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秦朝将领赵佗在担任龙川县令(属于广东)时,为解决将士生活上的缝补浆洗问题,赵佗上书 秦始皇,请求派遣没有丈夫的女子到龙川,“以为士卒衣补”,秦始皇便征召了1.5万名女子前往南越(包括龙川)。秦王朝这一做法

A.不利于民族矛盾的解决 B.有助于国家统一与民族融合
C.促进古代经济中心南移 D.扩大了秦王朝的统治疆域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以下从左图到右图的变化,从本质上体现了(    )

A.从分裂逐步走向统一 B.皇权逐步走向强化
C.郡县制到行省制的演变 D.中央集权得以加强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传说古代先王在阴历一月决定一年的政事,所以阴历一月叫政月。到了秦朝,由于赢政出生于一月,所以就把政月改为正月,并且“正”字的读音也改为“征”了。这主要说明了(    )

A.中央集权 B.规范法度 C.君权神授 D.皇权至上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秦朝将领赵佗在担任龙川县令(属于广东)时,为解决将士生活上的缝补浆洗问题,赵佗上书秦始皇,请求派遣没有丈夫的女子到龙川,“以为士卒衣补”,秦始皇便征召了1.5万名女子前往南越(包括龙川)。秦王朝这一做法(    )

A.不利于民族矛盾的解决 B.有助于国家统一与民族融合
C.促进古代经济中心南移 D.扩大了秦王朝的统治疆域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清代史学家赵翼说:“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 …其后积弊日甚,其势不得不变。于是先从在下者起… …开后世布衣将相之例……秦皇尽灭六国以开一统之局… …下虽无世禄之臣,而上犹是继体之主也。”材料表明秦朝政治体制建构的本质含义是 (    )

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
B.由血缘政治转向地缘政治
C.中央集权政治开始出现
D.由贵族政治转向官僚政治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秦始。”郡县制为“公天下”之开端,主要体现在 (    )

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
B.更有利于皇帝集权
C.制度法令的统一
D.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秦汉时期设立了朝议制度,凡遇军国大事,皇帝往往“下其议”于群臣,议定的结果,通常由宰相领衔上奏,最后必须经皇帝裁决,方能施行。这一制度(    )

A.表明军国大事是最终由朝臣议定
B.反映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C.起到了限制、监督皇权的作用
D.有利于皇帝决策时集思广益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位西方学者评论秦始皇:“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系和教育。”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一政治转向的积极意义主要在(    )

A.从地方分权向中央集权转变
B.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
C.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
D.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中国历史的社会政治形态发展可分为封建、帝制与民治三大阶段。从封建转帝制是第一次转型的完成是在(    )

A.公元前21世纪左右
B.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
C.公元前1世纪到公元1世纪
D.公元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期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秦朝时期军国大事一般先由丞相、御史大夫和诸卿朝议,最后由皇帝裁决。这一做法使(    )

A.中央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
B.君主专制造成的失误有所减少
C.君权在事实上遭到了弱化
D.民主观念开始渗透到政治体制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秦末“有叛人而无叛吏”,汉初“有叛国而无叛郡”,中唐“有叛将而无叛州”。这些现象说明(    )

A.秦朝官僚制度削弱了中央集权
B.西汉郡国并行制巩固了中央集权
C.唐朝三省制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
D.中央集权制度有利于国家的统一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关于秦朝设郡的数目,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如王国维《秦郡考》考证共有48郡,谭其骧《秦郡新考》推定为46郡。某同学在考评秦朝设郡的具体数目时,收集到以下几个方面的资料,其中最可信的应是(    )

A.《汉书》的记载 B.民间的传说
C.秦简的记载 D.史家的研究论文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学者认为: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有极关重要者四事”:一为中国版图之确立,二为中国民族之抟成,三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四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这个时期应是(    )

A.春秋战国 B.秦汉 C.隋唐 D.明清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人认为,中国古代政治从宗周时代的“礼仪政治”到大秦帝国时代的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无疑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现代化”趋势。这里“现代化”的内涵是(    )

A.礼仪与政治分离 B.从人治到法治
C.国家管理制度化 D.为民主政治奠基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张分田在《中国帝王观念》中提到:“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皇帝观念和皇帝制度既是社会大众对君主制度普遍信仰的产物,又是君主制度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产物。皇帝称号是在君权观念不断扩张的历史条件下,社会群体性政治观念与秦始皇个性化选择相结合的结果。”作者的主旨是(  )

A.皇帝观念是秦始皇个性化强加选择的结果
B.皇帝制度是历史长期发展演变的必然产物
C.皇帝称号是社会群体性政治观念的集中体现
D.皇帝制度是社会大众对君主制度信仰的产物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