相关的历史背景是

A.美国经济危机波及世界 B.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
C.纳粹党在德国上台执政 D.日本发生“二二六”兵变
来源:2013-2014年辽宁沈阳市高二下期期中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与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相比,德国法西斯专政建立的特点是

A.用武力夺取政权  B.通过对外战争发展法西斯势力而建立
C.通过议会的合法道路而掌权 D.通过发动政变而上台
来源:2013-2014年辽宁沈阳市高二下期期中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国际联盟盟约规定:“殖民地及领土于此次战争之后不复属于从前统治该地之各国,而其居民尚不克自立于今世特别困难状况之中,则应适用下列之原则:即将此等人民之福利及发展视为文明之神圣任务”。为实现这一神圣任务,国联认为最合适的途径是

A.民族自决 B.集体安全
C.维护和平 D.委任统治
来源:2013-2014年辽宁沈阳市高二下期期中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人认为反法西斯战争是从九一八事变后中国抗战开始的,因此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点是九一八事变。如果这一论点成立,那么支持它的最有力论据是

A.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军国主义分子为挑起战争蓄意制造的
B.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在极其不利的环境下,长期孤军奋战
C.日本法西斯是世界人民的共同敌人,发动九一八事变是日本走向世界战争的起点
D.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的主战场,为世界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来源:2013-2014年辽宁沈阳市高二下期期中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位英国学者回忆道:“从德国电台中我起先只听到欢呼胜利的大喊大叫和恶毒的咒骂。希特勒相信宣传的力量,战争头两年里的成功超出了最大胆的期望。”德国在战争头两年之所以能如此成功,主要是因为

A.希特勒的宣传所产生的巨大力量 B.德国狂热的民族主义所产生的力量
C.德国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力量 D.主要的反法西斯国家尚未联合起来
来源:2013-2014年辽宁沈阳市高二下期期中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丘吉尔说:“我们不要把这次救援说成是胜利。战争不是靠撤退(敦刻尔克大撤退)而赢得,但是,这次救援中孕育着胜利。”此句话中“这次救援中孕育着胜利”的含义是

A.粉碎了德国法西斯天下无敌的神话 B.加强了英法间的联系和合作
C.为日后英国的防御和反攻保存了实力 D.鼓舞了英法两国军队反法西斯的斗志
来源:2013-2014年辽宁沈阳市高二下期期中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希特勒说:“利用布尔什维主义的幽灵来遏制凡尔赛诸国,要使他们相信,德国是反对赤祸的决定性堡垒,这是我们渡过危机,摆脱凡尔赛和约,重新武装的唯一办法。”以下各项,体现了希特勒这一意图的是

A.发动对苏联的战争 B.进入莱茵非军事区
C.建立德、意、日三国轴心 D.对捷克斯洛伐克提出领土要求
来源:2013-2014年辽宁沈阳市高二下期期中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像希特勒这样法西斯国家的政治生命和军事生命,从它出生那一天起,就是建立在进攻上面的,进攻一完结,它的生命也就完结了。”毛泽东的这番话是针对希特勒在下列哪次战役中的失败:

A.莫斯科战役 B.诺曼底登陆战役
C.斯大林格勒战役 D.柏林战役
来源:2013-2014年辽宁沈阳市高二下期期中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二战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转折点,具有划时代的影响。这主要表现在二战

A.消除了国际秩序中的大国强权色彩 B.促成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
C.终结了帝国主义在世界的殖民统治 D.促进了世界政治经济的制度化进程
来源:2013-2014年辽宁沈阳市高二下期期中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二战后,国际关系格局经历了由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国际关系格局到被美苏两极格局所取代的过程。其标志是

A.雅尔塔体制的确立 B.《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
C.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D.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的出现
来源:2013-2014年辽宁沈阳市高二下期期中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美国在建立“东南亚条约组织”时,提出“它对于侵略和武装进攻的意义的承认……只适用于共产党的侵略,……”说明它建立该组织的主要目的在于

A.继续推行“冷战”政策 B.武装侵略东南亚国家
C.遏制共产主义 D.支援东南亚国家
来源:2013-2014年辽宁沈阳市高二下期期中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人认为,尽管冷战期间,美苏进行着激烈的意识形态的对抗。但是,冷战也包含着强大的稳定因素。其中“强大的稳定因素”主要是

A.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B.第三世界的崛起
C.美苏势均力敌,旗鼓相当 D.雅尔塔体制的长期存在
来源:2013-2014年辽宁沈阳市高二下期期中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决定把1973年定为“欧洲年”的时候,美国总统尼克松说:“美国同新欧洲的关系非改变不可”“要建立一个比较完善、可以维持的伙伴关系,从而共同合作。”尼克松的这段话反映出

