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10周年之际,梁启超撰文写道,“辛亥革命有甚么意义呢?简单说……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这反映出他认为辛亥革命
A.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 | 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
C.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 D.扩大了人民的民主自由权利 |
民国初年,河南人白朗率领农民起义,反对北洋军阀的统治。1912年,白朗联合各地绿林头目,吹响了起义的号角。1913年二次革命前后,起义军接受了革命党人联合反袁的要求,策应革命军的讨袁战争,白朗自称“中华民国扶汉讨袁司令大都督”,起义军改称“公民讨贼军”。1914年,白朗起义在袁世凯的镇压下失败。据此,以下论述正确的是
A.白朗起义发生在辛亥革命之后,其实质是维护共和制度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
B.白朗起义的发生,说明辛亥革命极大地提高了广大农民的民主革命意识 |
C.从白朗起义来看,革命党人已经认识到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 |
D.白朗起义反映了民国初年新旧交替的时代特征 |
下侧漫画讽喻的是
A.清朝政府卖国 |
B.袁世凯的狡诈 |
C.北洋政府无能 |
D.蒋介石的不抵抗 |
庄秋水在《武昌三日:谣言下的革命》中写道:“10月10日的武昌城盛传清政府正在捉拿没有辫子的革命党的谣言。……不管是有罪还是无罪,汉族士兵都害怕自己会在大清洗中丢掉性命,意识到投入叛乱比丢掉性命更合算。”这则材料实际上反映了( )
A.辛亥革命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 | B.清政府的失控与信用破产 |
C.谣言有时候能推动历史的发展 | D.武昌首义带有一定偶然性 |
词汇出现频率的高低可以反映国家政治经济主题的变化。下列哪些词汇最有可能出现在1912年元旦的中国各报刊上( )
A.北京、义和团、八国联军、赔款、“新政” |
B.临时政府、孙中山、共和、三权分立 |
C.新文化、北洋军阀、实业救国、张謇 |
D.革命、中国共产党、长征、改造、抗日 |
有学者认为近代中国人实际上经历的探索过程是“西化”、“反西化”、“现代化”。下列符合“反西化”和“现代化”两个阶段的是( )
A.虎门销烟——太平天国运动 | B.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 |
C.辛亥革命——戊戌变法 | D.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
蝴蝶效应是指在一个动力系统中,初始条件下微小的变化能带动整个系统的长期的巨大的连锁反应。这是一种混沌现象。即“蝴蝶拍一拍翅膀,地球的另一端就产生一场风暴”。下表中最符合该现象的是
“新礼服兴,翎顶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帽兴,瓜皮帽灭;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这首民谣反映了下列哪个历史事件引起的社会风貌的变化( )
A.戊戌变法 | B.洋务运动 | C.辛亥革命 | D.新文化运动 |
陈旭麓先生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说:革命过后的社会民众“呼唤一个能迅速结束动乱、稳定政局的人物。”同时指出“袁世凯是选举出来的,于法有据。”陈旭麓的论述旨在强调( )
A.袁世凯上台具有必然性 | B.袁世凯上台符合法律程序 |
C.社会动荡需要强势人物 | D.袁世凯上台利于社会发展 |
“此一省欲起事,彼一省欲起事,不相联络,各自号召,终必成秦末二十余国之争”。孙中山为改变这种局面而采取的行动是
A.成立中国同盟会 | B.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
C.建立广东国民政府 | D.成立南京临时政府 |
从专制到民主是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围人为之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对以下三部法律文件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图一 |
图二 |
图三 |
A.图一由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1912年颁布
B.图二在新中国成立初期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C.图三的颁布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奠定了基础
D.三部法律在实践中完全实现了人民的民主、自由权利
近代以来,从“老爷”“大人”到“同志”“先生”的称谓变化,最早出现在哪一历史事件之后( )
A.鸦片战争 | B.戊戌变法 |
C.辛亥革命 |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
“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上述评价意在指出辛亥革命
A.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 |
B.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
C.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
D.开启了思想解放的闸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