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第一次的“革命”主要是指

A.中央集权制形成 B.神权与王权结合
C.宗法式家族制度形成 D.王位世袭制确立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职权相近的一组是

A.秦朝丞相、汉代尚书台、元朝宣政院
B.秦朝御史大夫、汉代刺史、明朝按察司
C.秦朝御史大夫、唐朝门下省、宋代枢密院
D.汉代尚书台、唐朝中书省、元朝中书省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秦朝《琅琊刻石》:“皇帝之功,劝劳本事,上农除末,黔首是富。”材料反映了(    )

A.对秦皇文治武功的颂扬 B.秦朝实行富民强国政策
C.秦始皇刻意掩饰其暴政 D.统治者重农抑商的主张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克里斯提尼重新划定以地域为基础的10个行政部落代替原先的4个血缘部落。这两个措施共同的进步意义是

A.都打破了贵族势力对地方政权的控制
B.都加强了封建社会中央集权
C.都奠定了民主政治的基础
D.都消除了社会矛盾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琅玡台刻石》(下图)是最可信的秦代传世石刻之一。碑刻铭文有:“维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皇帝作始。端平法度,万物之纪。以明人事,合同父子。……器械一量,同书文字……功盖五帝,泽及牛马。莫不受德,各安其宇。”关于碑刻铭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铭文反映秦始皇对法家思想的推崇
B.铭文反映秦始皇时期统一文字、度量衡等信息
C.铭文应是小篆,字体特点是结构平衡对称,整齐安定
D.该铭文的描述有一定夸大之嫌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我国古代自秦汉以来政治发展演变的基本趋势是(    )
①削弱地方加强中央                ②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③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和智力日趋严密   ④逐渐强化地方管理的控制和监视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郡县制与分封制主要不同在于(    )

A.郡县分两级,分封分四级
B.分封制主要在周朝实行,而郡县制开始于秦朝
C.郡县官吏由中央任免,不能世袭
D.郡县制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分封制不利于巩固周王的统治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随着世代的交替,亲族间维持忠诚的纽带日益松弛,诸侯与周室之间的距离越拉越大……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必须再一次重新寻找制度建构的道路,重新踏上制度建构的征程,这就是从华夏国家到官僚制国家的嬗变。在此,“制度的重新构建”指(  )

A.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国家 B.重新确立以血缘为核心的宗族关系
C.巩固华夏国家的礼制 D.提倡自由平等的观念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春秋战国时期虽然战争频繁,但为结束分裂混乱局面,走向统一准备了条件。其条件有(   )
①实现了区域性统一 ②促进了民族融合 ③变法中秦国强大 ④人民渴望统一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习近平强调:“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在下列中国古代官职中,最早体现“对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的是(  )

A.通判 B.御史大夫
C.刺史 D.监察御史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清徐栋《牧令书》载:“天下真实紧要之官,只有二员,在内则宰相,在外则县令。”以具体史实论证这一观点确凿无误的是(   )

A.宰相制在秦代首次确定下来,负责管理全国军务
B.元代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后期其权势大大削弱
C.县官是普通百姓生活中能直接接触到的朝廷命官
D.秦代县令对上承受中央命令,对下督责所属各郡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同学在研究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找到以下材料:“它创立了一种以中央集权为主,辅以部分地方分权的新体制;它具有双重性又长期代表中央分驭地方,主要为中央收权兼替地方分留部分权力,所握权力大而不专。”该同学研究的主题应该是(  )

A.分封制 B.行省制
C.郡县制 D.内阁制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表是中国古代行政区划变化简表,据此不能得出的认识是(  )
表1 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简表

时期
秦汉
魏晋南北朝
隋唐
宋金



高层政区
 

 

行省
布政使司

统县政区




路、府、州
府、直隶州/州
府、直隶州
县级政区






州、县

A.县是中国历史上最稳定的一级政区       B.州的地位呈现出由高到低的演进趋势
C.政区层级的调整促进了地方自主性       D.二级制和三级制是古代政区层级的主体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他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结构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材料中三次“革命”分别对应的是

A.王位世袭制确立资产阶级共和制的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B.皇帝制度确立《临时约法》的颁布《共同纲领》的制定
C.秦的统一湖北军政府的建立解放战争的胜利
D.秦的统一辛亥革命新中国的成立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至秦汉时期,……一切贵族家庭都倒下了,原本只有一个家,此刻变作了国家。”秦汉时期得以“化家为国”,主要是由于当时

A.世官制转为科举制 B.分封制转为郡县制
C.刀耕火种转为铁犁牛耕 D.百家争鸣转为独尊儒术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