A.西欧实力增强,冲击了美国的霸主地位
B.世界呈现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多极格局
C.欧洲联盟成立,迫使美国调整全球战略
D.美苏争霸受挫,美国急需调整对欧政策
来源:2013-2014年辽宁沈阳市高二下期期中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波兰籍银行家兼经济学家布罗赫在19世纪末期曾预言,由于文明的进步和工业的潜力,战争会变得持久和具有整体性,战场上的决斗将变成工厂、技术和资源的较量,军队的重要性退到了第二位。并且由于科技的进步和武器杀伤力的增强,将军和士兵会变成纯粹的屠杀机器和被屠杀的对象。
材料二 1812年拿破仑入侵俄罗斯,如果他鼓励农奴和乌克兰人造反……情况对他很可能比较顺利,可是他没有这样做。普法战争中,俾斯麦也没有支持无产阶级的巴黎公社来对抗凡尔赛政府。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情形是各国政府都力图到对方政府中寻找代理人,或是利用宣传手段使对方政府威风扫地,或精神崩溃,或制造政治动乱。德国政府不断鼓励俄国少数民族的独立运动,或是利用俄国移民中的激进分子到工厂和军队去制造矛盾。英、法、美则在对德国实行经济封锁的基础之上,配之以宣传上的攻势。这种双管齐下的策略,加上德军战场上的形势不妙,逐渐破坏了德国人在精神上进一步抵抗的决心,民族意识和爱国热情逐渐消失。
(1)布罗赫的预言是否得到实现?结合史实简要说明之。
(2)根据材料二,说明“一战”同以往战争的不同。你怎么看待这些不同?

来源:2013-2014年辽宁沈阳市高二下期期中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永远地改变了欧洲,但是对大多数欧洲人来说,世界变得更大,但欧洲在世界上的作用本质上没有改变。在帝国主义国家仍然统治着它们旧的殖民地和新的保护国的情况下,欧洲的全球霸权看起来更加安全。然而,这与现实不符。
——(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材料二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不可阻挡的革命浪潮席卷诸殖民帝国,极其迅速地结束了欧洲的统治。……由于数百万殖民地居民在盟国和日本的军队和劳改营中的服役,这种世界范围的殖民地觉醒得到了进一步的促进。……如同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样,老百姓还受到了盟国关于自由和民族自决的宣传的影响。
请回答:   
(1)为什么材料一中说“欧洲的全球霸权看起来更加安全”是与历史事实不符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世界殖民体系瓦解的原因。

来源:2013-2014年辽宁沈阳市高二下期期中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雅尔塔体系形成后,与“冷战”格局一起成为20世纪后半期国际关系的两条主线,即合作主线和对抗主线。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雅尔塔体系的基础是大国合作,它主要是通过雅尔塔体系所创立的“大国间相互制约的和平机制”,即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一致决策”的表决程序来实现的。这一机制在“冷战”中没有改变,在“冷战”结束后也没有改变。“冷战”结束后,全球化进程加快,所谓“全球化”,并不是一体化,而是指“强化了的”国际间的“相互依存”。世界各国的发展是相互依存的。雅尔塔体系的重要支柱——联合国无论是在“冷战”结束前还是在“冷战”结束后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的主要机构仍然存在,并且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材料二 有学者认为,雅尔塔体系是“冷战”的根源,“冷战”是由雅尔塔体系造成的。“冷战”之下难以谋求真正的和平。
请回答:
(1)有学者认为“冷战”结束后,雅尔塔体系并没有崩溃,据材料一说明其依据。
(2)请用史实说明材料二的观点。

来源:2013-2014年辽宁沈阳市高二下期期中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之音”在一份内部备忘录中称:“我们必须把苏联描绘成是地球上最富有掠夺性的帝国。”“我们必须设法在苏联和它的卫星国的人民和他们统治者之间挑起不和,以制造苏联和它卫星国内部不稳定局势。”“我们必须在苏联控制的傀儡国中煽起民族主义的火焰。”同时,诱惑并迫使苏联领导人改变内外政策,从而改变苏联的社会主义制度。
材料二 东欧各国共产党执政以后,都照搬苏联模式,并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苏联,苏联迫使东欧国家在内外政策上与它保持一致……在经济上,大多数国家发展缓慢,改革成效不大,同西欧的差距越拉越大。经济困难导致经济危机和民族矛盾。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材料体现的美国的意图。根据苏联史实说明美国是否实现了材料中划横线处所说的“诱惑并迫使苏联领导人改变内外政策”?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东欧解体的原因。
(3)结合上述材料,从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中我们中国应该吸取怎样的教训?

来源:2013-2014年辽宁沈阳市高二下期期中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