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炎培在《我亲自经历的辛亥革命》中说:社会风俗人心,从某些部分看来,辛亥以后和以前大大改变了。所有卑贱、颓废、放荡行为,有些少了,有些完全消灭了……总之,辛亥革命无数头颅换得来的,除推翻封建帝制以外,广大民众的体格、品格相当提高了。文中黄炎培认为辛亥革命的主要意义是
A.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
B.中国社会制度发生重大变化 |
C.促进中国教育的近代化 |
D.社会生活领域出现重大变化 |
毛泽东称赞《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那个时期是一个比较好的东西……它带有革命性、民主性。”其中“革命性、民主性”主要是指
A.规定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 |
B.从根本上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
C.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
D.规定了内阁制和三权分立的组织原则 |
“中国政治现代化的第一个巨大跃进是从铲除专制政治到奠基现代民主政治……第二个巨大跃进是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框架的基本确立,到进入社会主义法治政治的基本轨道。”其中,“铲除专制政治”“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框架的基本确立”和“进入社会主义法治政治的基本轨道”分别是指
A.辛亥革命、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 |
B.辛亥革命、《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和“依法治国”被写入宪法 |
C.国民大革命、《共同纲领》和“依法治国”被中共十五大确立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 |
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
辛亥革命胜利后,南京临时政府颁布剪辫法令,民众纷纷剪去辫子。1917年,张勋扶持清帝复辟,京津地区民众纷纷抢购假辫子戴上。这些现象从根本上反映了( )
A.辛亥革命彻底失败了 |
B.人们生活习俗的改变要有一个渐进过程 |
C.中国近代服饰的变化取决于政权的变更 |
D.民主与专制的斗争艰难曲折 |
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曾说:“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作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他们共同目标是( )
A.挽救中华民族危亡 |
B.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
C.推翻清政府的统治 |
D.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
某乡村知识分子一则日记(部分):“大清宣统五年,正月初三 自变乱以来,一切新党竞袭洋夷之皮毛,不但遵行外洋之政治,改阴历为阳历,即服色亦效洋式,而外洋各国之夷蚕食鲸吞,日甚一日……来拜年者五十余人,皆系便衣便帽,无一顶戴之人,间有洋帽之人,较上年之情形迥然不同。”由此可见当时
A.广大乡村习俗没有变化 |
B.民主共和观念荡然无存 |
C.作者对辛亥革命有抵触 |
D.作者十分向往西方文明 |
某处名胜古迹有这样一幅对联“废两千年帝制,首义归功先行者;积四十载经验,遗言启迪后来人。”对联中的“先行者”的遗愿是( )
A.民族独立,实现民族平等 | B.君主立宪,挽救民族危亡 |
C.思想启蒙,革新传统文化 | D.扶助农工,实现共产主义 |
“皇帝倒了,辫子剪了,这是1912年给中国人最大的感受。”这直接说明了辛亥革命( )
A.彻底动摇了封建统治的基础 |
B.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
C.创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
D.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君主专制制度 |
读下图,判断下列各项表述正确的是
A.①②④为《南京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 |
B.李鸿章在②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 |
C.革命党人在③打响辛亥革命第一枪 |
D.北伐战争期间国民政府从④迁到② |
1851年与1911年都是旧历辛亥年,在中国历史上都发生了大规模的革命运动。这两场革命运动的相似之处是
A.都是在西方启蒙思想影响下发生的 |
B.都缺乏先进的领导阶级和革命纲领 |
C.发动者都曾用西方的政治模式改造中国 |
D.都主张推翻清朝并变革封建土地制度 |
有学者认为,袁世凯最初当选(临时)大总统,是名至实归,大家都认为应该由他来出任总统,没人认为应该是孙中山。袁世凯当选的直接原因是
A.袁逼迫清帝退位赞成共和 | B.北洋军控制在袁世凯手中 |
C.列强向革命党人施加压力 | D.孙中山黄兴的谦让与天真 |
下列图片反映了中国20世纪两次历史性剧变,这两次剧变都
①成为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新起点 ②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
③改写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 ④推动了中国工业化的发展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民国初年,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为捍卫阶级利益,建立资本主义的国家制度进行了多方面的努力。下列各项叙述正确的是( )
A.保国会的成立推动预备立宪运动的出现 |
B.同盟会的成立标志着民主革命运动兴起 |
C.国民党为反对袁世凯专制发动二次革命 |
D.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北伐战争开始 |
辛亥革命10周年之际,梁启超撰文写道,“辛亥革命有甚么意义呢?简单说……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这反映出他认为辛亥革命
A.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 | 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
C.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 D.扩大了人民的民主自由权利 |
民国初年,河南人白朗率领农民起义,反对北洋军阀的统治。1912年,白朗联合各地绿林头目,吹响了起义的号角。1913年二次革命前后,起义军接受了革命党人联合反袁的要求,策应革命军的讨袁战争,白朗自称“中华民国扶汉讨袁司令大都督”,起义军改称“公民讨贼军”。1914年,白朗起义在袁世凯的镇压下失败。据此,以下论述正确的是
A.白朗起义发生在辛亥革命之后,其实质是维护共和制度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
B.白朗起义的发生,说明辛亥革命极大地提高了广大农民的民主革命意识 |
C.从白朗起义来看,革命党人已经认识到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 |
D.白朗起义反映了民国初年新旧交替的时代特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