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据《汉书•百官公卿志》记载,秦汉时地方沿袭乡里自治制度:百家为一里,十里一亭,亭有长。十亭一乡,乡有三老,有啬夫、游徼。三老管教化,体制最尊;啬夫职听讼,收赋税,其权尤重;游徼管治安,均由当地推举名望之士充任。据此,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郡县二级体制难以直接管理乡村
B.秦汉时中央集权制度与地方分权制度相结合
C.乡里自治制度是郡县制度在基层的补充
D.地方政权在中央政权的严格控制下行使职权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材料中的两个制分别是指(  )

A.分封制和郡县制 B.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
C.分封制和宗法制 D.宗法制和郡县制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某一官职“金印紫绶,掌武事”。该官职应当是(  )

A.丞相 B.太尉
C.御史大夫 D.廷尉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学者说:“自秦王朝以后,平民的流动性日益扩展到政府结构,平民社会成了中国社会的主流。”这表明(    )

A.选官标准发生变化
B.官吏监察日益严密
C.贵族政治完全消失
D.行政效率逐渐提高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形成于秦代的以避君讳为核心的避讳制度,至唐宋而臻于完备,至清代达到了极点。这一过程本质上体现了(    )

A.礼乐制度日益完备
B.社会风尚的不断进步
C.儒家思想地位巩固
D.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他们(秦始皇、唐太宗)在位期间,或创立新制,开拓疆土;或知人善任,对外开放。这些举措顺应了人民的愿望、时代的要求,促进了古代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当然,作为地主阶级的政治代表,他们还凭借其至高无上的权力和地位,实行专制集权,强化对人民控制。”上述材料对历史人物评价体现的史学方法是(    )

A.两位皇帝都有功有过,功大于过
B.将人物活动分成若干阶段进行评价
C.还原到历史时空中实事求是评价
D.坚持历史评价优先,辅以道德评价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反映的历史信息正确的有:①展现了2000多年前秦军的磅礴气势②表现了秦始皇横扫六国,统一全国的恢弘气势③体现了秦朝高超的制陶雕塑水平④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秦始皇的暴政(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史记 >>:“始皇欲游天下,道九原,直抵甘泉,乃使蒙恬通道,自九原抵甘泉,堑山堙谷,千八百里。”关于这里的“通道”说法正确的是(   )

A.位于西南夷的“五尺道”
B.为加强北部边防而修筑
C.为征服岭南而修筑
D.为防止北部蒙古族的入侵而修筑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刘绍玢说:“封建制下,分封诸侯尽心孝忠于王;其不善在于封国势力发展后,不贡不朝,争为雄长;郡县制之善,在于无封建制下的尾大不掉之弊,其不善则在于由于实行流官制,官民不悉,官视民如路人,民亦貌承于官。因此,他主张:“仍郡县之制,师封建之意,亦曰久于其任而已。”作者旨在说明(    )

A.封建制利于统治阶级内部的团结不利于中央集权
B.郡县制利于中央集权不利于统治阶级内部的团结
C.封建郡县均有利弊应在中央集权之下分权于地方
D.中央集权的郡县制取代封建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死得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

A.统一度量衡、货币
B.开创皇帝制度
C.建立三公九卿制
D.建立统一的国家和中央集权制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荀子·君道》称:“墙之外,目不见也;里之前,耳不闻也;而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为达到这种效果,秦始皇采取的措施是

A.设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
B.设立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务
C.设立丞相,帮助皇帝处理政事
D.推行行省制度,加强地方控制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面是秦朝 “九卿”和唐朝 “六部”的职能比较表

秦朝九卿
唐朝六部
奉常
主管宗庙、礼仪和教化
吏部
掌管全国官吏的任免、考察等事务
郎中令、卫尉
主管宫廷警卫和宫门屯卫
户部
管天下土地、户籍、财政收支等
宗正、少府
主管皇室事务和财政
礼部
掌管国家典章法度、接待外宾等事务
太仆、廷尉
主管宫廷御马和司法
兵部
掌武将选用、兵械
典客
主管少数民族及外交事务
刑部
掌管法律、刑狱
治粟内史
负责租税和国家财政
工部
掌管山泽、屯田、工匠、各项工程

据此,下面理解正确的是
A.皇权专制不断加强                       B.中央集权有所加强
C.机构精简但更高效                       D.官僚体制走向成熟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面是某电视专题片中出现的两组镜头,反映了不同朝代为解决洪水灾害,中央政府的运作情况。电视剧甲:蜀郡洪水为患,丞相与诸卿坐着在议事,各自提出自己的处理意见,最后由皇帝决定。电视剧乙:徐州府爆发洪灾,内阁的阁臣根据皇帝旨意写成诏书,直送工部、户部执行赈灾。据所学知识判断,上述历史场景最早出现的朝代分别是(  )

A.秦、明 B.汉、宋 C.汉、明 D.秦、唐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秦汉开始,县有等第之分,当时以该县户口多寡来划分。唐代开始,县的分等标准明确规定为地位、户口与地理条件的综合。明代以缴纳钱粮的数额来分等。清代则将“冲繁疲难”作为政区分等的正式依据(交通频繁曰冲,行政业务多曰繁,税粮滞纳过多曰疲,风俗不纯、犯罪事件多曰难)。从县的等第划分演变中,我们可以得出的主要结论是(    )

A.中央管理地方的程度逐渐加强
B.国家政治体制发生了重大变革
C.古代经济的发展水平不断提升
D.划分依据从重经济转到重政治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章太炎在《秦政记》中说:“虽四三皇,六五帝,曾不足比降也。”据此,你认为秦始皇能在中国历史上有如此地位,最主要是因为他(  )

A.兼并六国
B.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C.在全国推行郡县制
D.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