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虽成“空壳”,但仍作为辛亥革命成果象征的是(  )

A.中国同盟会 三民主义
B.中国同盟会 中华民国
C.三民主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中华民国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11年8月10日,中国“海圻”号巡洋舰抵达纽约。1912年5月回到上海后“海圻”号应升起的国旗应该是

A.大清王朝的龙旗 B.中华民国的五色旗
C.南京国民政府的青天白日旗 D.新中国的五星红旗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陈旭麓所著的《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到“解放思想就是对自己实行民主”,即要求历史学家能够自由地、民主地、实事求是地说真话。他主张不要被别人蒙蔽也不要被自己蒙蔽,而要放开手脚大胆去思考。以下符合他观点的看法有:

A.西方人只有依靠中国人发明的指南针才带来了地理大发现
B.1913年10月,国会选举袁世凯为正式大总统。这说明“袁世凯是选举出来的,于法有据,因此不能简单地归之为孙中山拱手相让。
C.“五四”后在中国出现的各种形形色色的主义,是与马克思主义对立的起消极作用的主义
D.洋务派同改良派的真正差异不过在于:前者只布新而不除旧,后者布新同时除旧。这完全是阶级分析的观点。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关于下表说法正确的是

阶段
留学方向
人数
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
美国
120人
欧洲
80余人
甲午战争到民国初年
日本
22000人以上
欧美
600人左右
民国初年到20世纪20年代末
美国
5362人
法国
1700名以上
苏联
1600人左右
日本
20000人以上
其他欧洲国家
5000人以上

 
A.美国一直都是近代中国人最向往留学的地方
B.欧洲一直都是近代中国人最向往留学的地方 
C.甲午战争改变了中国人留学的方向
D.八国联军侵华改变了中国人留学的方向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田玄在《中国城市现代化动向的不平衡与辛亥革命的走向》说到“辛亥革命除了在长江流域几个大城市轰轰烈烈地开展外,在其他地区的城市要缓慢得多。……可以这样认为,辛亥革命走向没有从南方推进到北方,没有从长江流域推进到全国。再者,没有从城市推进到农村。”据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辛亥革命影响的不平衡性主要表现在政治影响与思想影响的不对称
B.“工农武装割据”道路是辛亥革命影响的不平衡性的必然结果
C.辛亥革命影响的局限性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进展困难的主要原因
D.对辛亥革命的影响的认识应该有更广阔的宏观思路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00~1901年间,上海地区“言爱国者”,多积极讨论光绪帝之存废问题,“尚不知革命为何物”。这一现象反映当时(    )

A.革命派尚未开展救亡运动 B.上海的社会风气相对保守
C.废除帝制成为社会的共识 D.改良仍然是社会主流思潮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南京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还是中国近代民主进程的重要见证城市。下列能够体现第三种说法的是
①在南京江面签订了《南京条约》
②孙中山在南京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③南京大屠杀           
④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政府“总统府”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③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世纪初,有人分析当时的政治形势认为: “今日海内,有如下党派:曰变法党,专与阻变法者为仇;保皇党者,爱其能变法之君,舍君而外,皆其仇敌也;革命党者,恶其不能变法之政府也,欲破坏之,别立政府也;惟逐满党专与满人为仇”。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变法党实为开启中国近代化的先锋 B.保皇党从本质上与变法党无异
C.革命党与变法党没有历史继承关系 D.逐满党在历史上无任何进步性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依据下列四幅图片反映的内容归纳出一个主题,最恰当的是

汉阳铁厂                       京师同文馆

武昌起义                                 《新青年》

A.表现了中国工业化的进程 B.说明了中国民主共和的必由之路
C.探寻了近代化的发展道路 D.找到了经济政治与思想发展之路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的很多时候,播下的是龙种,收获的却是跳蚤。对此,鲁迅先生曾深有感触的说,辛亥革命后,“我到街上走了一通,满眼都是白旗。然而貌虽如此,内骨子是依旧的,因为还是几个旧乡绅所组织的军政府。”材料反映的实质是辛亥革命

A.没有明确的反帝目标
B.脱离下层人民群众
C.反封建不彻底
D.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学者马勇的新著《1911年中国大革命》这样论述1911年的辛亥革命“是中国五千年历史上的重大事件。这个事件的意义是结束了两千年帝制,赶跑了皇帝,建立了共和,是全面现代化的起点。”对于辛亥革命,下列评价不正确的是

A.辛亥革命的目标是刻意模仿是要建立美国式的政治架构
B.辛亥革命的政治手段是刻意模仿一百二十年前的法国
C.辛亥革命的过程前半场是法国式革命,后半场是英国式革命
D.辛亥革命的胜利结果是实现了现代民族国家的重建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著名历史学家陈旭麓在《陈旭麓文集》中写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突出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新的取代旧的,如      ;一是新与新的递嬗,前一种新的褪色了,后一种新的跟上来,如      。题干中划线内容很可能是

A.辛亥革命取代戊戌变法、民国与清朝
B.戊戌变法取代洋务运动、“预备立宪”与戊戌变法
C.民国取代清朝、戊戌变法与洋务运动
D.扶清灭洋取代拜上帝教、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辛亥革命后,河北无极(无极,地名)有歌谣唱道:“大脚好,大脚乐,去操作,
多快活,又不裹来又不缠,又不疼痛又省钱。”歌谣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无极的封建势力较强
B.妇女地位的提高
C.农业人口增加
D.道路交通改善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一书中指出:“革命与民国并未带来预期的和平与秩序,民国时期较以前经历更多的痛苦与失序,它重现了传统上紧随王朝衰亡而来的失序与混乱。”这表明

A.相较于推翻旧制而言,建立新制更难
B.辛亥革命没有带来社会进步
C.革命比建国更重要
D.民国时期的社会重建没有任何成效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图为创作并发表于1912年的漫画《博物院之最新陈列品》,副题为“大人老爷所用”,描绘清王朝宫廷所用之各种物品被送进了“博物院”,而成为“最新陈列品”。这反映了作者

①期待中华民国的成立
②受到民主共和思想的影响
③支持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
④封建等级观念依然根深蒂固

A.①② B.①③④ C.②③ D.②③④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