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下面漫画《发辫之将来》从本质上表明,当时社会上一部分人

A.盲目崇尚西洋风尚 B.刻意保存传统精华
C.旧有观念根深蒂固 D.主动破除国人陋俗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12年,孙中山自豪地说,这是“我国有史以来所未有之变局,吾民破天荒之创举也”。这里的“变局”和“创举”被后人誉为“旧邦改造”,其史实依据是(    )

A.辛亥革命的爆发 B.清朝统治被推翻
C.中华民国成立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陈旭麓先生认为,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分别推翻了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政府,构成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三次高潮。关于这“三次高潮”的说法,正确的是

A.领导阶级和革命前途根本一致
B.革命结果与指导思想根本一致
C.革命性质和革命任务基本一致
D.革命对象和革命领导基本一致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12年元旦,《申报》一篇名为《新祝词》的文章写道:“我四万万同胞如新婴儿新出于母胎,从今日起为新国民,道德一新、学术一新、冠裳一新,前途种种新事业,胥吾新国民之新责任也。”这段材料表明(    )

A.清政府已经被推翻 B.中华民国已经成立
C.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民国实现国民当家做主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呈现出在内忧外患的形势中依然昂然奋起的特征,典型事件见下表:

 
领导阶级
斗争纲领或指导思想
重大事件
19世纪中期
农民阶级
平均主义
太平天国运动
19世纪末
资产阶级
兴民权、君主立宪
维新变法运动
19世纪末20世纪初
农民阶级
扶清灭洋
义和团运动
20世纪初
资产阶级
三民主义
辛亥革命

从发展演进的角度看,对上述事件概括正确的是
A.两大阶级的斗争目标趋向一致
B.都始终将自由作为奋斗目标
C.经历了由反侵略到民主的转变
D.世纪之交出现了反侵略的高潮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武昌起义胜利后,当时有一《越风》杂志载文说:“不剪发不算革命,并且也不算时髦,走不进大衙门去说话,走不进学堂去读书。”1911年,上海军政府命令“凡我同胞,一律剪发,除去胡毛,重振汉室。”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这是源于南京临时政府的“剪辫易服”政策 B.剪发与否带有明显的政治色彩
C.辛亥革命后近代社会生活习俗发生根本变化 D.民族、民权革命的目标已实现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太平天国提倡“剪辫蓄发”,认为当时人的发饰“坏先人之服冕,是使中国之人忘其根本也”。辛亥革命期间,革命党人认为“欲除满清之藩篱,必先去满清之形状”,提倡“剪辫易服”。二者均希望通过变革发饰

A.与西方文明相对接 B.提倡民主自由思想
C.号召推翻清朝统治 D.表明各自宗教信仰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康德说:“通过一场革命或许很可以实现推翻个人专制以及贪婪心和权势欲的压迫,但却绝不能实现思想方式的真正改革;而新的偏见也正如旧的一样,将会成为驾驭缺少思想的广大人群的圈套。”如果把这个观点套用于中国近代史,这里的“一场革命”可以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中,序号④指代的历史事件是(    )

A.保路运动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C.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 D.清帝下诏退位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是孙中山在革命进程中的言论,其先后顺序是(    )
①中国现在祸乱的根本,就是在军阀和那援助军阀的帝国主义者。
②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
③使全国人民赞成我的政策,我十年之内必能为中国造二十万里铁道。
④顾吾国之大患,莫大于武人之争雄。南与北如一丘之貉。

A.②③④① B.①④③② C.②③①④ D.①②③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学者认为,能够有效推动中国现代化的政治体制,应该符合三个条件:一是具有有效的权威控制能力;二是具有相当的市场导向性;三是具有制度创新的能力。下列关于中国近现代史上四种政治模式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百日维新模式——缺乏转化为开明权威体制的制度创新能力
B.孙中山模式——既具有市场导向性又具有权威整合能力
C.毛泽东模式——国家全面控制社会但基本上排斥市场导向
D.邓小平模式——既有权威整合的强大能力又有市场导向性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则凡直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而凡卖国罔民以效忠于帝国主义及军阀者,无论其为团体或个人,皆不得享有此等自由及权利。”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符合了天赋人权的思想
B.反映了民主革命的目标
C.表达了国共合作的意愿
D.宣扬了民主自由的观念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了(    )

A.总统制 B.联邦制
C.君主立宪制 D.责任内阁制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12年颁布的《临时约法》是中国宪政史上的里程碑,但却为后人诟病。“因人设法”的做法根本上违背了宪政本意,对此后北洋军阀视宪法为儿戏起到了不好的示例作用。这种评价主要基于《临时约法》

A.强烈的排满色彩 B.缺乏明确反帝要求
C.明显的限袁倾向 D.最终成为一纸空文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宣统皇帝的退位诏书写道:“……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予亦何忍以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 这被称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份皇帝诏书,也被称为新时代开始的一个重要见证,是因为它(    )

A.宣告中国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B.标志资产阶级共和政体的确立
C.意味着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D.宣告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