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某学者把苏联(俄)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经济政策看作三个实验,即“追随理想的实验、面对现实的实验、回归理想的实验”,其中“面对现实的实验”应指(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农业集体化政策
D.斯大林模式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学者认为:“斯大林模式”是一种不成熟的或不完善的社会主义模式,它是在社会主义国家处于帝国主义包围的这样一种国际环境中,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的这样一种国度里,无社会主义建设先例的条件下形成的。“斯大林模式”不成熟或不完善,主要是因为其(   )

A.基本上延续和发展了新经济政策
B.是在特殊的国际环境下形成的体制
C.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局部实行市场经济
D.受特殊的国情和生产力发展水平影响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些历史学家认为,美国和巴西在19世纪经济发展中产生的巨大差异,是由两个国家并入全球经济的不同方式造成的。下列各项与此研究视角相同的是(   )

A.英国代议制的确立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政治前提
B.工业革命后,物质享受至上成为许多人的生活目标
C.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D.斯大林模式是在资本主义包围下进行经济建设的选择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斯大林说:“苏维埃经济制度则具有许多优点,这些优点是任何一个资产阶级国家,即使是最‘民主的’、‘全民性的’……资产阶级国家所不敢梦想的"这一制度(  )
①建立了相对独立的经济体系              ②加强了政府对经济绝对领导
③开创了一种新的现代化模式              ④确保了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②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只有农村居民流入城市,只有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混合和融合起来,才能使农村居民摆脱孤立无援的地位”。苏俄的下列措施中最有助于实现这一点的是(    )

A.余粮收集制 B.建立集体农庄
C.固定粮食税 D.允许自由贸易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以下是苏联(俄)领导人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其中属于斯大林的是(    )

A.商业的发展……在有千百万小生产者存在的条件下是不可避免的
B.必须使我国各地区毫无例外地都布满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
C.一切就这么简单,玉米就是灵丹妙药
D.在国内建立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是20世纪30年代美苏两国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成就。下列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都属于计划经济体制的范畴
B.都达到了促进经济恢复和发展的效果
C.美国通过兴修水电工程, 促进国家就业
D.苏联通过兴办公共工程,增强重工业实力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地名变更往往同当时的时代背景相关,苏联的一些地名就由于时代背景的变化屡次变更,如①沙皇村于1918年改为儿童村,②彼得格勒于1924年改为列宁格勒,1991年恢复原名;③伏尔加格勒于1925年改名为斯大林格勒,1961年恢复原名;④卡马河畔切尔西于1982年改名为勃列日涅夫,1988年恢复原名。下列关于这四个地名变更的表述正确的是

A.①的变更是由于十月革命推翻沙皇君主专制
B.②的第一次更名时俄国正在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③的第二次更名是由于对斯大林个人崇拜思想的批判
D.④的两次变更均源于戈尔巴乔夫改革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斯大林模式”是通过三大运动形成的,即工业化、农业集体化、“大清洗”(斯大林执政下,爆发的一场对苏联共产党内部的清洗以及对无辜人员的迫害运动)。有观点认为这三大运动是苏联历史发展的必然,是苏联国内外环境的要求,是巩固苏共政权、建设苏联社会主义社会的必由之路。对于这一观点的评价,正确的应是这一观点(     )

A.不可采信 B.符合史实 C.值得商榷 D.表述隐晦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斯大林模式下,全国是一个统一的“大工厂”,而企业只是这座“大工厂”中的一个“生产车间”……甚至“每一双皮鞋或每一件内衣,都要由中央调配”。这表明斯大林模式(      )

A.实行单一公有制 B.完全排斥市场调节
C.优先发展重工业 D.加快了工业化进程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俄国革命经事实证明是自由资本主义的救世主:一方面使西方赢得了反希特勒德国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另一方面悖谬地通过苏联表面上对大萧条所具有的免疫力,促使人们放弃对自由市场正统观念的信念,为资本主义进行自我改革提供了驱动力。”材料中的“资本主义进行自我改革”是指(   )

A.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B.第三次科技革命
C.发展“混合经济” D.放弃自由市场体制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苏(俄)联某领导人指出:“一条是资本主义道路,就是用在农业中培植资本主义的方法使农业成为大农业……另一条是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农业中培植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任何第三条道路都是没有而且不可能有的。”这一论断

A.是对苏联国情的准确概括
B.符合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要求
C.延续了新经济政策的精神
D.不利于苏联农业经济长期发展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30年苏联粮食产量为835.4亿千克,1931年降至694.8亿千克;1930年苏联粮食出口483亿千克,1931年增至518亿千克。这表明苏联 (    )

A.人民为国家工业化建设作出贡献
B.农业投入不足造成粮食供不应求
C.粮食减产严重制约工业发展速度
D.农业集体化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33年,苏联杂志《为了工业化》写道:“美国的商业和科学与布尔什维克的智慧相结合,在三、四年内已经产生了巨大的效果。”其中“布尔什维克的智慧”指的是( )

A.新经济政策 B.计划经济体制
C.国家资本主义 D.民主集中制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斯大林模式”是通过三大运动形成的,即工业化、农业集体化、“大清洗”(斯大林执政下,
爆发的一场对苏联共产党内部的清洗以及对无辜人员的迫害运动)。有观点认为这三大运动是苏联历史发展的必然,是苏联国内外环境的要求,是巩固苏共政权、建设苏联社会主义社会的必由之路。对于这一观点的评价,正确的应是这一观点(    )

A.不可采信 B.符合史实 C.值得商榷 D.表述隐晦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斯大林格勒战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