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在一则日记中写道:“课毕阅读报纸,见专电栏中有云:武昌已为革(命)党所据,新军亦起而相应……从此而万恶之政府即以推倒,亦未可知也。”日记中的“万恶之政府”指( )。
A.清政府 | B.南京临时政府 |
C.北洋政府 | D.南京国民政府 |
“亚东开发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上述歌词反映了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这次巨变是指( )
A.辛亥革命 | B.北伐战争 |
C.抗战胜利 | D.新中国成立 |
1912年2月15日,即清帝宣布退位三天后,孙中山率临时政府文武官员赴明孝陵,祭奠明太祖朱元璋。这一事件反映了当时孙中山革命思想中的
A.民族主义思想 | B.民权主义思想 |
C.民生主义思想 | D.实业救国思想 |
“民众以为清室退位,即天下事大定,所谓‘民国共和’则取得从来未有之名义而已。
至其实质如何,都非所问。”这说明
A.辛亥革命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 |
B.辛亥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 |
C.新文化运动具有历史必然性 |
D.君主立宪制得到民众的普遍支持 |
1905年,同盟会成立时主张以十八星旗(“十八”代表内地十八省,不包括满洲人居住的东北地区)为国旗,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以五色旗(象征汉满蒙回藏五个民族)为国旗。这说明( )
A.资产阶级革命派具有软弱性 |
B.满清贵族与革命派实现了妥协 |
C.近代中国民族观念不断进步 |
D.民主革命的过程艰难而又曲折 |
中国历代采用帝王纪年,这种办法一直沿用到清末。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时,电告各省都督:“中华民国,改用阳历,以黄帝纪元四千六百九年十一月十三日,为中华民国元年元旦。”中国纪年的变革:( )
A.表明民族主义的目标得以部分实现 |
B.体现了民生主义的革命目标 |
C.是帝王纪年发展的必然产物 |
D.说明民主共和观念已深入人心 |
武昌起义爆发后,引起了国内外媒体的高度关注。10月13日《申报》有如下报道:“……昨晚得武昌新军之变,省城陷,总督走,督署毁,张彪伤”。12和13两日《泰晤士报》均在显要位置开辟专栏报道中国的革命,相关报道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是“叛乱”。下列有关解读中,正确的是( )
A.两报均较早给予了关注和报道,说明武昌起义的国内外影响大 |
B.两报均大量报道起义情况,反映其对中国民主革命的高度肯定 |
C.《申报》报道起义较为客观,说明当时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
D.《泰晤士报》多称起义为“叛乱”,体现英政府的殖民主义立场 |
高一某一个研究性学习小组为研究“中国近代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特点”,需要收集相关的历史史料。小组长列出了主要研究的大事:①太平天国运动②国民大革命运动③中共的诞生④维新变法⑤五四运动⑥辛亥革命。这一罗列引起了争议,请帮他选择正确的事件( )
A.①②③ | B.①④⑥ | C.①④⑤ | D.②③⑤ |
某位导演准备拍电视连续剧《孙中山》时,需要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诞生写一段“画外音”,如果要你为下列材料把脉,你看哪一项不适合?( )
A.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 |
B.它体现了资产阶级的革命性和民主性 |
C.它特别规定总统制与三权分立体制 |
D.它是借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宪法的基本精神和原则制定的 |
孙中山说:“在国内,君主可以不要,忠字是不能不要的。……为四万万人效忠,比较为一人效忠,自然是高尚得多,故忠字的道德还要保存。”孙中山对“忠”的理解是
A.弘扬传统的忠孝思想 | B.保持忠君爱国思想 |
C.要有牺牲和奉献精神 | D.强调国家民族意识 |
南京东郊紫金山自古便是钟灵毓秀之地,近代以来,随着孙中山先生移葬于此,紫金山更是名冠华夏。这里重要的景点就是碑廊,其中就有《民报》发刊词的碑文。它的主要内容是( )
A.民主科学 | B.《资政新篇》 |
C.《临时约法》 | D.三民主义 |
辛亥革命对政治近代化的贡献最主要的是( )
A.推翻了清朝封建统治 |
B.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 |
C.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
D.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最主要意义在于( )
A.否定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
B.限制了袁世凯的权力 |
C.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
D.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 |